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参与过
四项软件专利的研发工作,每项专利都给我带来了约15000美元的收入。可是我觉得,这完全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我相信,只要我的竞争对手看到我专利申请书上所填写的一些基本信息,他们就能轻松的做出和我一样的软件,甚至做得更好。之所以要申请专利,完全是出于对资金的需求。要是你没有那几张白纸黑字的专利证书,想从VC们口袋里拿到钱真是‘比登天还难’。我们就是凭借这几个专利,才拿到了公司所需要的资金,这样来看,申请这些专利还是很值得的。可是软件专利的好处仅此而已?我看是。
专利在很多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还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专利制度都通过保护专利发明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鼓励了创造发明,推动着产业和社会的发展。可是对于软件业来说,专利这东西可真不是什么好东西。软件业的专利完全不能起到‘鼓励创新’的作用,相反,它们还遏制了创新。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软件业的创业公司们如今已经不再对自己的创意被抄袭而每日心惊胆颤;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在他们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杀出一家专利大户,拿着一纸诉讼把他们告上法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位教授(Stuart J.H. Graham,Robert P. Merges,Pam Samuelson,Ted Sichelman,
报告在此)最近的一项调研报告正好可以拿来给大家看看,如今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么的严重。他们调查了约1332家1998年后创办的创业公司,其中有700多家属于软件和互联网行业。下面是他们的发现:
*在软件行业,大约只有24%的公司费尽周折的申请了专利,而这一比例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领域分别占到了76%和75%。被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公司中,67%的软件业公司申请了专利,这一比例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领域分别为94%和97%。
*引入风投的创业公司申请的专利数量也要更多。在软件业,这些公司平均申请的专利数量为5.9项,没有引入风投的公司平均申请1.7项专利。这两个数字在医疗器械领域分别是25.2和15.0;在生物技术领域分别为34.6何9.7。
*软件业公司的管理者们认为在诸多的竞争力因素中,专利是最不重要的。他们认为‘先人一步’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其次分别是收购互补性资产、版权、商标、保密以及防破解仿制。
*公司申请专利的目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可是大部分持有专利的公司都不觉得专利让他们更富创新力。另外,1/4的公司表示,他们从别的公司购买授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吃官司,而不是要获得什么技术或者知识。因此,与其说申请专利是为了通过授权专利给别人而获得收益,还不如说专利就是个赤裸裸的抢钱工具。>大部分公司申请专利的目的:
*防止竞争对手抄袭自己的产品
*增加投资的安全性
*提升公司的名誉
*提升自己和其他公司叫板的实力
该报告合作者之一的Pam Samuelson表示,他从该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软件业没有专利一说,或许软件业会发展的更好;软件业专利制度的最大利益者是专利律师,而不是创业公司们。
同时,美国的专利系统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跟不上节奏了。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的John Schmid分析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数据,他发现2009年有接近120万个专利待审批,这个数字基本是十年前的三倍。在2009年,专利机构要花3到5年才能处理完一宗专利申请——是官方承诺的18个月的2倍多。最要命的是,18个月后,专利局就会将专利的创新之处挂到网上,大部分完全没有经过任何的实际验证。世界其他各处的竞争者们都能轻松的抄袭创意。这完全违背了建设专利系统的初衷:如果你想让专利局不这么早公布你的专利,你还得另外付费。
还有更糟的。专利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驳回专利申请……只有不到50%的专利会得到通过,十年前这个数字是70%。有估计称每年“被拒创新(没有获得许可的合法科技,以及没有得到资助的创业公司)”至少让创业者损失64亿美元。所以负责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和鼓励创新的机构实际上通常会适得其反。
Foundry集团总经理Brad Feld认为我们应该索性放弃软件专利。他认为专利系统已经完全失控,大部分专利申请都无法满足专利的基本条件(新颖、非显而易见、独特创新)。历史上版权和商业机密是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首选方式,现在仍是最佳解决方案。
Feld称现在科技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自保,目前不是为了创新,而是防止那些专利黄牛党。
美国的建国者们认为知识产权应该在宪法中有特殊地位,“为了推动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在限定时间内作者和发明者对自己的作品和发现享有专有权利”。他们的想法是对的,但他们肯定没有想到亚马逊会给在线购物车点击以及在线讨论方法申请专利,微软为单击激活需要双击打开的程序申请专利。现在是该采纳Brad Feld所提建议的时候了:索性废除这些可恶的东西。
编者按:
客串作者
Vivek Wadhwa
是一个由创业者转化而来的学者。他是UC伯克利大学信息学院的访问学者,哈佛法学院的高级研究员,杜克大学创业和科研商业化中心的科研主任。你可以关注他的Twitter账户
@vwadhwa
,并且可以在这里看到他的科研内容:
www.wadhwa.com
。
English version by Vivek Wadh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