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当有个App要躁起来,我就非常冷静,这回是Band。老板还特地截了个屏提醒我关注下,当时大概跟他说,生病了,让我缓缓,其实我就想静静...
“Band好老了好不…”有个朋友已经这么嘲笑我了。是的,这个“老”,一是它2012就出来了,Line出品的,之所以现在泛东南亚一带比较流行,跟Line的地盘肯定是分不开的,据说该产品已有4000万用户,在学校Group比较流行。二是产品形态也不算新,但场景是对的。
我关心的问题是:它在国内吃得开不?
我们先看看Band解决的是哪些集群需求,无论你进首屏还是“发现”标签页,它都引导你建群,提取了4大类它认为偏高频的群行为:
地区聚会/粉丝团/同好会/学校、同学
SNS,然后才是IM群组
不得不说的是,建立或加入某Band后,你点进去它先引导你进去的是一个SNS群组页面,IM群只是处于相对次要的页面。也就是说,Band是希望人们在此分享、然后交流、乃至在线下组织聚会、活动的。——这跟我们使用微信的思路恰恰相反,我们要使用微信的通讯功能,所以才使用朋友圈的;陌陌一开始是要约,然后才有陌陌兴趣群组及陌陌吧(现在已改成聊天室),意思是都由一个强需求带着的。
在Band的SNS Feed流里,除了日常图文视频发贴分享外,用户可以发起schedule、投票,发贴可以附加文件。——这些行为都是一般的BBS不强调的,反而是社团、Club、粉丝团什么的是高频、常规需求,其卡片式SNS feed流相对传统BBS也更友好。在这个常规需求上延伸出IM群聊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在建组的同时也能提供相应的CRM工具,支付功能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想一定有不少社团、Club现在正在使用微信群管理关系、共享信息,这块蛋糕还是有可能切上一块儿的。
否则的话,群聊针对一个完全无边界的SNS有什么意义呢?我加了个美食群组,里面就800人了,800人聊什么天儿啊...
Band虽然强调固有组织关系建群但不排斥其它方式,
比如所谓的同好(兴趣)群是我最不看好的一类了,我们的情怀只有5厘米吧,唐岩都说了,“纯兴趣是没有社交的。” 这个连社区都很难做,有些东西本来就是要讨论的比如足球,八卦就是要讨论的,偶像之于粉丝也是要讨论的——这个意思是说这样兴趣点是能快速聚拢人的,不仅这样的人足够多,兴趣本身也要有话题性。
从这点看,如果Band这种产品形态能够分贴吧一杯羹也是不错的,不过贴吧是流量聚集地,很难搞。但承担贴吧的角色真心不适合搞群聊了!!
如果兴趣work的话,还是得参照第一种情况,此人潜在得就属于某个“Club”,不管它是加入了某一club,拉进时本就是摄影圈儿的,本来就是旅行达人,其是还是潜在的固有关系,是圈子,而非一个谁都能来的BBS。
至于Path那部分,于大陆市场而言,熟人关系当然在微信上,组局这种事情属于非高频、非规律行为,我们不大可能在这上面建个Path分享生活,没事扎在这里聊个天儿,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