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项目互联网升级/创业目前分几个流派,以捷顺、科拓、ETCP、立方为代表的公司,以占据停车场入口为切入点,且重点不同(根据商业模式不同,对社区、购物中心、写字楼等的部署比重不同);以丁丁停车等地锁公司为代表的,是在进入停车场后对停车位进行共享租用。但总的来说,场内车位共享项目需要解决入口的问题,不然可能过不了门卫这道坎。同时对做入口的停车平台来说,面向C端的支付使用率目前并不很高,但未来如果C端支付普及,那么就需要一个统一、集中的平台联盟来统一支付体验,这样,用户据不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分别打开不同的App。
我近期接触的“轻停”停车公司希望在不改变现有停车场运作模式的情况下,对现有的设备厂家的设施加以改造,而快速将各个平台间的停车场连接起来。轻停停车创始人杜振宇告诉36氪,轻停可以不采用改造、设立立岗亭、修安全岛等重模式,而直接从“轻”模式切入。
具体来说,轻停的停车平台以摄像头为核心,可以通过摄像头和道闸之间的闭合开关,控制道闸的升起,在控制道闸降下的机制上,则采用了地感。
轻停设备在入口仅进行数据采集,车主出场前会在停车场的多个角落看见扫码信息,扫码缴费完成后,系统同步处理数据到每个出口设备中,并提醒用户需在15分钟内出场,出口设备看见车主到达出口位置后即驱动闭合开关,完成出场动作。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不能出场,车主可在出口处输入出口编号出场,通过核心业务算法实现开闸放行动作,涉及费用通过平台扣取后根据和物业的协议账期汇入到物业指定账户。如果没有扫码支付,则沿用现有收费模式不改变。
创始人杜振宇表示,轻停可以“4个小时完成停车场的改造。”那么,轻停具体是怎么样进行快速施工、推进项目改造的呢?杜振宇表示有以下几点:
首先,轻停平台的产品是“装备化”概念,只有一个“车牌识别摄像头”和支架,所有的核心业务逻辑运算都在摄像头内完成,并拿到了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其次,安装简单,安装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即拔即插;
第三,成本极低,安装一个一进一出的停车场成本不过万元;
第四,高融合性,所以可和所有市面上的所有进出场设备无缝整合,不涉及排斥性。
在设备精确性方面,杜振宇表示就车牌识别本身技术而言,它有本质上的缺陷,比如,可能会因光线、角度、环境、天气、车牌污损等问题导致摄像机无法达到百分百识别率,所以他认为光在硬件上面下功夫解决不了问题。这部分轻停通过逻辑运算来补强,并结合GPS、常进常出数据、车体特征(团队核心成员在新加坡主要从事模式识别算法)、自我学习算法等算法,来提高最后的处理结果。
在盈利模式上,杜振宇认为占据停车场进出口不会有直接经济价值,轻停会将其作为一个流量入口,后期在停车场内考虑变现。杜振宇同时表示轻停的对停车场的布局将主要从社区停车场入手,这跟轻停选择的盈利模式相关——现在在成都已经有30多个社区,已经开始开设实体店铺,轻停通过车主流量数据引导用户到店消费,目前已产生盈利。
轻停”团队创始人杜振宇、何炯磊、王大勇先生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在新加坡从事多年的视频识别研发技术、国家级项目和市场运作经验,2014年回国后创立以基于摄像头为核心的互联网停车服务平台,目前轻停已在深圳、成都两地进行了落地,同时,在新疆已经拿下近40000个车位的经营管理权。
我是 36 氪汽车记者,欢迎与我切磋讨论。微信 KatherineL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