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许怡雯,36氪经授权发布。
视频号已经挤满了人,挖黄金的,和想割韭菜的。
200年前,就在美国加州的黄金被掘尽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了新金矿。一时间,从墨尔本通往郊区金矿所在地巴拉瑞特小镇的路上,挤满了淘金者,甚至连牧师都扔掉了圣 经挤入队伍。
他们一边前行一边吹嘘着自己的黄金梦。这幅画面像极了今天的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
素人林小强发布了一条视频,画面里他用受伤后无力的手攀住窗户上的钢条,一点点将自己从轮椅上“拎”了起来。这条视频在短短三天内被不停转发,播放了3万次,八百多人点赞。
看到这样的裂变速度,这个仅有高中学历的汽修工人将视频号看作改变人生的机会。
但对视频号更热衷的,是离这个圈子更近的内容生产者。在视频号改变林小强这种普通人的命运之前,微信早就改变了内容生产者的命运。
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开启了自媒体人的黄金时代,林少也在这个时候开通了“十点读书”的公众号。即便是现在公众号就坐拥3000万粉丝,但在短视频的冲击下,也不得不面对红利期过后寻找新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3月份,林少应好友的邀请开通了个人的视频号。但在当时的他眼里,视频号只不过是和抖音、快手一样的定位,成为媒体矩阵中的一部分而已。
当林少第一次以个人身份从公众号的文字后走到视频号的镜头前时,甚至有些茫然。犹豫再三,最后他只是随便发了一个走进办公室的第一视角视频,并且把这条视频分享到了朋友圈。
但完全出乎意料的是,这条简陋到连声音都没有,镜头还乱晃的视频在发布后的短时间内被观看了上万次,四百多人点赞,还在把视频号当朋友圈玩的林少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在自媒体圈浮沉了十年,他立刻知道这些数字后面蕴含着多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林少开始萌发打造一个个人IP的念头,让大家认识林少,而不是十点读书。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的视频号
但对林少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出圈”。
四月的厦门,尽管口罩还没有摘下,被疫情阻挡的商务活动已经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林少,我在视频号上见过你。”
双方紧握的手还没有放下,这位从未谋面的客人就笑道 。
视频号结合了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的机制在加速裂变的同时保留了圈层,正如最先通过视频号认识林少的人也是可以和他坐在一张桌子上谈生意的人。
与此同时,圈层,不仅意味着更强的渗透能力,还意味着更强的变现能力,有人靠着视频号就收获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合作邀约。
蘑菇租房创始人龙东平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图书的负责人佘广,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却是因为一条视频号结缘。
4月初的晚上,北京还有一丝料峭的春寒。一条叫“CEO如何学会索引式读书”的短视频被推送到了佘广的视频号首页——创作者是龙东平。犯了职业病的佘广下意识被画面上的两大摞书钩住了视线,这一眼让他整个人都热起来了。
龙东平讲“CEO如何学会索引式读书”
“我发现他的内容和我们出版的领域非常一致”,佘广激动得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尽管这个时候他还不认识这个叫龙东平的男人是谁,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图书推广人,手下有“华章”这个经管领域颇负盛名的明星品牌,他知道龙东平对于他的来说就是个绝佳的推广者。
因为视频号基于社交推荐形成的垂类内容市场正是佘广需要,而抖音和快手生态所缺失的。于是,他想尽办法加上了龙东平的好友。
这个时候的龙东平正在上海的书房里激情飞扬地录新视频,听到电话那头的人自报家门是华章图书,他不禁望向身边的书架,那里正摆放着一整套的德鲁克系列书籍,封面上赫然是华章的logo。
当北京遇上上海,来不及调侃一句网络情缘一线牵,双方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敲定了包括供稿、读书会、线上分享在内的一系列合作方式。
龙东平联合华章推出的“世界读书日之德鲁克分享”系列短视频
4月23日在锌鹏会的分享会上,龙东平说视频号的本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供给侧改革。大幅低降供给侧的难度,低门槛造成海量供应,熟人社交发动,引爆二度三度陌生社交链路让供应端的到足够正反馈。这是华章和龙东平合作的根本需求。
林少和龙东平的例子都证明了在视频号里打造个人IP不仅可行,还有超乎意料的传播价值。视频号优先进行社交推荐机制对于林少、龙东平这样圈层传播需求更强的人来说就是一把淘金的利器。
然而,热火朝天的太阳底下视频号黑色的一面也在疯狂滋生。
在游戏规则没有明朗的当下,拉粉增长的方式简单粗暴,视频号初期的成长不是靠优质内容,而是靠“转、评、赞、完播”四连走一波。
视频号内测不足百日,老周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百人百群”计划:通过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发布招募贴,他先后组建了100个视频号交流群,圈起了一大波私人流量。
新鹏就是这些群里的一员。
作为一名“工龄”三十天的视频号运营,从开始做视频号到现在,他加入了开通微信以来最多的群。一个个500人的大群,每天在屏幕上跑的信息大同小异。一条视频的链接被甩出来,不用多话,其他人会默契地回复:已四连,求互关。
视频号群里集结了一大波求四联的运营者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大量愿意和你互动的人,只要你用同样的方式回报对方。一条条信息刷过,视频号的流量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拉起来。甚至有时候,新鹏的微信号会因为频繁的加好友行为被微信检测封禁。
这一百个群有什么用呢,老周说“课程已经在准备当中”。他打算做“视频号运营”的付费课程。
——蜂拥而至的淘金人不一定淘到金子,卖水的亚默尔则靠卖水赚到了第一个六千美金。每一个风口下,都有一群卖水人在等待淘金客的到来。
老周这种投机客并不是个例。在社群运营和私域流量上,微商早就给各位后来者树立了典型,老周他们只不过是依葫芦画瓢。在更激进的头部队伍,付费进群成为普遍现象,进群门票从19.9到199不等。
付费群招募
老张靠着发“如何运营视频号”的内容圈了第一波粉,在自媒体圈摸爬滚打了十年的他深谙其中之道。
一手握着圈内人脉,一手凭着做内容的一点经验,打着“大佬手把手教,还能认识微信内部人士”的噱头,他组了一堆微信群开始卖门票:初级门票199元,群成员每增长一百人,门票上涨一百元。
尽管如此,进群的人还是趋之若鹜,每个人都抱着“万一红了”的心态。的确,和成为新的李子柒、温婉相比,199算得了什么。
事实上,在跑马圈地的迫切需求下,重模式不可避免,内容创作最后还是会变成专业人士手里的那一碗饭。
见实科技的CEO徐志斌早在视频号开放测试的前两周就收到了小道消息微信要做视频号。作为内容圈的老将,徐志斌从一月份准备到三月份才开通了视频号账号。
文案、摄影、后期,徐志斌一出手就是专业模式。已经发布40余条视频内容,每一条“已发布”背后都有60到80条失败品。同样的信息同样的表达方式,徐志斌往往要在摄像头面前重复一个晚上,从九点到十一点,不包括后期制作。
他坦言,这样的情况已经是业内常态,“大家一聊,其他人也差不多,投入非常大”。
为了抓住这波红利,所有人都在拼命的测试,测试新内容、测试新方向,比赛谁跑得快。更别说后面还有一堆专业MCN机构正在虎视眈眈,等着游戏规则明朗后分割地盘。任何一种粗糙的原始生态都会转向精细化的专业生产。
但这也许违背了张小龙所说的视频号“人人可以创造”的初衷。
每一片蓝海都在以同样的方式变红。
八年前,微信公众号开始内测,罗振宇找到当时还在《创业家》杂志社搞自媒体项目的申音做一档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他们把节目命名为:罗辑思维。
12月21日,玛雅文明预言的世界末日,罗振宇和申音在罗辑思维公众号发送第一条60秒语音,微信公众号史上第一个标杆正式树立起来。
罗振宇和申音
此时的张小龙不知道,这个胖子的崛起正是微信公众号此后八年的缩影。
2013年初,还在浙报传媒工作的记者潘越飞写了一篇文章叫《微博暗黑简史》,历数了微博的问题和生态,一下子在科技圈内走红,被搜狐挖去当了IT主编。
时间很快过去了八个月,罗辑思维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粉丝,成为了行业第一头部大号罗振宇推出了一个叫“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在5个小时,卖掉了价值160万的的5500个会员名额。12月,罗辑思维进行第二次社群招募,一天之内轻松募集800万,估值达到了一个亿。
罗振宇的无理计划为马上到来的2014年定了一个基调——自媒体全面商业化时代开始了。
而这一年,一个叫“李叫兽”的大学生靠着《 7 页PPT教你秒懂互联网文案》和《X 型文案和 Y 型文案》 两篇公众号文章爆红网络。
李叫兽和他的14天改造计划
两年后的2016年,李叫兽的执笔者李靖发起了14天改变计划,人均收费999元,2000个名额在一天之类一抢而空。同年年底,李靖用1亿人民币的价格将这个专注卖营销课的公司卖给了百度,并且加入百度成为了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参考历史就会发现,视频号的现状和当初的微信公众号是一样的——机遇共挑战一色,黄金和韭菜齐飞。有着如此类似的生长轨迹,视频号也被认为是继公众号后第二个重新打造微信的机会。毕竟,根据锌财经的独家消息,部分微视员工也在想方设法加入视频号的团队。
2020年,从图文时代跨向短视频时代的潘越飞已经没有了巅峰时期的颜值,潘帅的称呼到了评论区已经变成了潘叔。
这时视频号下跳出了一条新的评论:这应该是最后的红利了。
潘越飞讲视频号和评论
相对应的画面里,双下巴明显的潘叔正在细数看好视频号的五大理由。图文红利和抖音快手的流量池已经见顶,这个时候出现的视频号拥有全新的推荐机制,使得冷启动变得容易,给了圈层内容生存的市场。
无论是专业如潘越飞还是平凡如林小强,他们都已经意识到,视频号是互联网时代最新的的这波红利,也是最后一波红利了。此时不上车,被甩掉的可能就不止八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