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零售行业在一、二线城市中较为火爆,不仅有全家、7-ELEVEN这样的外来和尚念经,还有很多本土品牌也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在一座城市便利店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能窥见其中痛点、也能从中挖掘机遇与挑战,苏宁小店近来增速较快、收益甚优,它又有何运营逻辑在其中呢?36氪作者徐子在2019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上分享了他的观点。
以下是分享讲话全文,经36氪整理编辑:
我是36氪的分析师徐子。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便利店和零售行业的报告,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报告,我们一直在关注大消费,今年消费的品牌其实有很大的起色。我们觉得可能是表象上面看到一些新品牌起量了,这个背后逻辑觉得是说渠道成熟了,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5年前电商线上的红利有一波,近几年我们关注说线下渠道像便利店都在帮助他们推波助澜,让新品牌快速成长起来。
今天跟大家快速分享整个便利店行业的情况跟变化,大概会从四个方面展开:
先看基本面,大家如果关注便利店会关注CCFA的报告,2018年便利店销售额有2000多亿元,整个门店数量超过12万家,整个行业增速是在两为数以上、拥有将近20%的增速。平均的门店日销售额在5000多元左右,便利店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可以看整个小店,便利店整个连锁化、规模化的幅度是在快速增长的。
让我们快速过一下便利店的行业特征:选址位置是选择人流密集商圈位置,侧重于社群门店,区域性非常明显。旁边这个色块,基本上是以区域性为主的分布,比如说上海日系便利店比较多,today是从武汉发展,苏宁是从江苏发展,广东是每一家等等。便利店的最早一波教育是从90年代起、日系便利店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到现在他们非常的完整、完善,也是大家模仿跟代表的对象。
便利店的痛点跟转型机会,痛点还是挺明显的,比如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瑞幸咖啡的对手可能不是星巴克而是便利店,因为去便利店的人群和去瑞幸咖啡的人群是重合的。便利店一部分盈利来自于鲜食,对于国内便利店来说,他们要去提升选品逻辑要把鲜食比例提上去,能够成为便利店的增量,这是目前面临的问题。门店方面,最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便利店做迭代跟升级,比如说“苏宁小店”做生鲜和蔬菜。
外部区域性问题,很难出现像全国性的,大部分是占领区域,扩张能力会受到一定限制。这跟背后的物流、冷链规模化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的。
便利店现在属于零售生意,零售生意背后运营效率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线上线下数据能力,其实都是现在运营便利店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具体看看几个例子:
苏宁小店是增速最快的一家国内便利店品牌,它的数据到今年2019年已经超过了5000家门店。而且它的运营逻辑还蛮有特色,苏宁小店跟日系便利店有点像,我把入口放在社群,通过整合社群服务做一个生态系的布局,比如说他把一些非常刚需低频的(比如金融、二手交易、房屋)信息进行整合,这很像日本的服务。日本便利店承担的功能不仅是说卖货,还有包括拿快递、金融服务、银行、有机等等,去构建他整个生态。苏宁小店还有一个优势,它可以把整个生鲜供应链能力前置到前端,因为苏宁有整合生鲜,他有家乐福前置仓。
3年之内开了过千家店,他整个选址、客群、社区都是由数据导向的,每一个客户不是人是一个数据,是带着标签的行为。通过行为分析帮你做更好的选址跟优化。
最后我们看一些机会跟问题。其实便利店现在我觉得对于新品牌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便利店是年轻人的一个心灵归宿“全家是我家”。在整个选品优化怎么样布局,更高毛利润的商品,怎么样自营,怎么样把握产品结构向千店千面的形态优化,都是便利店面临的机会。另外对于品牌来说,通过这个渠道快速触达消费者和年轻人也是品牌机会。
便利店连锁化程度在增长,对于一些新的门店连锁化也是具有很多机会的。有优质点位稀缺性,很多好的位置,就是新进场玩家会更有优势一些。未来有数字化加入到便利店之后,运营效率会受到点位影响权重弱一些。现在有的企业帮助便利店做SaaS服务或者做营销和用户运营的。
如何规避风险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的,线下一、二线选址位置非常贵,整个运营成本是很高的。三、四线问题,运营效率没有一二线这么好,无论对于头部还是区域性连锁,他们都有机会也都有风险。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我们专注于做行业调研报告,如果有感兴趣的公司可以私下联系我,我们可以沟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