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客户关系管理(CRM) > 【氪空间海外归国创业第1站】ZStack要敲开OpenStack没有打开的私有云之门 >

【氪空间海外归国创业第1站】ZStack要敲开OpenStack没有打开的私有云之门

转载时间:2021.11.15(原文发布时间:2016.02.19)
5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54次

自亚马逊2006年发布EC2公有云以来,IaaS领域持续创新,先后出现了Eucalyptus, CloudStack,OpenNebula等开源软件。

2010年OpenStack出现,整体创新达到了一个高潮。从业者都认为云计算的春天来了,认为传统企业可以很快的从上个世纪的IT架构中解脱出来,迅速迁移到由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5年过去了,虽然Eucalyptus, CloudStack,OpenNebula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OpenStack一统天下,但迟迟打不开企业软件的市场。2014年OpenStack的发起者Rackspace,宣布不再以纯IaaS提供商的身份进入市场,而是转向专注于核心业务“为客户管理服务”,在跟以亚马逊为首的公有云巨头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最近,著名OpenStack公司Nebula倒闭,给出的理由是“市场不成熟”,更是给整个IaaS产业浇了一盆冷水。一时间各种悲观论调四起,认为企业云市场根本不存在或者公有云将最终统治世界,企业不再需要自己维护数据中心。

直戳OpenStack痛处

云计算的IaaS层依赖于虚拟化技术,有人形容VMware打个喷嚏,一部分云计算厂商都要感冒,但在云计算时代它却没有开源项目OpenStack风光。做为世界最早一批XEN内核工程师、前 CloudStack核心团队人员,张鑫对于这个领域非常熟悉。他告诉记者:“无论是OpenStack还是更早的Cloudstack对于易用性,稳定性、灵活性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

虽然各大公司都在使用OpenStack,但其对于技术团队的要求非常高,一个团队搭建OpenStack的环境需要几周甚至数月的时间,除了时间成本,人员成本也居高不下。张鑫介绍说:“OpenStack最初起源于NASA和Rackspace,设计上不是以软件产品为目标,所以部署和运维都非常复杂。国内OpenStack业内人士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维护一个OpenStack的环境需要14个懂代码的OpenStack开发人员,按照国内薪水来看大概需要420万的开销。而ZStack只需要一名普通网管人员就可以维护,15分钟完成安装部署,版本间5分钟无缝升级。

另外由于代码频繁变动,OpenStack在版本间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一直饱受非议。厂商出于业务需要对代码修改后,如果提交的代码不被社区接受,那么维护起来就非常困难,会出现无法升级和与社区主线分叉的情况。张鑫告诉记者:“ZStack是一个微内核、全插件的架构。我们会维护内核稳定,保证向后兼容,对于提交到核心服务的代码进行严格控制。这样的代码会是少量的,因为在ZStack的架构下,所有功能都是以插件的方式实现,厂商完全可以维护自己的独立插件而不提交到主线。”

稳定的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长期的运行当中。张鑫说:“像ebay这种大公司的开发人员经常抱怨OpenStack的小错误天天有,大错误三个月一次。”

第三是性能问题,众所周知云计算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管理。目前AWS拥有200多万台服务器,国内大的公有云厂商也拥有数十万台的服务器。用OpenStack管理上千台服务器国内也只有少数团队能做到,那么几万几十万台服务器又该怎么办?当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时高并发访问又该怎么处理呢?”

对此张鑫表示ZStack可以单节点管理十万物理机、百万级虚拟机,同时响应数万并发API调用。可以在错误发生时随时回滚,维护系统一致性。

虚拟化+是一个逐步上云的过程。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紧紧抱着云计算的大腿不放。但张鑫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到:“现在的客户需要的真的是云计算吗?在云服务渗入骨髓的今天,这句话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他告诉记者:“其实客户需要的是虚拟化+,提出虚拟化+实际上是源于过去几年对私有云市场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在CloudStack后期,我们发现经营了很多年的私有云市场始终都没起来。即使是最热门的OpenStack,也没有在私有云市场遍地开花。究其原因,是我们推向市场的产品并不是这个市场真正需要的。”

无论是CloudStack还是OpenStack,以及早期的Eucalyptus、OpenNebula,都是完全对标亚马逊AWS的产品,很多公司的私有云产品其实就是把AWS的东西照搬到企业的数据中心,事实上这并非是大部分企业所需要的私有云。AWS管理的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的功能是服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用户;但大部分私有云客户只有几十或者上百台的物理机,服务的也多是公司内部,完全照搬AWS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为了让用户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张鑫和他的ZStack团队提出了虚拟化+概念的原因。

他告诉记者:“私有云的大部分需求还在虚拟化,但是传统的虚拟化需求已经不够了,它只解决了计算问题,存储和网络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我们在传统虚拟化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解决了存储和网络的问题,但却不是照搬AWS的模式。”

让用户知道自己需要的私有云不是AWS那样的私有云,而是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最适合业务需求的私有云。当需求逐渐提升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加入新功能,甚至最后升级到跟AWS一样的模式。因此虚拟化+,是一个逐步上云的过程。

只要Intel还卖芯片,我就要做私有云

相比于公有云在国内的风生水起炙手可热,私有云的商业模式和前途更像北京的雾霾天。张鑫坦言说:“现在一提起私有云大家觉得市场前景不明朗,这是因为许多人对私有云的理解存在误区。他解释道:很多人一提到私有云就会想到自己的公司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数据中心,里面有漂亮的机架,上面摆放了很多的物理机,以及一套复杂的网络连线,这个时候用一套软件把它管理起来。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张鑫打了个比方:“我在家里有一台服务器,这个服务器有96G内存,20个CPU ,部署了ZStack,那么它就是一个私有云,因为它有私有云的完整功能。所以我认为只要有机器的公司就可以有自己的私有云。”

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在如此小的情况下实现云的功能,那么它的市场就是无限大的。

很多人认为以后是公有云的天下,但是张鑫却说:“什么时候公有云把Intel、IBM的服务器、芯片全买光了,那我就不做私有云的生意了。

其实并非私有云的市场不大,而是一些软件过于复杂和庞大,没有办法把这个市场吃下来。

在采访的前半段,张鑫一直在强调ZStack如何轻松管理大规模数据中心,后边又讲如何专注于小的私有云市场,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张鑫看来,这并不冲突。他说:“当我有一把屠龙刀的时候,我可以把它改造成菜刀,当有用户需要的时它依然可以变回屠龙刀。”

后记:

ZStack于2015年4月首发0.6版本后,迅速获得技术圈关注。国内CSDN、InfoQ以及国外The New Stack都对ZStack的架构和技术进行了报道。阿里云、百度开放云、金山云和网易研究院分别邀请ZStack创始团队进行技术交流,讲解ZStack架构和技术。

ZStack 是我们氪空间的小伙伴,氪空间帮助创业者找到同道,让创业不再是孤军奋战,欢迎广大创业的小伙伴来申请入驻,欢迎点击这里申请。

36氪企服点评

客户关系管理(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