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共享单车后,你坐“黑车”的次数是不是少了?
4月12日,摩拜单车牵头发起成立了全球首个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同时发布了《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
受共享单车影响最大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共享单车除了给市民们带来便利,其乱停乱放问题给政府带来了不少困扰之外,它从城市治理,还有木有什么影响?这个白皮书可能可以让你参考参考。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共享单车,起码是摩拜,已经进入了多少个城市。详细看下图:
摩拜覆盖情况
如果让大家直观去感受,共享单车出现之后,用共享单车的人明显多了,那么相应的,哪种出行方式的使用量变少了呢?如果公交+地铁,和小汽车两类出行方式相比,哪个出行方式受到了影响最大,你可能会觉得是公交+地铁。
不过根据摩拜给出的数据,居然是小汽车哦。
共享单车出现前后出行方式占比情况
更夸张的是,如果不从占比上看,而是在一种出行方式的使用量上,共享单车出现后,受访者使用小汽车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5%。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小汽车,指的不仅是私家车,还包括网约车和出租车。如果考虑到,自从春节后,滴滴等网约车软件的司机供给因为政策原因骤降,用户打车难度增大,加上补贴逐渐取消,用户使用打车软件的意愿进一步降低。
此外,从摩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调查方式看,数据基于摩拜用户为代表的问卷调查,短途通勤的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从打车软件转向摩拜,用户个人感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也可能有一个外因,就是共享单车刚好遇上了网约车的这个小寒冬,显得共享单车的出现,重重打击了小汽车。
从前,由于存在最后一公里这个空白点,很多时候会由闲散的运营车来满足,通常,政府称它们为“黑车”,因为这些车辆大部分是无组织管理,有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一旦出现危险不知道找谁负责。在政府眼里就成立一个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北京这就是游走在大街小巷的“蹦蹦”,在广州则往往是三轮车。作为一个广州人,我从小到大就目睹了他们如何在政府的一次次的收缴和治理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毕竟有需求存在。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有了共享单车之后,你用这些黑车的次数,是不是变少了呢?
摩拜的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投放后,用户使用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摩拜还以北京某个地铁站为例,说明了共享单车出现后,周边黑摩的司机的“惨状”。原来200多辆黑摩的,现在只剩下50-60辆,司机收入原来有每天200元,现在70%的司机都转行了。
不过,氪星读者们要注意,这个数据,同样是基于摩拜对自身用户的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群。
还记得36氪曾经撰文讨论过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治理问题,这让不少共享单车企业被各地政府约谈,但其实,大部分的政府都是支持这个共享单车的,毕竟接驳交通和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困扰了政府很多年。但是,据说滴滴们当初也说,自己能解决黑的士的事情,到了后来,依然还是被政策规范到了更出租车类似的境地,大概是因为滴滴们触动了既有利益吧。
祝ofo和摩拜们好运,能够继续造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