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东西”(ID:chedongxi),作者 六毛,36氪经授权发布。
车东西12月3日消息,今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未来,正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将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以及发展重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今日发布
征求意见稿中涉及了未来15年新能源车的发展规模、不同类型新能源车如何共存、换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等多方内容,下面是10个最核心关键点。
从中可以看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配套基础设施将得到完善,除此之外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在基础及核心技术上有望得到提升。
1、至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2、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
3、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
4、至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5、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
6、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下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届时将推动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7、未来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载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8、下阶段将推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同时还将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9、为给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0、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
下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的重点信息。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车东西1203】获取报告原文。
▲工信部网站可下载PDF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目录
意见稿显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经过多年努力后,在几个方面提升了自身实力:1、技术水平显著提升。2、产业体系日趋完善。3、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4、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5、电动化跻身世界前列。
除此之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正在发展当中。
但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1、市场竞争加剧。2、发展动力亟待转换。3、核心技术供给不足。4、新能源汽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5、产业生态尚不健全。
就产业生态而言,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由“链式关系”向“网状生态”演变,即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条式关系”状态向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发展。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意见稿中已给出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
1、至2035年,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按照规划,至2035年中国将跻身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彼时,
(1)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
(2)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
(3)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4)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也将趋于普及。
2、至2025年,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比25%左右
未来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预计将明显提高,彼时,
(1)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将取得突破。
(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
(3)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4)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意见稿显示,其具体规划包括:
1、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未来将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条,提升整车集成技术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的能力。
2、攻关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
意见稿显示,接下来的目标之一提升在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基础技术方面的技术水平。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
意见稿显示,下个阶段将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为实现这一目标,将从相关企业、关键系统应用、生产制造水平、品牌建设、安全建设5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
意见稿显示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发展的具体措施将包括:
(1)鼓励企业跨界合作。
(2)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3)推动整车、零部件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4)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
未来将以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集中开发车规级车载操作系统。同时,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扩大车载操作系统应用规模。
此外,除鼓励上游资源供应商保障资源提供能力外,还将(1)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2)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3)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等环节管理制度,从而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产业链的发展。
3、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
下一阶段,将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4、强化质量保障 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进行品牌建设。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及追溯机制。
5、强化安全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
(1)强化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完善安全法规制度。
(3)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召回管理工作力度。
(4)落实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产业格局上,意见稿显示,下一阶段的规划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1、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
在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的同时,采取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
如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等。
2、推送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
意见稿显示,接下来在交通发展方面将在构建“出行即服务”的新型交通出行服务模式的同时,也要构建绿色物流运输体系。
(1)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
未来将加快建设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新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将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等。
同时,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将加快步伐。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城市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服务,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定制化公交和特定场景示范应用将得到支持。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将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出行服务企业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2)构建智能绿色物流运输体系
未来,在构建物流体系方面,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港口驳等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3、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
包括推动车辆与道路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广泛互联和数据交互,为多级联动的自动驾驶控制决策和应用服务提供保障。
此外,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未来还将加强数据、应用服务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分级分类管理和访问控制,构建汽车身份认证和数据管理体系。
4、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意见稿显示,下阶段将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载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等技术接口标准。
此外依据意见稿,未来将会出现更更多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
意见稿显示,为给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
1、进行充换电网络建设
(1)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下阶段将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同时换电模式、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等充电技术的应用、研发将得到进一步支持。
(2)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未来,政府将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
(3)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
政府将引导相关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多车一桩、相邻车位共享等模式,支持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结合,提供充电服务。
此外,在意见稿中还明确指出将“明确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享受居民生活电价。”
2、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
(1)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无线通信网络。
(2)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快差分基站建设,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3)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下一阶段,政府计划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是下一个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个目标,未来将采取相关措施:
1、鼓励相关方开展交流合作 促进形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
意见稿显示,下一阶段将对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外行业机构开展合作给予支持,并推动在设计生产、质量安全、试验方法等方面标准和结果的国际互认。
2、引导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按照规划,政府将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融资平台,同时健全法律咨询、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保障体系。
意见稿显示,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下一阶段还将从行业管理、政策法规、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组织系统职能5个方面提供一些其他的保障。
其中,政府方面将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新技术豁免机制。
此外政策法规体系将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