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思考故你在”(ID:Moon__guyue),作者:沽月,36氪经授权发布。
打造「思维体系」离不开运用独立思考力来「看待信息」,从信息当中汲取“精髓信息”来滋养自己的思维。
而信息分为“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
“动态信息”即对话式,与人来往时的信息,或沟通、或行为。
“静态信息”不难理解,就是各种内容与讯息。
那用什么样的「独立思考力模型」来汲取精髓信息?从而滋养思维,打造“思维体系”?
你在“微信群”群员们交流的时候;你在互联网上,各行各业的评论区里,或其它涉及到任何「对话沟通」的场景,你肯定见过以下这些情况:
抠字眼式"反驳”
断章取义式“反驳”
用角度一“反驳”角度二
用立场“反驳”价值观
用看似有逻辑的连续性1“反驳”严谨的逻辑性2
用价值观“反驳”价值观
用信仰“反驳”科学性
用观点“反驳”事实
...
除了个体与个体的「认知差异化」,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呢?
其一主要原因来自于“系统性误判”,而不是来源于“某个个体”。
是因为人类生理需求上就具备“自我中心化效应”,人类普遍会把自我的「价值感」与「存在感」放在别人的价值感与存在感之上。
使得人类会有一上来先审视信息,且条件反射就会思考信息中的不足,会先证明“自我”的存在与价值。把自我的存在与价值放在别人或信息的存在与价值之上、之前。
其二原因,如果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内容与自己长久以来照此行事的固定观念与固定认知不同,人类为了认知协调,会倾向性做出你对或我对的判决。
在人类还来不及反应的最当下时刻,再加上人类会把自我的价值与存在放在别人价值与存在之前、之上,所以,首先会默认或「暂时默认」“我是对的”,以达到认知协调地稳定性。
之后或许会思考怎么回事。也仅是“或许”会思考。
这是在理性的状态下会先「维护认知协调地稳定性」,维护自己长久以来的固定认知。
如果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内容「严重冲击」到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与观念,在来不及思考的当下,或者自己认知匮乏的情况下,根据人类生理大脑的特点,理性与情绪在大脑中是切换存在的,当激起情绪的时候,你就会完全处于情绪之中。
所以,在“对话”的极短时间内,就没有思考与理性可言,只有情绪,甚至导致冲动言论与激进言论。
我在4月9号发表的如何打造“决策体系”?这篇文章里也说过生理大脑在「理性思考」的思考途径上具备“多元进一元、仅递进一元”的局限性。
「多元进一元、仅递进一元」模型(沽 月 原创)
也就是人类在边看信息边思考的时候,由于生理大脑在思考途径上的局限性,做不到「同时」在大脑中思考多个角度来逻辑分析,从而做不到每一个角度同时在大脑中逻辑递进。
这就导致人类在看待信息或者对话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走入一处思想山洞,从而走入这个洞穴内深入、不断深入,而浑然不知还有其它的思路、其它的维度与角度等,存在于其它的洞内。
这时候就需要这个人自身具备「倾听与理解」能力。
而倾听则代表把对方的存在放在自己的存在感之前,同时还需要具备「静心与耐性」。
以上所有叠加在一起,就会导致要想理解对方的表达、理解信息的维度与角度以及所属领域,就会对观者、读者、对话者自身的「综合状态与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客观要求。
当人类不具备这些客观要求的“综合素质”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在无意识当中就顺其自然地走入自己认知当中的一个角度内,从而思维局限性地来看待内容信息。
也就是你只是在用你自己以为的精确认知来认知信息。
或者误解信息,从而走入思维误区、角度与维度的误区,从而导致信息并非自己理解的意思。
而在压力大、没睡好觉、饭吃的不顺心、饥饿时刻等综合状态,以及当下综合氛围不佳的时候,更会消耗你看待信息、与人对话..时候的综合素质。
就会导致除了认知不足、人类大脑局限性以外的再次的生理与氛围上,再次地雪上加霜。
那怎么办?
我如何提高看待信息的「理解度」?
如何从信息当中揪出「精髓」来培养自己的思维体系?
在此,我创立了以下几个「思维模型」来看待所有信息。通过「独立思考力」,打造与丰满你的思维体系。
1. 当面对一切信息以及别人观点的时候,先在「第一步」上有意识地把所有信息在大脑中放行,而不是在第一步上就去审视、去揪出跟自己认知不一样的地方。把信息在第一步上,先在大脑中放行,即有意识地“放行思维”。
因为看待信息时,你一上去先揪出对方的错误,这个行为对你思想体系、思想广度上的建设没大意义。
对于成长,「重要的是看得见、悟得出别人的思想,然后吃掉别人的思想,从而丰盈你的思想」。
所以,打破自己思维壁垒的第一步,就是开放性,即“放行思维”,必须具备「意识地」在大脑中放行别人的思维。
2.然后在你大脑内启动处理与转化信息的机制,开始思考信息内容。
思考作者思考问题时候的思考方式,即,提炼出作者思考问题时是从哪个或哪几个学科或领域的分支作为「出发点」来表达的?
也就是他是从哪个领域、哪个学科、以及哪个角度出发才有的这个观点?
这一步是思考他表达内容的「源头」。明确中心思想的源头是从“哪个维度中”与“哪个角度内”来阐述地。
然后,思考这个主题放在这个维度内来理解的「优势」是什么?
用作者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主题,内容的精华都有哪些?
总结出来,取其精华,忽略糟粕。
3. 然后再思考这些精华可以放入自己大脑中对应的哪个学科或领域的哪个分支里?
对方看待问题的角度,我能不能提炼出一个「更深度」的思维模型?
我可以把我凝练的这个“思维模型”放到哪几个行业的哪几个问题上全都适用?停下,思考。
其中,先「正向思考」,这几个不同行业的「类似问题」解决起来有什么共性?
我在“2021,如何驾着时间这位朋友,往成长的道路上冲?”此文章中提过,由一个「问题」为中心点,寻找这个问题在其它领域、其它行业,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思维模型可以参考来解决当下这个问题嘛?
同理,你当下看到的这个信息可以放入哪些领域、哪些行业来解决这些行业内类似的问题?
有什么共性?为什么有共性?
然后再「反向思考」,它们的差异化在哪里?什么条件导致的这个差异化?揪出最主要条件。思考与总结。
然后,「归类」,把所有思考与总结后的精华放入你大脑中的对应领域。
放入你大脑中,跟你的旧知识构建联系,反复思考,经常思考,知行合一。
最后,这些所有信息可以跟自己大脑中的哪些学识相结合,从而共同运用到自己人生中的各个方面?
这里要单独说一个沽 月创的模型“边界效应”,即,所有的一切都是具备“边界效应”的,也就是万事万物、以及任何「信息」,都是在一定的边界内有效,发挥“边界内的效应”,超出这个边界,则无效,或效力递减。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说“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当你知道所有观点或信息都具备「边界效应」地时候,不仅拥有相反互斥的观念可以正常行事,上百种观念在你的大脑中,你也可以正常行事。只要给每个观念找到「适用的边界」与「不适用的边界」即可。
我认为,一切信息与所有言语与观点,皆离不开“边界效应”。
张五常说“高手与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言语深入而广泛,后者言语肤浅而狭窄”。
也就是任何人的言语都是具备「边界效应」的,不过是有的言语具备深入而广泛的边界,有的言语倾向于有点点窄的边界。
综上,看到一切信息内容或与别人对话的时候,这时候,给对方的内容找到合适的维度、对应的角度、适用的领域、归属哪门学科,以及恰当的「边界」。
这样,你不但可以理解所有内容与观点,从而取其精华、为你所用;同时,你还不会走入二元对立的“单一思维”与“反驳式”思维,从而浪费掉快速进步的机会。
那我面对“对话信息”,该如何通过“表象”来分析对方表达的信息与内容呢?
首先,与你来看一下「五维思维」。
在对话沟通信息时,需要认识到五种能力,即:
1)你要表达的就是你要表达的,你要表达「准确,且确切」。
2)对方要表达的你要换位思考,来理解他说的话。
3)你要具备,不要以为你说什么,对方就能准确的接收,你要用锐利的视觉与感觉、多元化认知,根据他的反应,觉察他接收到的是什么。即,你虽表达准确又确切,对方「不一定接收准确」。
4)对方要表达的,不一定“准确”地符合他确实要表达的意思。
5)持第三方视角,用客观思维、及整体思维,跳出对话模式来看待你俩对话的思维。
这是沟通与交流,对话信息时候的「五维思维」。每当沟通与交流信息的时候,你要大体拥有这“五种思维”意识,这是基础。
是不有点困难?没关系,与你分享两个我常用的思维模型来看待对话信息。
非常简单,即:对方与你沟通的信息当中,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对方的感受与情绪」,哪些内容是「他要求你去做的行动?」
把“对话信息”里的「事实部分」,对方的「感受与情绪部分」,对方要求你去做的「行动部分」。按照这三者去拆解对方对你表达的信息。
日常沟通当中,在脑袋里装上这个“结构化对话”的模型,随时随地拆解对方对话的信息量。
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事实来对应回应“对方讲的事实”;用自己温柔的感受去接住对方的感受与情绪,尽量讲话让对方恰当的舒服;最后,附加上对方让你做出的行动,明确告诉对方,你会做出什么行动,且会立马去做。
以上就是用"结构化对话"思维模型来拆解“对话信息”。
日常面对沟通与交流时候,难免因为信息内容而引发“争执”,这时候该怎么办?
对方表达见解时,肯定是在一个或几个维度当中表达,你可以把对方的见解在表达的维度给他指出来。
比如对方表达的维度是从“角色、立场”这个维度出发的,或者是从“价值观”、或者“环境、氛围”、或者“某一领域”这些维度出发表达的见解。
这时候,你不要否定对方的见解,而是给对方指出来,对方这个见解是在哪个「维度」内的见解。
然后找出你见解的维度,先告诉对方你见解的维度,再告诉对方维度之下你地见解。
即,“拔高见解、维度切磋、落回见解再来理解”。
面对信息的“思维体系”(二)
面对信息与内容,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价值」,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分得清什么是事实,分得清什么是价值,不具备「深度」独立思考能力。
分得清事实与价值,具备「深度独立思考地能力」,却没办法执行思考之后的观念与言行。
也就是一切独立思考之后的思想,你不能够笃定信念、坚定地执行,你的思想也等于「没有思想」。
只有「自我力」才会使你笃定不移地执行深度独立思考之后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什么是自我力?
“上半场海纳百川,下半场放虎归山,最后,一览众山小”。(沽 月 原创)
「自我力」是由丰富的认知层次,多元化的综合角度,强大的心理素质,自我驱动力、理性地判断力,以及最后地笃定执行力组成。
「自我力」是包含上半场地“海纳百川”,而后不断地“放虎归山”(“虎”就是各方的观点)。这个不断“放虎归山”地过程就是在打造“自我力”。
自我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价值」,其次撇开别人赋予事物的“价值”,以及撇开“社会中赋予事物的价值判断”,独立思考,最后拥有你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一步: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价值?
比如:
今天天气28度属于中央天气预报给的事实,而今天天气比较暖和,“暖和”就是价值判断。28度就是事实。
精确定义,要定义到“具体事实”28度身上,价值词“暖和”,没办法精确。
(在哲学范畴里,28度也是价值判断,也就是“人类凭啥定义这个天气的温度叫做28度”,28度也是赋予了数字价值,属于人类的价值判断。不讨论哲学,单看「简单的」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大部分的判断词、定义词都是价值判断,比如这件衣服不好看,那件衣服好看,“好看或者不好看”,就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描述。
一切以感受、以情绪来表达判断、来下定义的描述,绝大部分都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
一个人好或者不好,一个人良善或者邪恶,这些都是形容中的定义词,都属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是什么?
就是人类的行为。这些具体的行为就是“事实判断”,同时,这些事实判断是「最表象」的依据。因为人类是由「动态综合因素」导致了显性的行为。
(以上不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区分,而不要上升到“哲学与思辨”的范畴。
一旦上升到“哲学思辨”的范畴,天下罔罔,无不属于人类定义的价值判断,而没有什么是事实。
一切皆是「人类上万年以来发明了符号文明之后,符号判断之下的价值定义」。无事实。
所以,不讨论没有边界的思辨,今天与你来看普适的最基础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到底如何区分。)
第二步,什么是别人赋予的“价值判断”?
这一步帮你拥有进一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当三个人在一起做决定的时候,那两个人的决定一致,这一步也会使得你不但不随大众,亦不随除了自己以外的"小众",拥有独立地判断力。
很简单,就是分清楚别人讲的话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别人赋予的价值”,哪怕有你在内的十个人中余下的那9个人都说一个东西不好,赋予了这个东西感受或者情绪这种“价值判断”或者纯粹的价值观的“价值判断”,那也是他们的事。
只要是“价值判断”,不论是谁的多权威人物的“价值判断”,多少个人都这样认为的“价值判断”,都不应该动摇你看待事物地认知与事实。
那,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力」地看待信息?打造“思维体系”?
这里就要提到沽 月创立的「自我力模型」。
和你先看“自我力模型”里的:「上半场“海纳百川”」
当面对信息或者问题的时候,第一步要打开自己,持百分百开放性态度,思考可以看待这个信息或者问题的“每一个认知”与“每一个角度”。
并给这些不同认知与不同角度找到各自具体的「事实依据」。
同时,根据事实依据的「力度」,赋予每个认知与每个不同的角度在主题上的「概率」,同时通过贝叶斯推理,根据事情在时间上的进展而产生的动态,「动态加权」每种认知或每个角度上的概率。
有了不同认知与角度的概率之后,再用「四大思维」来审视与反思这些不同地认知与角度,从而做出最后地「判断与决策」。
这时候可以启动“换人思考”的思维
即,思考如果是我的领导,这个领域的某个具体的牛人,换作是他/她,对方会在这个主题上做出怎样地判断与决策?(写出来,赋予每个决策选项以概率)
同时启动“外力思考”的思维
即,请来合作伙伴、同事,启动群体智慧再做出判断与决策,然后再启动公司以外,或事件以外的跟当下信息与问题相关领域的“高人”来「独立地」再来判断与决策。
即,「跳出海平面看待海里面的问题」
也就是完全跳出问题,再回头来看待这个问题。
也就是这些认知与角度是否重要?这个主题又是否重要?一定不要在复杂的问题当中丢失了“方向”。反复思考各个方面的「最重点」到底是什么?
反复思考「这个主题」的最重点又是什么?代表什么「本质」?
我当下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时刻牢记「不要跑题」。
跳出当下的这些认知与角度,带着我要干什么?带着最重点,带着本质,带着目标,再次回过头来审视与反思当下这些认知与角度「是否重要」?有否必要?
一定要定义准确「方向」,看清楚「方向」,后步入分支、及细节。
整体思维,即,调取你能想到的所有思维与思维模型来看待当下的认知或角度;以及打破你的「思维壁」,把非此即彼的选择变为“鱼与熊掌都兼得”的「结构化统筹」。
“结构化统筹”包含什么呢?
包含“创造性思维”与“阴阳太极思维”。(沽 月 原创 )
「创造性思维」什么意思?
1. 资源稀缺,那就去创造资源。问题或者信息或者目标就像一个完整的堆砌好的积木,把积木拆分后再拆解,直到拆解为一个一个具体可行的最小步子,一步一步去创造资源。
2. 没有资源,那就去创造且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比如现在的资源不够,你可以用现有的资源去生出更多的资源,你可以努力一点点去积攒资源,然后再用资源去撬动资源。
你也可以去撬动外部资源,比如你没有资源,但你可以作为联结,让资源跟资源碰头,从而成为你的资源而共赢。
「阴阳太极思维」什么意思?
不论是看待信息还是问题,不论是认知多么丰富有多少个角度,在理性又大胆地往前走的时候,总有马失前蹄出错之时。
这时候你就可以调出“阴阳太极思维”来用。
出错属于“事实”,代表“阴”。
“阳”代表建设性、代表积极,然而阴与阳是相辅相生的,不要怕自己任何的错误、失误、败局,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地是你如何看待它们。
如何看待?
all pay auction,翻译过来,我喜欢叫做“输家的成本也沉没”。
也就是很多事情,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极少数“赢家”获得收获,余下的人跟这些极少数的赢家在前期都需要各种成本来竞争、来博弈,你不清楚你会不会赢,如果你输了,这些成本也是“沉没成本”,即便有很大的成本在输了的那一刻得到沉没,为了目标,你也得去竞争。
比如这些事情:买彩票,各种竞技比赛,职位竞争,做项目...等等,全部都是前期投入各种成本,一旦失败,成本「沉没」,付之一炬。
所以你要提前思考,在“竞争、博弈”过程中,成本都有哪些?
将如何按照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沉没?
可能会因为哪些因素导致败局?
如果败了,因为哪个最「根源」原因导致的败局?找到这个因素,然后思考,是因为自身哪一方面地能力不足导致了这个因素发生了?修炼这项能力,继续努力。
你要清楚,即便是败局,也是“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这个思维,就会把 all pay auction 输家的成本也沉没,变为“建设性成本”,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你能从“塞翁失马”里榨出多少「思维模型」来成为你独一无二的经验,并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
一切“阴面”,当你用“建设性”地角度去把“阴面”变为“阳面”的时候,你就是在对“一切信息”做「结构化统筹」,从而滋养你的思维体系。
结构化统筹还包含「客观思维」。下面来讲“客观思维”。
“客观思维”就是准备一张白纸,把你要什么写左边,把你有什么写右边。对照看一下。
你身上具备的能力是否跟现实实际情况拟合?不断的客观审视自己。客观审视信息及问题。
任何时候都可以三问自己:是否客观?是否真的客观?是否真的真的客观?
也就是是否“理性”,同时,不要因为“理性的局限性”而放弃“机会与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勇气要在理性之下大胆地前行」。
角度一:
你肯定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看待不了的信息,认知与角度都不充分的时候,没关系,这时候,送给你一个「要素」,即(时间)。
有些问题,需要放时间这个维度内「搁置」起来,学会把自己搁置在不确定性当中,而专注于当下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比如,看书、学习、精进某项能力、健身运动、锻炼某个行为等。
下押精力、持续专注。搁置“悬案”。
启动“时间”这个要素作为破局的工具,总会“破案”。
角度二:
这个问题与当下的信息,放在6个月之后的我会如何看待当下此时此刻的自己?
持着未来的眼光,持着那时候要达到的目标,再来审视当下信息与当下的自己。
角度三:
我创的3H思维的,最后一个H 海底思维,也就是透过“表象”,思考背后的整个系统。
我曾给别人举过一个例子:
我说,你看到的一切问题与一切显性的可见的信息,这些都叫做可见性、显性的“表象”。
你看,路边有一棵大树,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棵大树,我们看不见的是这颗大树种子的购买过程、运输过程、栽培过程、大树的成长过程等等,我们都不清楚。
这颗树到底是直接种植还是半路移植?
是什么原因种这棵树?等等,我们都不清楚。
我们就清楚当下看到的这一幕最显性的“表象信息”、画面。
沽 月说过,「表象」是整个系统的“最后一步”。
就像“牛顿机械论”,你拨动第一个最开始的齿轮,第二个齿轮跟随第一个齿轮转动,3.4.5... 以此类推,然后启动了整个系统。
而最后的成果,就是最后一个“齿轮”,就是最显性的“表象”.。
我在时间那篇文章里也说过,如何看待信息作为“表象”?
如何由表象开始深入下去摸查最本质?
不断地问“为什么”,且为每次问完为什么得出的结果,赋予概率,而不是下定义。
要有自我认知局限性与「无知」地意识。
(详见”2021,如何驾着时间这位朋友,往成长的道路上冲?文章里的“H 海底思维”)
最后,咱们来看「下半场、放虎归山」
有了上半场所有地“海纳百川”,下半场就很简单了。
主要就是你自身强大的心理素质,理性的判断力,自我驱动力,凝练成对于信息看待之后的决策与行动上的「笃定力」。
最后,看待所有的信息,你就有了“独立思考地智慧”与“思维体系”。
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