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茅庐学堂”(ID:maoluxuetang),作者:茅庐学堂,36氪经授权发布。
科层式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已经存在了百年,随着个体意识的崛起,随着Z时代进入职场,随着黑天鹅事件不断并高频发生,组织需要寻找面向VUCA时代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请跟随36氪最新栏目“未来组织”,共同探索和发现组织进化的方向和方法,打造面向未来的组织能力。
7月18日,阿里巴巴三板斧的设计者张山领老师受邀到阿里巴巴总部,以《企业管理的六脉神剑》为主题,分享了阿里巴巴的战略理念、组织体系和人才体系。
01 战略常见的三个问题
我们服务过100多家公司,只有寥寥无几的公司有自己明确的战略。
像明年营收5个亿,这不是战略,这是经营指标。你这5个亿由什么构成?你要服务哪些客户?这是战略。
战略是告诉大家,我们不是什么钱都赚,有些服务我们是做的,有些是不做的,这才能做到劲往一处使。
基于这些,你再决定把资源投到哪里,不投到哪里,最后依靠组织体系形成合力。
一些公司有很多的战略板块,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不聚焦。
但其实,如果你的一个细分业务,不能在行业里做到前三,就不要想着拓展第二板块业务,没有意义。因为你所有的业务,最终也都会卡在一个门槛上不去。
好的公司是在一个领域做到第一、做到极致,再拓展新的业务板块。
因为把最初的业务打下来以后,基于这个业务,把自己的组织能力沉淀下来,形成一套方法论,包括怎么分析客户、怎么搭建团队、怎么建立规则。
你在新的业务上实践这套方法论,就可能产生好的效果,自然也有机会在新的业务里做到极致。如果你原本的业务还没有成为行业前三,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很多公司一开始做房地产,后来转型做农业,接着又办学校,短期内看起来是好的,但长期风险非常大。
尤其是往后,容易赚钱的行业都快没了,接下来是靠实力赚钱的时代。
所以,战略是舍九取一的过程,如果你算出来自己的市场有1000亿,你才做10个亿,你得先把这个市场拿下来再做别的,但这点很多人都做不到。
战略不落地,这通常是创始人最大的痛点,看到了很多机会,但没有作出反应。
或者他看到了一万亿的市场,但组织能力跟不上,那这一万亿跟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面对什么是战略?如何制定战略?以及如何落实战略?这三个问题,阿里怎么解决的呢?
下面我们依次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很多公司只有高层谈战略,阿里是全员都在谈战略,这就涉及到每家企业对战略这个概念的理解。
马云说,战略就是客户价值,你为谁创造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点,产品经理要思考,他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运营也要思考,客户为什么要到我们这来。
为什么战略要回到客户?因为战略是从你的愿景和使命出发。
我们看看马老师是怎么说的:
战略一定不是讨论出来的,但没有经过讨论的战略是不可行的。在制定战略的时候,竞争环境、市场机会这些因素,该考虑的都要考虑进去,但最关键的要回答三个问题:这符合公司的使命吗?这和我们的愿景是越走越近还是越走越远?最后是它的可行性,我们的资源够不够?我们的竞争对手会怎么应对?
制定完战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迅速调整组织。战略不是你设计得有多好,而是你落实到了什么样的组织,谁来干。
至少在阿里,战略是来源于客户,来源于使命和愿景。
很多企业家觉得太小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战略,但其实是反过来的,因为思考了战略,公司才能变大。
关于战略,阿里有三个重要的理念:
战略分三个层次:发展战略、市场战略和部门战略。
大多数公司讲定位,怎么找客户,说得都是市场战略,但在这之前,你还要做一件事,就是确定未来你所在行业的整个生态,其中的点线面体都是什么,在这里面你要做哪一个角色。
只有想清楚这点,你才能分清楚谁是你的竞争对手,谁是你的合作伙伴。很多企业家没想清楚,往往就会把可能的伙伴,错误地当成了对手。
定战略首先要看准大的方向和趋势,10年左右的产业终局是什么?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然后排出一个三年的计划,再一年一年的去落实,阿里的战略经常是变的,因为行业的变化太快了。不是战略定了就一定能实现,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发现不对就赶快调。
阿里定了很多大的战略,大多数也都没有实现,但选择的大赛道是一致的。只要持续做下去,不断满足客户价值,你在这个行业里的市场份额一定是越来越大。
思考战略是CEO的第一职责,但是怎么思考?或者说更有效地思考呢?你需要的是一套战略系统。
华为也有系统,从战略洞察到战略选择,阿里的战略系统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一点,也更容易掌握。
1999年阿里成立,2002年曾鸣就成为了马云的顾问,被称为马云的军师。
当年,在长江商学院上课的时候,马老师就认识了曾鸣,想要他加入阿里,但他没有答应,于是马云就请他做顾问,直到2006年,曾鸣才正式加入阿里,成为阿里的总参谋长。
曾鸣教授来到阿里以后,带来了这么几个东西:
一是帮助马老师做战略洞察,看未来的趋势;二是给了阿里一套战略方法论,提高整个战略的效果;三是统一阿里的战略语言体系,提升战略的制定效率。
现在,阿里的战略是基本围绕MVO模型在做,能够回答这几个问题,你的战略也会很清楚。
我们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你的目标客户是说?有多少?客户数据决定了你的业务能做多大。
客户的痛点/需求是什么?客户的痛点越痛,他越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你的产品客单价也会越高,因为价格是基于你的价值。
你能带来什么改变?想清楚这点,可以帮助你找到阶段性的切入点。阿里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做生意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都是切入点,基于这些选择你要解决的问题,业务重点也就出来了。
以什么业务方式实现
Mission是你的情怀和理想,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就是以什么样的业务方式去实现。
你要想清楚,所在产业的终局是什么?演变的路径是什么?我们如何切入?
阿里巴巴在2007年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战略,现在阿里云是世界三大云之一,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3年,如果你现在才说做就已经晚了。
那个时候对未来做出了一个洞察,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你的业务不能做到“云”上,“小而美”是大概率事件,当然我这里说的小而美,指的是百亿级别以下的企业。
组织能力是否可以承载?
你具备了对行业的终极理解和演变规律的洞察,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去切入,你的产品、服务、业务形态是什么?组织能力是否可以承担?如何发挥优势?这就可以做出一个阶段性的选择。
使命、组织、愿景,阿里的战略其实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阿里的战略都比较庞大,每一个业务都需要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才能够看到开花结果,这时候很多人才开始跟进。
所以很多人说自己的战略不能公开,但实际上,竞争对手看你的战略没有意义。
因为你们对未来的洞察不一样,所设想的客户群不一样,组织能力也不一样。你唯一需要保密的,就是你的策略打法。所以阿里每次开完战略会之后,都会向大家公开阿里的战略到底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六脉神剑,第一就是要做好战略规划,它的方法论只有简单的4步:战略制定、战略拆解、战略执行和战略复盘。
战略制定这一步很关键,你要把业务战略、组织战略和人才战略都做好,因为只有一个业务战略,没有组织战略、人才战略,你很难落地。
还有你要理清战略布局、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
战略布局,小公司就是决定你做什么产品,大公司要想好做哪几个业务板块;战略目标不是一种说法,而是衡量你的业务取得进展的一个关键指标,可能是用户数,市场占有率,但通常不是营收,营收是一个财务指标;战略路径,你怎么样阶段性的实现目标。
做完战略以后,我们通常是老板自己把战略拆解下去,下面员工看到的只有自己每个月要完成的目标,但阿里不是这样做的,这也是阿里和很多公司不一样的地方。
阿里的战略,是由腰部(中层)拆出来的。头部的管理者做什么?就是去看他们拆得对不对,能不能完成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腰部来拆战略,他们就更清楚要怎么做。他们拆解战略的过程,就是理解战略、懂战略的过程。
而具体的拆解,则是要落到你的产品&服务、市场、销售和组织保障上。
其中包含三个要素:
关键指标,战略拆解的第一关键指标,是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而不是老板满意;关键战役,哪几场关键的战役要打赢,这是公司的大事,时间跨度通常是半年度或者一季度;执行计划,精确到每个月甚至每周要做什么事情,才能够支撑战略的达成。
再往下的战略执行更加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聚焦关键战役,注重人才培养。
阿里巴巴有双十一,你们也要有自己的“双十一”,这不仅仅是一个营销活动,更是一个锻炼组织能力、打仗的过程。打一些难打的仗,定一些有挑战的目标,能够把整个公司的资源协同起来。
双十一这个时间放在那,开发、运营、产品的所有事情,都必须围绕这个时间点完成。他们要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你去告诉他们,他们自己会拼命加班,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战役不能停,只能在这个时间交付。
所以我建议每家公司都要找到你们一年的一场仗,也就是关键战役,通过打仗凝聚大家,而不是依靠权力压着。
打仗的过程是团建的过程,胜利是最好的团建。
我们每个月要定期进行分析,像疫情这段时间,是每周都要分析,评估做得好还是不好,甚至还要打分,告诉员工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基于当下的进展做资源调配。
我们要收取客户的反馈,客户的满意度是怎样的,市场的反馈怎么样,员工有怎样的收获。最后是总结经验,制定改进计划。
这些方法并不复杂,大家都可以做出来,很多公司的差别是在坚持。
所以,阿里其实也没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的话,可能是阿里会更人性化一点,因为马老师更希望员工成长,希望大家成就。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所有不可想像,终将化为寻常;所有看似寻常,终将不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