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聚少离多,所以才想将每一次欢聚沉淀为永恒。智能机的普及让我们随时随地记录下重要时刻,社交网络的到来让我们学会了在指尖分享。想想偶有闲暇时,或僻处一隅信手翻看,独自沉醉于遥想之间,或与当事好友共忆,分享当初的言笑欢宴——开心、泪水、怅惘、留恋,人情百味已尽在其中。
移客就是一款帮你记录和分享聚会体验的应用。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于通过微博和朋友圈分享聚会中的点点滴滴,但每一个人所分享的内容之间却互不关联,也就无法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展现。移客则以聚会活动为线索,允许参加者在应用内生成的聚会图文自动聚合,让浏览者可以一站式获取完整信息。活动和活动内容以时间轴呈现,增加了浏览的故事性。
记得以前拍毕业照时,十几个同学,七八台手机,记录的图文星星散散分布在每一个人的人人和微博。每一个人、每一个镜头都有自己的独到视角,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怎么办?使用移客便可以让参加者协作生成一份相册集。这与在路上(协作游记)、Vida(基于地理位置、话题等线索的主题照片聚合)、Veokami(视频版Color,基于公共事件的视频众包)等应用的的思路比较类似。
如果把聚会流程作一分解,大概能看到这么一套逻辑:
——首先发生的是聚会欲望,该欲望可能出于无聊、社交、纪念或者其他动机。欲望本身没有指向性,此时导引类的工具可以介入,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聚会项目或场所。
——欲望与具体项目相结合产生了需求,伴随需求而来的活动计划、创建、预定、购买等行为会成为某些应用的机会。
——聚会需求初步确定后,还需要后续的邀请、协调、跟进、催督等工作。
——人员就位后,便轮到商家向用户、组织者向参与者交付服务,这里将是某些应用闭环努力的重点。
——最后作为一种体验延伸,参与者对事件、心情的记录以及与围观者的分享互动将聚会体验发酵得更加丰满。
针对以上大部分环节,移客都提供了相应支持:
用户闲极无聊时,可以用移客“找乐子”模块发现身边的聚会活动和场所,依靠聚点搜索、朋友爱去、好友活动、公共活动等十几种过滤条件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项目(不过产品刚上线,内容量似乎还不充实)。
在活动创建中,活动描述被高度结构化。移客还为活动提供了公开、好友、私密三种隐私级别,公开活动将呈现在活动广场中允许陌生人参与,好友活动的参加权限仅在朋友圈内,而私密活动则只能由组织者定向邀请。这里斗胆猜一下,未来公开活动的创建者应该会更多来自B端,毕竟移客主要定位于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的用户圈氛围差异比较大。
此外,用户可通过社交分享或导入关系链进行邀请,活动前一小时受邀者会收到提醒,只要在活动地点150米范围内打开应用即可自动签到,应用甚至会根据使用者位移预估出到达时间。活动参与者还可以对场所做出“喜欢”或“不喜欢”的投票,使移客有潜力成为一个基于熟人口碑的评论社区。
听起来似乎功能庞杂,但事实上移客团队也经过了一番取舍。在移客此前版本中也曾有过IM功能以满足活动协调的场景,现在为了避免产品过重已经取消。
至于盈利模式,移客基于“找乐子”模块可以与票务、推广、团购等平滑结合,只要用户体量可观就不缺乏想象。
移客创始人张天君是个连续创业者,创业经历起于美国。在当年MySpace崛起时曾以衍生服务(提供类似QQ空间装修的个人主页美化)挖得第一桶金,后将公司出售退出。08年回国从事电商创业未成,现转入移客项目。
目前,市面上的活动O2O产品已有很多,主打陌生人活动社交的有幸会、趴客、Combo(也支持多人分享内容的聚合)和国外的Commune,陌陌在7月份的新增功能“附近活动”中也实现了活动发现,e聚则单纯做熟人活动的创建和邀请。而同样由北美归国创业者开发的聚容易与移客最为相近,前者推出一年半来尚不知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