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最近宣布,“海外购”业务将在6月底覆盖亚马逊美国能够直邮中国的全部25个品类,全面完成对美亚的战略布局。
亚马逊中国自去年来在跨境进口电商业务方面表现相当积极,目前相关业务已经有直邮、海外购、进口直采以及国际精品店:
其中,“进口直采”业务已于今年3月初与天猫达成合作(或者说向天猫交出):“亚马逊官方旗舰店”在天猫上线,亚马逊中国的 “进口直采”主要品类,包括食品、女鞋、玩具模型及厨具等,由亚马逊团队备货在中国,然后通过亚马逊中国网站、天猫旗舰店进行销售。
而亚马逊中国此次的布局则主要针对“海外购”的商品。全球副总裁牛英华表示,当前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商店包括鞋靴、母婴、美妆等美亚20大品类,之后将陆续上线办公用品、乐器、相机、体育用品等大类以及店中店。未来,亚马逊中国将进一步拓展选品覆盖国家,亚马逊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站点上的商品也将能够直邮中国。另外,“海外购”商店还将继续深耕移动端,在用户账户、支付和购物车等方面做出优化。
亚马逊中国表示对“海外购”业务发展状况满意,这一业务自去年下半年“黑色星期五(11.28)”上线以来,发展势头不错。据悉,4月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商店的销售额比1月增长了300%。截至今年5月,“海外购”商店的选品包括来自美国亚马逊网站的已超过3万品牌、200万选品。
不过,增长迅猛的势头在面对交易规模时恐怕有些无力。据艾瑞数据显示,2014Q3的B2C市场,天猫保持了近60%的市场份额占比,京东占比达到19.3%,而亚马逊中国只占了1.3%的零头。在移动端的数据要更惨烈一些。
在中国本土电商面前显得相当“弱小”的亚马逊中国,可以说将赌注全部押在了跨境业务方面。新任亚马逊中国区总裁葛道远(Doug Gurr)更是将跨境电子商务视为亚马逊中国立身第一基石。而这是基于跨境电商的诱人前景: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认为,到2017年,跨境进口电商将占到中国整体电商份额的7%,届时达到860亿美元。
相对于天猫、京东这样的中国地头蛇来说,亚马逊中国的优势无疑在于亚马逊美国总部的全球选品资源和供应链方面的支持,而对于全球供应链的搭建都处于“从头做起”的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国际资源几乎成了一场圈地运动。
天猫国际正在加快整合全球供应链步伐,将Costco(美国第二大零售商)、emart、Lottemart、大润发、Countdown这样的全球大型连锁超市纳入囊中。据说Costco天猫店在去年双十一当天,其特价商品在2小时内被抢光。京东已将国际化列为五大战略之一,在今年4月也上线了“京东全球购”。不过,京东有些出师不利:Costco京东旗舰店未经授权即上线,之后即被撤下。
可以看到,天猫打的是“正统牌”,签下全球大客户,授权只此一家。马省长数次亲自出访爱尔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推出“电商马可波罗计划”),与各国总理“约饭会谈”。目的就是以“中国第一买手”身份为阿里构建欧洲的供应链,将欧洲的奢侈品、酒庄、农场供应商资源接进阿里的生态系统。
另一边,京东全球购以及众多海淘创业公司则据理力争,“授权与是否正品并无关系”。
反观亚马逊中国,纵然拥有供应链的天然优势,但它却面临着“速度”问题。两年前就看到中国市场机会的亚马逊,却在2014年10月底才开通六国“直邮”业务。面对“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这样相当于在大公司里的创业团队对手,“慢”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分部的致命弱点。
另外,去年阿里巴巴、京东都已在美国上市,若以市值论,“BABA”甚至超过了Amazon,成为仅次于Google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大佬当道,亚马逊中国此战,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工作在很多国家都被验证过是非常成功的,但我们从来没有在中国完全成功过。”
新任亚马逊中国区总裁葛道远(Doug Gurr)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