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靠个人记账应用起家的 挖财发布新的信用产品“信用保镖”,并宣布完成对信用卡社区“ 信用卡 之窗”(简称“卡窗”)的全资收购,大概勾勒出了切入个人征信领域的设想。
信用保镖更像是一款“理财+附加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购买“信用保镖”产品的用户可以在享受6%年化收益的同时,由挖财帮助管理资产周转、代还信用卡、房贷等债务。
产品的机制是这样的:用户存入资金后,信用保镖可以根据用户的财务情况智能匹配最优方案,保证信用卡、房贷、车贷、借款等及时归还,同时获得收益。考虑到每个用户不同信用卡的还款金额和还款政策不同,其实需要挖财掌握足够多的信用卡政策数据,并且在背后对钱的流动(例如用户存进来的钱,如何投资,如何保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做好处理。
至于收购卡窗,挖财并没有透露具体金额。挖财信用管理部总经理高竞说,他们看中的是卡窗网站上的资讯数量多、结构专业(估计还有域名很好),聚合了一批相似的活跃用户,对年轻用户比较有吸引力。高竞说,这些用户在信用卡社区中是“比较干净的”,用户讨论的大多是如何借助银行的信用卡附加服务提升生活品质而非应对银行的调查、从小贷公司骗钱此类。
挖财总裁顾晨炜表示,卡窗1998年成立,至今已在行业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也饱受好评,他们认为收购卡窗是能帮助挖财提升核心能力,而并非只是填补业务链条的某块空白。
在今天的媒体沟通会上,挖财也没有避讳对个人征信业务的想法。
顾晨炜提供的数据显示,80%以上的中国人其实没有实质的征信数据,所以挖财的设想是帮助更多没有征信数据的个人(也在行业里被称为“白户”)建立自己的信用。收购卡窗,就是挖财基于对用户做信用教育的考虑,他们希望通过信用卡作为切入,因为大多数人第一个信用类产品就是信用卡。
而从挖财自己考虑,顾晨炜说,当用户开始注册挖财,并使用挖财的诸如记账、理财产品、快贷等产品的时候,挖财就掌握了相应的数据,并以此为“白户”做授信。之后,挖财就可以向银行导流客户,目前挖财已经与一些银行达成了合作。
高竞希望整个挖财帮助个人建立信用并管理信用的模式,可以解决银行和个人双方的痛点:
从挖财的玩法来说,通过基础的记账、理财功能获取用户,积累数据,构建对用户的信用评估体系,然后为用户提供授信,并帮助用户建立了自己的信用体系。之后可以将相对精准的用户导流至银行,例如让用户去办信用卡。按照顾晨炜的说法,挖财帮助用户过上“卡式生活”——将银行的信用卡信息精准的推送给用户,例如向还车贷的用户推送有加油优惠的信用卡,这也是卡窗的价值,将大数据挖掘出来的用户推送给银行。这一系列动作这是个扩大用户基数的方式。
之后挖财提供债务管理功能,帮用户考虑信用卡还款、年费、信用额度等问题,并将这个产品升级为信用保镖:为用户提供理财收益,并帮助用户享受信用卡带来的权益,管理信用卡还款等债务,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这是个增强用户粘性的方式。未来挖财还能帮助用户做增信,实现信用变现。
顾晨炜提到了美国对标公司Credit Karma就是一家帮助用户管理信用、甚至做信用恢复的公司,估值已经超过35亿美元。
如果能做好个人信用建设,那可能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巨头觊觎的个人征信市场。
顾晨炜并不担心玩家之间的倾轧。他认为金融消费领域不太可能会赢者通吃,反而是可能出现一个多头市场,况且现在线上渗透率很低,创业公司一直有机会。
而且挖财也和巨头有合作的可能。顾晨炜说,今天用户不太可能只使用某一个支付工具,一般会用很多个支付工具,对于用户而言,如果要管理这些所有的收支,只靠一家巨头不太可能,范儿是需要一家类似于独立第三方的存在,而挖财是有可能靠差异点,做好服务,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举例说,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都有很多个人信息可以作为个人征信的数据依据,但这些平台可能缺少Y变量,即这些平台可能为用户做出画像,但可能缺少渠道判定某个用户是否违约(风险表现是如何的)。恰好挖财是具备这些用户信息的,比如金融账户的信息、银行授信是多少,这些信息与Y值的关联度很高,这就有可能为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公司提供帮助。
“我们要不要挤进去拿第九张牌照?这不是我们的优先级。”顾晨炜说,”我们一直不是靠资源取胜的,我们认为,现在帮个人用户增强信用是最关键的。“
所以整个挖财的逻辑是两条线:基于”管钱“的综合理财服务,以及基于个人需求的产品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