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转载时间:2022.07.12(原文发布时间:2020.07.16)
2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作者 章蔚玮,36氪经授权发布。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后疫情时代,当人们开始担心零售的食物是否携带病毒时,一个沉睡已久的百亿美元市场或许有望复苏。

狼来了的故事 

在国内,食品溯源更像是个狼来了的故事—— 一直被提起,却从未被重视。然而,从三文鱼到厄瓜多尔白虾,把这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以此前被检测出带有新冠病毒的冻南美白虾为例。国内的进口海鲜市场变成了罗生门——有海鲜商称: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厄瓜多尔白虾都是国内养殖,装进定制的包装盒,再贴上进口标签;随即,又有海鲜商坚持,70%的冻白虾是进口虾,只是产地并非南美。“哪有国产的,相同品种规格的冻白虾,东南亚的养殖成本低,价格也低,个大、易加工。”

国产还是进口?南美白虾扑朔迷离的身份背后,是国内的食品溯源之困。

2001年,我国开始着手建立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

按照该体系,一只白虾从渔船出驶、捕捞、到港包装、储运、销售,直到上餐桌,所有的信息都应该被记录和有效监控,一旦出现问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顺向追踪”或者“逆向回溯”。

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的海鲜生产商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建立了追溯体系。除了相关部门监管不严、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外,关键原因在于成本过高,行业内没有行业内没有形成追溯食品来源的有效商业模式。

“在传统的海鲜市场,一般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或生物标志,将这些标签贴在食品外包装上,与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互通。系统就能对某一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和追溯,将采集的信息提交到该环节的数据库中。在回溯时,只要通过扫描标签号,就能找到产品在这些环节的信息。”一位从事追溯技术开发的相关人士告诉零售君。

相比普通农产品,水产品的溯源难度更大。水产品涉及水产养殖、捕捞、加工、冷藏,从渔场到消费者,中间涵盖的供应链各环节复杂且长,最终需要记录和保存的信息量非常大。传统条形码的容量不够,只能使用RFID标签技术,但RFID的成本不低。

“RFID标签分为两种,一种是标签里装有芯片,不需要依靠人力,食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会主动实时向数据中心传输位置、温度等信息,均价在30元左右。一种则不带有芯片,需要人工输入食物流转信息,均价在1元。”上述这位人士介绍,这仅仅是标签成本。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这部分成本谁来出?”不仅是水产市场,湖南一家冰糖橙种植业的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困惑,尽管食品追溯规则建立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业内依然没有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体系,溯源方式五花八门,很难在消费市场产生应有的效应,消费者不熟悉,不信任,自然也不会为“食品追溯”而额外增加的成本买单。

因此,食品追溯行业依然处境尴尬。

管仓的管不到车 

管仓的管不到车,是食品追溯行业的终极难题。

据了解,目前在食品溯源行业,生产、运输环节都是割裂的,比如生产端只能监测生产数据,运输过程中负责冷链的团队也只能监测冷链的环节,依然没有一套完备的方案,能把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的信息监测整合起来,从而掌握背后完整数据。

以农贸市场为例,多数农贸市场存储农产品的数据仍依赖于台帐或统一的中央数据库,系统追溯大多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没有“下游销售”数据信息,且多数市场没有面向商户的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无法有效管理供应链以及食品安全的溯源。

根据零售君查阅了各地针对食品质量溯源的规定,目前,各地方建有自己的体系,仅农产品追溯系统就有农垦系统,北京系统、南京系统,种植业系统几个系统,上海提出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南京则启用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这些自成一体的食品溯源管理系统,就像一座座孤岛,很难真正监管到位。

“现在食品溯源行业最大的痛点,是没有一个低成本的手段实现全程主动式的上报和监测。”纵行科技的负责人告诉零售君。

传统的食品追溯体系,使用的追溯技术有一维码、二维码、无源RFID标签等,但这些都是“被动式”的追溯,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

一个具体的场景是,食品整条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都需要设置一套可接收和传输信息的设备,不断向数据中心传输具体信息,但现有的技术中,大部分设备都只能确保1~2米的短距离数据传输。比如贴有二维码的食品,受到传输距离限制,需要依靠人力进行扫描录入,上传信息。

这样的溯源和监测,根本上很难细分到每一件货品,或者每一个包装,因此,所谓的追溯大部分是通过概率来判断,比如,通过这台货车的移动路径,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要实现主动上传体系的建立,依然涉及成本。

商机潜藏 

市场痛点的背后同样暗藏商机。2020年被称为5G元年。一些来自物联网的企业正试图抓住这个行业的痛点。

据了解,一种名为ZETag的可追溯标签,成本是同类技术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又同时具备了远距离主动上传信息的能力。

据开发这套电子标签的纵行科技CEO李卓群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低功耗物联网,确保他们能够根据场景的需要,降低电子标签与数据中心之间远距离传输的成本。未来可想象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包括了食品溯源在内的供应链数字化。

李卓群告诉零售君,他们首先入手的是物流流转体系中的“托盘智慧化”。利用低成本的云标签,让托盘具备与外界传输信息的能力,包括传输商品的位置、时间、温度、湿度等。

在这背后不仅仅是推行“物品运转的可追溯制”,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据了解,目前中国物流行业,在线运转的托盘规模在13亿~15亿片。要实现托盘智慧化的前提条件有几个:

第一,负载在托盘上的电子标签需要自带电源;第二,通过智慧化标签,让托盘具备信息传输能力。第三,这套体系的建设要确保3~5年内不需人工干涉。第四,成本不能过高。

此前,有企业尝试通过NB-Lot(窄带物联网)、蓝牙、Wi-Fi技术来推进托盘的数字化,但发现,成本太高,“最低成本也要六七十块钱,而一个托盘的整体成本也就两三百元,企业通常不会花费30%的附加值,来实现托盘的智慧化、数字化。”李卓群介绍说,一旦成本降低一半,推广的进度就能加速。

而一旦实现“数字化”,最直接的想象空间是,分级包裹的商业化模式,例如政府信函、高考录取通知书、护照、身份证,以及生鲜食品等高附加值的包裹,可以做到主动上报行踪、位置。

在这背后更大的市场在于供应链数字化的蓝海。

“在食品追溯链的背后,隐藏着供应链数字化的大市场。”据虹琪食品运营总监李臻远看来,一旦可以在整条供应链所有节点做到数据记录和传输,那么供应链市场就有望大规模实现智慧化,这些存储的数据不仅仅能实现追溯,更可以成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奠定基础。

据了解,2019年世界食品溯源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0%速度在增长,而在这一细分领域之外的是更广阔的供应链市场。

这个百亿级的市场,值得我们期待其进一步爆发出新的创新与应用。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南美白虾要革谁的命?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