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刺猬公社,作者:陈彬,36氪经授权发布。
3月,微信与中国信通院、数字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提到,2018年微信共带动了2235万就业岗位。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一些垂直app来说,别说是两千万就业岗位,倘若能有两千万日活跃用户,就有可能做成头部产品。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正如其宣传口号,如今的微信,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手机App或者工具,更像是一种现代生活的必需品。无数人通过微信维系着每天的日常生活。
它似乎并不满足于眼前庞大的数字。
上周一,微信官方发布了《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封禁了一批违规利诱分享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大多以实物奖励或返现为诱惑,引导用户分享自己的文章到微信朋友圈,从而带动公众号粉丝增长。
霍容是一名教材编辑,正在编辑一本关于新媒体的教材。他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幸好这段时间工作摸鱼时间比较多,教材编辑速度有点慢,没有写到“营销推广”章节,否则就白干了。“在教材大纲里,白底黑字写着‘打卡活动’这一小节。”
许多现阶段的新媒体增长课程,都将类似的“打卡”行为,列为快速涨粉的常规手段之一,各种成功案例屡见不鲜。此次的处理公告一出,让不少微信运营增长的从业者,有些不知所措。
霍容曾经学习过许多新媒体课程,因此加了不少交流群。“群里教育行业的运营怨声载道,因为打卡是一个很常见的手法,一下子少了一个手段,只能花更多的钱去做推广。小白普遍感到焦虑,不知道什么可以用什么不能用,到处找人打听提问。”
对比其他的社交媒体,微信针对违规账号的处理措施算是相当克制。长期来看,在打击恶意营销,微信也没丝毫纵容。这背后的逻辑,实质上并不矛盾:微信将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内容生态,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类似于“打卡返现”之类的恶意营销,虽然极易获取流量,却也极容易污染微信的内容生态,导致整个朋友圈充斥着低质量内容,最终透支用户消费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过于严格的封号措施,也会让内容生产者束缚住手脚。
在这中间,微信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微信有两大原动力,一是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二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一个良好的内容生态,无疑是达成第二个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微信希望能让更多的创造者在这一平台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希望这些创造者,能够将微信的内容生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互利共赢。这一直以来,都是微信发展的一条主线。
5月18日,美国旧金山举办了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创客嘉年华。这次活动中,微信联手全球最大创客社群Maker Faire,启动“WeChat Maker/微信创客”计划,宣布将共同推进在“微信创客”层面的长期合作。
活动中,微信还推出了WeChat Maker Handbook(微信创客手册),向全球创客介绍了自己,希望他们能加入到微信创客的行列。
所谓创客(Maker),指的是那些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创客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HR、工程师、大学生,甚至是低学历的体力劳动者,都有可能成为创客的一员。
由此而来的微信创客,指的是通过微信生态能力,渴望和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自身的创意想法,给其他人带来更多价值的人。
创客社群Maker Faire最早起源于美国,由Make杂志社举办,每年都会打造一场盛大的嘉年华。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Maker Faire嘉年华规模迅速扩大,并收获了一大批全球各地的创客粉丝,并与谷歌等一众互联网公司保持着长期合作。
在嘉年华里,创客个人、团体以及公司都会展示出各自的脑洞大开的创意作品。这里除了最尖端技术打造的“黑科技”产品外,也有各种独具新意的手工艺品,因此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去年的集会中,就有诸如涡旋加农炮、蜘蛛机器人、LED钢琴等创意与观赏性十足的作品。
以至于发展到后来,Maker Faire嘉年华甚至成了游玩美国旧金山时,必去打卡的一个景点。
在实现这些创意作品时,创客本身不会去考虑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只要其本身有着足够的新意就行。但每届展会,仍有不少作品符合创新的同时又具有商业价值,最后推动了产业进步,甚至催生出一个新兴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创客社群Maker Faire的展会,已开到了全球各地,如中国、加拿大、英国等等。2011年,Maker Faire在中国深圳举办了第一场展会。到了2015年,深圳的Maker Faire展会接待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9万次,吸引了不少国内创客与公司的加入。
在本次Maker Faire嘉年华上,微信共展示了4个创意小程序。在其中一项展示里,小程序作品“电风扇”,用拟真的方式展示了如何用一个小程序让大家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一丝清凉。这几个小程序制作很简单,成本也不高,却创新十足。
微信和创客社群Maker Faire的合作,背后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对双方来说,都可谓是回归初心的一次合作。
对创客社群Maker Faire,“微信创客”计划的启动,无疑拓宽了其原有的内容边界,也让“创客”的概念,更加接近其本质。
在历年全球各地的Maker Faire嘉年华上,创客们的作品大多集中在硬件领域,这和人们对创客的固有印象有关。创客是一群将创新想法变成现实的人,谁也没规定这个“现实”,不能是一款App或者小程序。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创客的文化和边界应该有更多的扩展,基于互联网与软件方面的创新,以及实现这些创新的群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彰显创客精神,而且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大,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对传统的“硬件创客”来说,往往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如去年美国展示上的蜘蛛机器人,如果创客本身缺乏对机器人制造的相关知识,那到头来只能空想而已。
微信创客有着更低的技术门槛,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把自己想法转化为现实的机会,并通过微信平台,来实现更多的价值。
这是创客精神回归本质的表现。
吸引全球各地的微信创客加入,也体现了微信打造良好内容生态的决心。4款展示用的创意小程序,也许无法对目前的小程序环境造成太多的改变;但随着更多独具创意的小程序出现,无疑会给整个环境,注入全新的活力。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有外部的开发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张小龙在年初微信之夜的4小时演讲中说道。
《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里提到,伴随着微信小程序的流行,众多就业机会也随之诞生,包括小程序运营、开发、设计等等。单单是2018年一整年,微信小程序就带动了182万个就业机会,以及7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尤其在如今,互联网寒冬的冲击之下,这些就业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这一平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更多富有创意的小程序不断涌现,也让我们在解决一些生活小问题时,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创意小程序,将有可能和微信本身一样,成为更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微信官方近几日公布的数据,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了11.12亿。微信达成这一目标,只花费了8年时间。但这么多年过来,微信的初衷却没发生过改变,这对一款产品来说,实属不易。
张小龙曾说过,在不少人眼中,微信是一个异类,这让他既自豪又惊讶。“自豪的是,做异类是表示你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优秀了。惊讶的是,其实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
下一个8年,微信依旧打算做一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