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调研问卷 > 儿童有“高敏感”的特质,是好事还是坏事? >

儿童有“高敏感”的特质,是好事还是坏事?

转载时间:2021.05.10(原文发布时间:2020.09.03)
58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580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的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外国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对环境异常敏感,常会哭闹和粘人,或者表现出不合群的特质,那么他/她有可能是一个“高敏感儿童”。这是心理学家伊莱恩·阿隆在1996年提出的概念。据悉,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都属于这一类别。高敏感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能将这种特质加以引导,儿童日后或许可以在特定的环境和职位大放光彩。本文作者Richard Schiffman,原文标题“Is Your Child an Orchid, a Tulip or a Dandelion?”。

  • 推荐阅读:28岁,月薪3500:当心你的高敏感特质,让你成为职场“高危人群”

儿童有“高敏感”的特质,是好事还是坏事?

图片来自Unsplash|摄影Jordan Witt

高敏感心理不是疾病

在美国佛蒙特州伯灵顿附近的农村地区,一位新生儿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有点异常:当她听到鸟儿的叫声,跑调的唱歌声或者剐蹭衣服的声音,就会放声大哭。此外,她绝不允许母亲离开一步,好像非常害怕孤独。

这样的特征让这位年轻妈妈感到筋疲力尽。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然后她偶然看到了一本心理学的书,里面提到了“高敏感型儿童(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她对记者说:“书里的描写和我小孩的情况一模一样。这让我意识到我的孩子可能比较特殊,我需要花点时间接受这个现状。”

她要求记者去掉本名,只能用艾丽西亚(Alicia)这样的匿名,因为她不希望自己4岁的孩子被贴上心理问题的标签。

“上天给孩子的礼物”

在我们的文化中,敏感时常被当作是一种缺陷,和自信相互对立。但是艾丽西亚却把高敏感特质当成是上天给孩子的礼物,尽管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在生活中会遭遇许多挑战。

高敏感儿童往往是最敏锐的观察者,但是也容易受到刺激。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紧张的细节,也富有创造力。同时,面对陌生人和新的环境,他们也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警惕。

此外,他们有着强大的同理心,常常会因为别人的情绪而感到痛苦。这种特质非常有吸引力,就算是成年人也会不由自主地向高敏感型的孩子倾诉。这类孩子在长大后如果能从事护理和咨询工作,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天赋。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隆(Elaine Aron)表示,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都是高敏感型儿童。1996年,她在著作《高敏感的人》中首次提出了这个名词,并且设计了23个问题,用来帮助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这类人。

阿隆表示,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而且会伴随我们一生。

兰花、蒲公英、郁金香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普吕斯(Michael Pluess)认为,我们的生活经历,特别是早年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塑造高敏感的性格。普吕斯说:“我们发现敏感的人群里有50%由遗传决定,另外50%受环境影响。”

普吕斯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兰花”,他们是一种美丽的存在,但需要非常特殊的环境才能生长;另一种是“蒲公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根发芽;最后一种是“郁金香”,情况介于极端敏感和极度不敏感之间。

“我们给人分类,不是为了说明一种人比另一种人好,而是想强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普吕斯还补充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持续交流,告诉他们敏感不是一种问题,要让他们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相信自己也是一种力量,也可以做的很好。”

有时候,高敏感的人从积极的经历中获益更多。2015年一项针对英国青春期女孩的心理调查显示,与不敏感的人相比,高敏感人群对抑郁症治疗的反馈更好。

高敏感儿童:隔离是一种喘息的机会

不过,高敏感的人更容易被童年的痛苦经历所折磨,这种痛苦是成年人所难以理解的,同时也会伴随高敏感人群一生。

堪萨斯州鲍德温市贝克大学的研究员特雷西·库珀(Tracy Cooper)就是一个高敏感的人。他表示这类人的大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他们的神经元联系更为紧密,这和他们的高度的同理心相符合。这类人的大脑不同部分之间连接性更强,因此创造力也就更强。

由于感情脆弱易受影响,这类孩子常常对聚会或者家庭聚餐感到不知所措。他们难以适应嘈杂的环境,哪怕是在教室里。库珀说自己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怪小孩”:“你一看到当时的我,就是到我懂得所有的答案,但是永远不会举手发言。”

对于不喜欢社交场合和团体活动的高敏感儿童来说,疫情和隔离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库珀说:“疫情让他们可以自己呆着,创造、阅读和思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儿童不喜欢学校。相反,库珀认为这类人群更喜欢上学,因为“结构明确的教育设置、可预测的结果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

儿童有“高敏感”的特质,是好事还是坏事?

图片来自Unsplash|摄影HT Chong

总的来说,库珀认为目前的高敏感儿童对目前的社会环境感到满意。他说:“高敏感儿童对环境异常敏感,也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消化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冲击。”

被误解的敏感

在人数方面,库珀表示高敏感儿童中男女比例参半。但是从目前的文化来看,男孩子如果表现出这种特征,就更容易遭到暴力和侮辱,因为他们“缺少男子汉气概”。

他认为,高敏感的男性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独处,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参加竞赛活动,或者和别的男孩子打成一片。

不熟悉这个心理学概念的老师可能会把这类儿童当作是社交恐惧症,或者是注意力障碍、多动症等。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现状。

敏感有时候也容易和害羞相混淆。尽管大多数高敏感儿童都是内向的人,但还有30%的儿童是外向的,后者更容易在社交场合受到刺激而失控。

心理治疗师坎蒂·克劳福德(Candy Crawford)说:“教育者可能会很惊讶,为什么这类孩子心里会有如此大的压力。”他在芝加哥的学校举办过研讨会,给教育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科普这种情况及这类儿童的特殊需求。“我告诉他们,如果小孩子觉得非常敏感,就要允许他们站起来,走动走动,或者喝点水。”

学会欣赏自己

朱迪思·奥尔洛夫(Judith Orloff)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临床精神病医生。在她小的时候,每次进入购物中心或者拥挤的场所,就会觉得非常焦虑。当时的大人总告诉她要“坚强起来”。

朱迪思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建议。她表示:“你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他可能受到了别人情绪的影响,告诉他们应该深呼吸,想想轻松的场景,冷静下来。”

她还补充说:“或者有时候,你可以把孩子从让他不舒服的场合带走。帮助他们接受自己的这种状态,不要过分地刺激他们,也不要考虑用抗抑郁药或者焦虑药去改变他们的性格。”

加利福尼亚的家庭治疗师阿兰·弗伦德(Alane Freund)首创了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高敏感的青少年更好地欣赏自己的特质。弗伦德说:“一匹马隔了一个畜栏就能感受到你的筋肉紧张和呼吸的变化,而且能察觉出你出汗了。正是这种极端的敏感帮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下来。”

像马儿一样,高敏感儿童需要花一些精力适应自己所处的新环境,也需要一片“自己的土地”。“我用小马做比喻,让孩子们普遍可以对自己有正确的、健康的认识。”

最近,阿兰·弗伦德收到了一位16岁的高敏感客户的短信:“我厌倦了交朋友。”

阿兰这样回复她:“你不是厌倦了交朋友,你只是有自己独特的交朋友的方式。你甚至比别人更适合交朋友,因为你会在这份友谊上投入时间。去选择正确的人,享受更深度的友谊吧。”

译者:Michiko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儿童有“高敏感”的特质,是好事还是坏事?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调研问卷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调研问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