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人的天性总是“喜新厌旧”吗?我们可以看到各大品牌为了留住消费者,不断推出新品、新的口味、新的外观、新的功能……不过有的产品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也一定有它的道理。本文译自Medium,作者 Sean Kernan,原标题为“Coca-Cola Nearly Died Because of One Decision”。
图片来自Pexels
可口可乐几十年的霸主地位很快就要终结了。
在19世纪4、50年代,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0%以上。同期的百事可乐就比较坎坷,他们一直试图打开市场,但是几度濒临破产。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次大热的营销活动之后,百事可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可口可乐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老年人,而百事可乐却赢得了持续增长的年轻人的青睐。
到了1980年,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率只落后于可口可乐3%了。
不出所料,这让可口可乐很是不爽。然后他们做了一件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绝对不应该做的事情:反应过激。
图片来源:Adage
他们改变了原来的可口可乐配方。
但可口可乐也不是全凭冲动做出了这个决定,他们确实获得了有利的数据支撑。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几个月前,可口可乐启动了“堪萨斯计划”。听起来像是核实验对不对?其实那只是一个新口味测试项目。
在个人用户调查中,他们发现,超过75%的受访者喜欢这种味道,15%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10%的受访者对这种味道有强烈的反感,以至于到了很气愤的程度。
当研究人员在小组环境中做调查时,他们注意到那些“愤怒的10%”在小组中会施加微妙的同伴压力影响。
它也被称为 "Coke II"。图片来自Biz Insider
当这种新口味的可乐上市后,这部分“愤怒的10%”的反应非常激烈,他们开始大声地诉说自己对新饮品的不满。媒体也来推波助澜,通过报道放大他们的抱怨,事态开始像滚雪球一样发展。
一个名为“美国老可乐饮用者”的消费者行动组织成立了,这个组织开始集体抗议新可乐配方(有些人就是闲不住啊)。
此外,可口可乐还犯了一个很大的文化上的错误。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比较靠近南部的位置(亚特兰大)。
美国人口主要来自11个国家,彼此文化差异很大。图片来自BInsider。
在这个地区的很多消费者眼中,可口可乐的口味改变是对那些喜欢百事可乐的、满脑子自由主义思想的北佬的又一次让步。
当时可口可乐公司有一条客户热线,新口味产品发布之后每天都有一千多个电话洪水般涌入,发泄人们的不满。
可口可乐的高管们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民意反弹感到极其困惑,于是聘请了一位心理医生来旁听热线电话,这位医生后来说,“有些(打电话的)人听起来就好像他们家里人去世了一样。”
百事可乐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在自家的广告中取笑可口可乐的错误。而且风水轮流转,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也打成了平手。
主流媒体闻到了血腥味,也开始对可口可乐穷追猛打。
图片来自美国宝藏之旅
这些事件都使得可口可乐的销量下滑,但更重要的是,可口可乐的优质品牌形象受到了重大损害。
有意思的是,之前许多数据都是显示利好的。
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以上的人喜欢新口味的可乐,但是在之后的调查中,则不到13%。
在之前的调查中,专业评论家们也曾说过好话,但是他们的观点如今也变得更加消极,如同Mimi Sheraton所说:“新可乐似乎保留了原版的基本特征.......它的味道有点像经典的可口可乐被融化的冰块稀释过了。”
事实证明,潮流因素对新口味的认知影响力是巨大的。这让球迷们对体育场馆里的可口可乐广告嘘声一片。
在新可乐上市仅三个月后,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就在商业广告中宣布他们将回归原来的口味,并破天荒地宣布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来自作者的YouTube图片
正因如此,如今你会发现,所有的可口可乐,不是在罐子上标着“经典”,就是在装罐子的容器上标着“原装”。
资料来源:Shoplet
那批没来得及售出的新口味可乐库存使得可口可乐损失了3000万美元,而且他们在研发新款上已经花费了400万美元。以2020年的美元价值计算,损失大约为8200万美元。
如今,这个新款可乐的故事,成为了营销灾难的典型代表。在美国几乎所有的营销课程中都有提及。
那么,这一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可口可乐仅仅是改了一个配方就引起了如此大的风波?
原因有三:
1.他们忽视了“同辈压力”的强大力量。很多人在公开场合会因为害怕被人评判,所以刻意避免消费新可乐。
2.他们了解了尊重最大的品牌拥护者的重要性。对于你的产品,最重要的消费者群体的意见会呈指数级增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负责翻拍和制作电影续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珠玉在前)。
3.他们忘记了可口可乐的文化价值。可口可乐具有悠久的历史,给饮用者带来了怀旧的感觉。
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像汽车和电子产品一样,它们不能像新版iPhone那样,可以随意调整和改变。
如果要形容这次新可口可乐的营销灾难,没有比这句话更形象的了:“如果没有坏,就不要修”。
译者:张茉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