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调研问卷 > 银行如何以支付收单实现场景金融突围? >

银行如何以支付收单实现场景金融突围?

转载时间:2021.05.26(原文发布时间:2020.06.29)
30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0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卦金融圈”(ID:jiuguajinrong),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方甜甜(邮储银行网络金融部)

编辑:魏莱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告别过去靠存贷利差“躺赢”的时代。支付收单业务凭借其同时连接B端和C端以及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属性,成为各大机构的必争之地。

如今,支付收单业务的疆域早已从单一的支付结算服务拓展为涵盖会员管理、征信、信贷、理财、大数据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移动互联时代,支付与场景的结合更加紧密。用户包括支付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自然融入到衣食住行等具体的场景中。

如何以支付收单为切入点,打好场景金融建设和网点系统化转型的突围攻坚战,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支行收单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 监管政策趋严,行业竞争日益规范

2019年,“断直连”与备付金集中存管等市场规范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市场主体进一步回归本源。2019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指出,要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条码互通将迫使掌握自有商户资源的支付机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支付产业链上的收单方、账户方等各个角色职能归位、各司其职。

未来,监管机构将持续完善支付市场顶层设计,加强支付体系法治建设,引导支付机构合规经营,为支付市场健康发展营造更为有序的生态环境。在强监管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利润空间有所收窄,商业银行支付收单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金融科技渗透,移动支付稳步增长

随着金融科技渗透至支付结算领域,移动支付以其高效、便捷的特性成为当中青年消费人群最受欢迎的支付模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与居民日常生活各类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分别有98.1%、78%和78%的用户在购买生活用品、公共出行和公共缴费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157.23亿笔,金额6142.97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截至2018年末,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6.59亿人。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5.97亿张,人均持卡量为5.46张,同比增长12.91%。同时,银行卡交易量继续增长。2018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2103.59亿笔,金额862.1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7%和13.19%,日均5.76亿笔,金额2.36万亿元。

(三) C端格局已定,B端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C端支付市场趋于饱和,基本形成了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双寡头”竞争格局。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步消逝,C端市场除了通过场景和技术变革进一步挖掘潜力外,已经难以保持前几年较高的市场增幅,B端市场和海外市场逐步成为巨头争夺的重点。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小微商家对收单业务的需求提升。

2018年中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02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规模达7328.6万户,小微市场主体规模庞大,为B端支付收单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联网POS机已达3287.3万台。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在B端商户资源和管理能力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支付宝、微信凭借其完善的生态圈布局和强大的科技支撑,也开始加快布局B端市场。

2019年上半年,支付宝率先推出蜻蜓2.0刷脸支付,上线区块链就医系统和垃圾分类系统,继续向“本土生活”推进。微信支付通过微信卡包、小程序等功能插件将个人客户和商户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商户提供营销资源和会员管理服务的同时,实现了客户的线上线下双向引流。

支付收单业务的战略定位

虽然支付、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在银行诞生初期就有了,但那时候大多数银行并没有意识到支付市场的重大变革对于重塑银行业的意义。直到互联网巨头以支付为剪刀,剪开了银行金融业务的口子,商业银行才开始认识到支付其实是场景金融建设的关键闸口。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收单业务已经演变成“支付收单+增值服务”的多元化生态体系。支付收单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基础性、战略性业务。

·支付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举措。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0%;消费对GDP贡献率达到76.2%,比上一年提高18.6%。支付收单业务以其与各类消费场景密不可分的特性,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抓手。

·支付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建设场景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场景金融,即将金融需求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场景金融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获客成本,提高了用户粘性。在场景金融中,没有场景就没有支付,没有支付就没有金融,场景是核心,支付是入口,金融是附加服务。商业银行只有深耕高频消费场景,把握C端客户和B端商户的流量入口,才能为客户定制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支付收单业务是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利器

银行内部的同质化竞争和第三方机构向金融领域的延申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转型压力。作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最频繁的领域之一,支付收单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点。支付方式的加速变革和收单终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商业银行向智能化、场景化、精细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演进。

·支付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挖掘客户综合价值的切入点

如今,支付收单业务的范畴早已从单一的支付服务拓展为涵盖信贷、征信、理财、会员管理、大数据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因此,支付收单对银行产生的收益是多维度的。除了中间业务收入以外,还可以为支付用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为收单商户提供包含对公结算、代发工资、融资贷款、投资理财在内的综合服务。

商业银行发展支付收单业务的问题和挑战

(一) 业内同质化竞争,业外第三方渗透

在支付收单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银行同业以及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双重竞争。

一方面,各大银行纷纷通过费率优惠、赠送机具、联合营销、增值服务以及与服务商合作拓客等手段抢占支付收单市场。公共事业单位和大型商户往往会向多家银行公开招标,而银行同业提供的支付收单产品如出一辙。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场景和技术优势以及在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能力,在支付收单领域迅速发展。从交易金额看,支付机构在数量级上仍显著低于银行,但亦呈稳步提升趋势。2013~2018年,非银支付网络支付交易金额由10万亿元增至208万亿元,与银行业电子支付金额之比也由0.9%提高到9.2%。

(二) 科技力量薄弱,客户体验较差

支付收单行业是金融科技的应用高地。和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难以跟不上市场加速迭代的需求,使得客户体验较差。银行的支付收单产品在支付效率、到账时间、系统稳定性、功能完备性、身份认证方式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加速迭代,未来刷脸支付、虹膜支付等新兴支付模式将推动支付收单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快支付收单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客户体验,是商业银行当下最为迫切的需求。

(三)场景建设薄弱,生态布局单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将重心放在“存贷汇”基础业务上,忽视了“场景”对于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而阿里巴巴和腾讯正是分别掌握了网上购物和虚拟社交的高频场景,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流量,才进一步向线下场景扩展,开拓了原本属于银行的线下支付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从而形成了对高频消费场景的广泛布局和无所不至的生态圈触角。

换言之,阿里巴巴和腾讯采取的是“先场景,后金融”的进攻策略,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则被动采取了“先金融,后场景”的反击策略。如何依托各类支付场景,“化金融服务于无形”,是传统商业银行发展支付收单业务的一个关键突破点。

商业银行发展支付收单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业务闭环和生态体系,以整体规划、重点突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推进策略,以支付收单业务为突破口,打好场景金融建设和网点系统化转型的突围攻坚战。

一是以支付收单为突破,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第三方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优势在其能够依托发卡侧和收单侧的双重身份,为C端客户和B端商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具备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没有的账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随着账户侧扫码支付、NFC支付等逐渐普及,商业银行在收单侧也要不断推出创新智能扫码支付终端,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不断渗透至各个线下消费场景。同时,商业银行要以支付收单为入口,为各类客户和商户提供投资理财、融资贷款、代收代付等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以下沉市场为阵地,挖掘县域地区长尾市场。随着部分一、二线城市人口回流,移动支付普及率逐渐渗透以及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下沉市场显露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下沉市场已成为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企业的主战场。阿里巴巴2018年财报显示,淘宝新增用户中77%来自下沉市场。商业银行应积极布局下沉市场,以支付收单业务为突破口,分析下沉市场用户画像,深入挖掘客户综合价值。

三是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提升产品服务专业能力。支付与清结算服务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应用领域。而科技一直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板。靠压低费率抢夺客户的策略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紧跟支付行业科技变革的趋势,提升支付收单产品和配套金融服务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把客户“留下来”。

一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与分布式、大数据、物联网以及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驱动软件及服务产品智能化迭代;

二是在支付收单解决方案的设计上,银行不能将已有的产品简单地“拼凑”、“打包”、“硬塞”给客户,而是要立足真实场景和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支付/收单+理财+信贷”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四是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加深行业内外多方合作。闭门造车早已不可取,完全依靠自建系统和产品很容易与市场需求脱轨。依托互联网企业和优质服务商对支付市场的敏锐触觉,改造和完善银行支付收单产品,是必行之路。

一是加强与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条码互扫互通技术的试点和落地,借助其生态圈资源开展营销活动;

二是加强与服务商的合作,共同制定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开展联合拓客活动,从而弥补银行技术短板;

三是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共建行政事业、民生缴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类场景。

五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快推进场景金融建设。

一是融入场景,建立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与掌握场景的互联网平台、生活服务类企业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

二是自建场景,以银行现有的线上线下场景为基础,进一步寻找细分市场,尽早构建自有的“生活+金融”一体化生态圈;

三是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支付收单方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高速付费通行场景中,用户最愿意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是ETC支付;分别有63.8%和60.3%的用户认为公交地铁和医院是市场主体最应加强移动支付应用的场景。

六是以线下网点为核心,打造合纵连横营销布局。

一是发挥网点向周边商户的辐射能力,形成以网点为核心的用营销生态圈闭环;

二是加强重点场景所在行业的产业链的纵向营销,依托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全力营销上游批发类和下游零售类实体商户;

三是联动实体场景和网络场景,将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充分挖掘线下商圈和线上平台的客户资源;四是建立地推团队和配套激励政策,由传统的“坐商”向“行商”模式转变。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银行如何以支付收单实现场景金融突围?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调研问卷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调研问卷软件

限时免费的调研问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