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在第二次接受杨澜专访时曾谈到,虽然壹基金在此次雅安地震时发挥了巨大影响力,但这并不是它心目中壹基金的终极形态,因为这只是公众在面临大灾大难,面对弱势群体时表现出的慈善行为,是一时的。慈善和公益是不一样的,公益是公众把慈善变成一种日常行为。
的确,如果你看到西部地区从照片、视频上看到西部小孩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时,你很容易地就伸手掏腰包。有明显的弱势群体作为救助对象,这是免费午餐、爱心衣橱等偏感性的慈善组织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是呼吁保护水资源(如Thirst)、呼吁绿色出行(如公益顺风车)这类偏理性的公益组织,情况就没那么好了。两个公益组织目前都运营了差不多一年半,但目前还是面临筹款难、覆盖人群低、政府重视不够、影响力严重不足的尴尬。
理性公益如何寻找出路,这可能是整个中国慈善公益事业都需要思考的课题。在谈公益顺风车的尝试之前,我们先谈谈它的背景。
顺风车的概念是基于顺路的前提,多人共乘一辆车完成旅程。公益顺风车的发起人是一位私营企业老总,叫王永。他从1998年就开始践行顺风车,14年搭载的路人过万。在他看来,顺风车模式不仅可以与人方便,同时还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能环保、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为了扩大影响力,2012年王永联合赵普、郎永淳、陈伟鸿、邓飞、王永、崔永元(2013年加入)等六位名人共同发起了”顺风车公益基金“,该基金挂靠在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
2012年、2013年,公益顺风车连续两年发起了春节回家顺风车行动,总计帮助约1.5万没买到票的兄弟免费回家或返程工作。除了春运等特定长途项目,公益顺风车负责人刘坤明告诉我,他更希望这个组织能把顺风车模式变成大家的一种日常行为。为此,该组织于今年在亚洲最大社区北京回龙观发起了“三人一辆车,代付高速费”活动,目的是缓解回龙观往北京城区的上下班高峰,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养成拼车出行的习惯。活动中,车主、乘客能通过短信、微博、公益顺风车网站、公益顺风车App等四种途径免费发布路线。
截至目前,看上去还很美。但公益顺风车离其终极目标——将顺风车变为一种用户日常行为——还相去甚远。至少当我在使用顺风车App搜索“回龙观—西土城”(我的两点一线)、“回龙观—五道口”等路线时,我没搜到一个车主。事实上,刘坤明也坦承“车主少、乘客多”是公益顺风车目前面临的一大尴尬。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公益顺风车在车主激励、车主乘客双方安全信任机制上的不完善。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该组织资金严重不足(企业捐赠对这类没有太大影响力的理性公益组织缺乏兴趣)、没有专业运营团队(没有自己的技术部和运营部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没有钱、没有人,哪来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此看来,对于以公益形式践行顺风车模式的公益顺风车来说,此刻公益的帽子已经成了它的拦路石。有想过转走商业化运作方式吗?比如像微拼车、拼豆拼车、AA拼车网那样。对此,刘坤明表示,公益顺风车已经深深被刻上“公益”的烙印。没了它,这个组织已经获得的影响力和支持也将全面土崩瓦解。
走公益之路没有眼泪撑腰,商业化也走不通,公益顺风车该何去何从?
刘坤明告诉我,该组织苦思冥想后的决定是,把顺风车包装成一种“时尚公益”,希望在年轻群体中将绿色出行宣传标榜为一种时尚出行方式。为此,公益顺风车经常在演唱会、音乐节等年轻群体的聚会上冒出来。同时在今年1月还拍了一部时尚微电影《冬日暖阳》。另外,在今年9月,该组织还将上映一部电影《顺风车》,由发起人王永担任主角。
“时尚”是顺风车选择的突破口,但它到底能否使该组织在年轻群体中形成影响力从而成功吸引企业捐赠、政府垂青,我们还得接着往下看。我所知道的是,公益顺风车目前正在筹建自己或者外协技术团队,争取尽快对网站、APP平台进行大的改版,完善车主激励、车主乘客信任机制、同时增加平台时尚感和易用性。
点此去36氪+ 查看拼车相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