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客户关系管理(CRM) >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转载时间:2021.12.11(原文发布时间:2014.11.01)
14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48次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今年的互联网圈很热。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初创公司的估值猛涨,不少人担心泡沫的破裂会重蹈上一次.com悲剧。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当下互联网生态已经走过了2000年的“安装阶段”,正处于早期“部署阶段”,可能会有过热,但是在之前打下的牢固基础的支撑下,猛跌的概率很小。

简单的说,技术革命一般要经历两个主要阶段:安装阶段和部署阶段。每一次革命均发端于金融泡沫,从而(不合理地)推动了新技术的快速“安装”。然后泡沫破裂,紧接着是恢复期,之后,随着新技术更广泛地“部署”到其他行业及社会,进入到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力增长期。最终这轮革命走完历程,新的技术革命又开始了。

安装阶段是打基础,部署阶段则是在基数之上做各类实际应用。安装阶段向部署阶段转化的过程中,会涌现出大量的创业活动。比方说,在汽车革命的安装阶段,其中的活动是造车。而在部署阶段,活动则转移到了应用层:高速公路体系,运输、城镇化、大卖场等。在信息技术领域,安装阶段大家做的是信息网络的核心技术设施,比如芯片、网关、TCP/IP协议,到部署阶段则是搜索(Google)、社交(Facebook)、电商(Amazon)。

概念说完了,我们现在正处在 大尺度上的早期部署阶段,所以会有很多创业机会涌现。小尺度上,各个细分领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一样,像新硬件和医疗都还出于早期安装阶段,而O2O领域经过几年积累之后,已经到了部署阶段。我们选取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几个细分领域,做了些梳理和分析,感谢苑伶、思远、超哥、Chloe、雨忻、小石头和二阳等各位作者的辛苦努力,这份报告是大家的齐心之作。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在线教育】:热潮趋冷,哪些方向还有机会? By
苑伶 yl [at] 36kr.com

记得去年年底总结在线教育的一年行业动向时,我起的标题是:互联网人开始向教育行业伸出触角。然而如今三季度过去,再回顾在线教育行业,会发现莫大的变化已经形成——那些被证实模式不错的公司都进入了B轮、C轮,而模式不靠谱、无法涨起来的公司则都纷纷倒下,第一轮换血期已至。

经过和一些创业者以及投资人的交流,我自己的判断是,在线教育行业第一波创业已经逐渐步入成熟了—证实可行的模式运转得很好,但这也意味着这类产品的市场空间被占,其他人最好另谋出入。而虽然有一些创业公司扎堆的领域被证实机会缩窄,但我觉得接下来仍有大量很有价值、却并未有多少人进入的领域,值得更多的人去探索乃至挖掘。

因此,这篇文章首先会总结一下今年第一到第三季度在线教育行业的趋势性变化,哪些公司涨得很大、哪些领域已无太大机会?而后会探讨未来还有哪些领域可能会有新机会出现,以及这些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当然本文也会有不尽专业之处,大家如果发现什么错误或观点不一的地方,可以随时邮件联系我:yl [at] 36kr.com

第一部分:未来将会更难进入的市场:

K12类—

1、题库

通常来说,K12阶段中孩子的学习分为课堂学习、课后作业 / 练习、考试测评这个三个环节。而课后作业 / 练习这一环,无疑是最能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哪些知识点已熟练掌握、哪些知识点尚是弱项、仍需继续学习的一环,如果拥有了全国中小学生的这一数据,未来的想象空间无疑很大。

不过,这一领域从去年9月份起就有猿题库在努力耕耘,今年7月份猿题库又宣布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另外还有快乐学、提分网、易题库等几家A轮公司在其中,后入者恐怕难以打破这些先发公司的用户量以及资本壁垒。

拿猿题库一家公司来说,自从去年9月份决定转做K12并推出高考题库以后,其团队便发现中学生的移动设备拥有量以及使用频次比他们预想中要好得多,并就此大胆决定采取免费策略以获得更大量用户。上周猿题库宣布其用户已破五百万,而其近期推出的初中练习题库,就是为了占领更大的、千万用户量级的初中生市场。而猿题库COO 帅科也在一次私下的聊天沟通中提到,猿题库一定会在作业/考试练习领域做到足够大之后成为平台,也有可能接入老师等服务。所以现阶段还想从题库这个单一维度或者类似模式进入K12市场的创业者,估计需要想想自身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和先期玩家们赛跑了。

2、拍照答疑

作业答疑算是从另一种角度切入“课后练习”这一环节的方式。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报道了第一家用技术方式做答疑的产品学霸君,至此之后,同类产品就不断涌现,让我甚至一时疑虑,为何如此多的创业者都选择这个市场切入?

后来我厘清的逻辑是:解决作业不会写的问题,是初高中生最刚需的一个需求,而他们很难通过在线下向同学求助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则如果问题太多了会不好意思问同学,二则许多成绩中下的同学本身就不太善于开口问问题)。互联网产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快速高效”,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答疑类app上快速检索问题,来得到不会做的题目的答案以及解析。

既然此类产品在于一个快字,那么用纯技术的方式来做拍照-识别-匹配-给出答案,就要比拿到学生拍照想问问的问题后,通过后台将题目分发给老师、让老师人工回答,或者是建立一个UGC社区、让同学之间互相回答这两种方式更加高效。一旦高效的解决方式和强硬的需求匹配上,那么一个产品便很容易取得用户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从而通过高用户量去换取单点突破。

这也是为什么代表前种技术的两家公司学霸君和学习宝(当然同时在做的还有阿凡题等其他产品)可以轻易取得百万乃至千万级用户,而哪怕是代表后一类模式的公司中也已有诸如百度作业帮、以及拿到IDG投资的爱考拉这类重量级玩家。

所以为什么说眼下进入这一领域已经不太可能了呢?先不说学霸君在产品上线之前已有一年左右的技术筹备时间,即使是后来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学习宝、阿凡题等团队其实在上线之前也都筹备有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尤其学习宝的创始人之一曾有7年的图像识别技术积累,因此想要在这类模式上取得更高的技术突破,恐怕对于想新入这一领域的创业者来说着实不易。另外学霸君已在今年3月收获了淡马锡集团旗下祥峰投资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学习宝也在刚刚创业时便拿到了金沙江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刻时隔半年,两家公司应当又通过资本的推动在技术以及市场上成长了不少。因此泛滥成灾的答疑领域恐怕已不是一个好的创业选择。

当然,此前这类模式也一直被诟病会沦为学生抄作业的帮凶,但我觉得之前一个创业者说的很对:其实学生去问老师问题得到了答案就不算抄作业吗?其实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把答案告诉学生。但之所以大家不把这看成是抄作业,是因为老师会有引导、有讲解性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因此只要这类产品可以完成讲解和引导这个环节便可。所以这类产品需要和一些有老师的平台做结合,这就是我们下面会提到的另一个目前被“小巨头”占据的领域。

3、找老师平台

今年的在线教育创业者想得越来越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将内容摆到线上让大家自由获取,确实可以改变以往大家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仍需要老师来完成。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在线教育领域找老师的平台开始多了起来,因为老师是最后闭环的一个环节,而服务则是达成交易的终点。

放眼所及,就我自己看到的,今年教育领域做找老师平台的有InstaEdu模式的(比如那好网、趣寻网等等)、WyzAnt模式的(比如365好老师)、以及做WyzAnt+InstaEdu模式的突破互动、跟谁学等公司。突破互动和跟谁学算是前两种模式之和,他们不仅让老师可以在线上通过电子白板来进行一对一教学,还允许学生家长在平台上和老师预约时间,在线下完成面授,个人认为这算是完成了知识获取、答疑以及线下服务这样的线上线下闭环。

那么为什么如今这一领域已经不太好切入?主要还是流量以及资本原因。突破互动在成立之初即获得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可为其导入所需流量,而跟谁学则更因陈向东此前的新东方集团执行总裁的资历在创业之初即获得大额天使投资,据业内传言称其估值目前已达2.5亿美元。因此,虽然提供老师的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闭环及变现方式,但是目前要从零搭起一个这样的平台,恐怕有一定难度。

职业考试类 — 职业IT在线教育

IT培训几乎不约而同地成为在线教育创业者的首选领域,皆因这一领域的目标群体付费意愿强、付费能力强且付费者与服务消费者相同,这和K12以及早教领域的付费主体(家长)和消费用户(学生)割裂的情况截然不同,因此大家纷纷涌入。

IT类在线教育可以做三种细分,一是入门/兴趣阶段,这个阶段有低龄化趋势,此前泡面吧就希望往这个领域走,但这一阶段付费较难,目前大家仍在摸索,风口估计还需两三年才至;二是就业为导向的培训阶段,这一领域内已有达内科技这家上市公司,但达内仍以线下为主,目前纯线上做这一领域的还未有独大的一家;三是就业后的继续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程序猿主要是希望习得更进阶的技术,以谋求更好的职位等等,这一领域应该是现阶段比较拥挤的一环,主要玩家是今年9月份拿到SIG以及蓝驰创投 2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极客学院,以及今年3月份确认拿到复兴昆仲资本2000万美元A轮融资的开课吧。因此后来者要探索前两个领域或许还有机会,但第三个领域会较为困难。

英语培训类 —外教一对一授课

在外教一对一的在线英语培训领域,低端和高端两个切口都已被占据。低价市场的代表是去年12月确认拿到顺为基金和DCM 1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51Talk,51Talk主要采用的模式是聘用来自菲律宾等国家的英语教师,因此其课程价格差不多可以降到其他线下培训机构的 1/5,具备价格优势。而走高端路线的VIPABC也在今年年初宣布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淡马锡和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1亿美元B轮融资,同时推出了面向青少年口语外教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vipabcJr,未来还会拓展向中文学习的在线教育市场。

第二部分:未来可能有新机会的市场 / 互联网到底可以做什么?:

1、技术驱动型的数据分析公司

相信成为中国的Knewton应该是不少国内创业者的愿景。而目前虽然有不少公司称想做到个性化教学(或者说adaptive式的),但都由于技术实力以及用户数据量不够的问题受到阻滞。Knewton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adaptive的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判断让这个学生再学习哪些知识、学习多久对他来说效率最高。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学生在某堂课20分钟后注意力开始下降、流失,那么下次Knewton就会在20分钟后安排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课程内容给他,从而提升效率。一旦有了这个可以解读学生的技术模型框架,Knewton就可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从美国的大学到中小学,已有非常多学校都成为了Knewton的用户。

我觉得在国内,无论是从作业练习的题库角度切入去获得学生练习数据,或者是从进校、帮助老师做考试数据的收集分析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或者是和线下机构合作等等,都应当有人去进行尝试,因为通过这些数据来帮助老师做个性化教学的决策、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

2、为线下机构做好服务帮助他们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司(O2O)

当纯做线上教学成为难事之时,服务好已被互联网教育了一阵的传统机构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传统机构是这一行业的资源拥有者,他们在拥有师资力量的前提下要做线上业务会更为容易。

上周我见到的快客CRM这家创业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少儿教育机构数量井喷、开始出现招不到生源、相继有机构倒闭之时,他们觉得为机构服务帮他们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探索——快客CRM主要从CRM工具入手,帮机构从销售人员接触到学员时起就一直跟踪一个学生的状态,包括他上课的节数、应付费用以及课堂表现情况,从而让机构能更好地在财务上把控自身详细的资金进出情况,并在线上做好学生管理,从而服务好家长一方。

所以能让传统的线下机构在这个纷纷欲探索转型、探索更多线上业务之时,赋予机构线上技术能力、金融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应该也有不错的机会。

3、硬件领域的教育公司 / 机器人 / 早教市场

教育培训的低龄化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了,不论是SSAT考试、还是各类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都在佐证这一形势。而之所以说硬件会是少儿教育的一个机会,是因为用硬件(尤其机器人)来教学可以做到有趣、不枯燥、被小孩子喜欢,同时它可以让孩子从很原子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世界的过程乃至运作逻辑,比如组装机器人可以学会机械原理,编程则可以理解0 1的运作逻辑,甚至可以通过机器人编程来理解生物世界等等,这会是比填鸭式教学好太多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培养中国的孩子具备更多的创造力,跟国外更详尽。

4、教育导航

在线教育领域缺乏一个优质的流量入口恐怕是件憾事,而学生们没法在一个目录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服务商或者是内容提供方也同样遗憾。这也是为什么多知网的创始人李好宇今年选择做起了垂直“直播课领域的去哪儿”模式的选课网,就因为大量长尾的直播课提供方缺乏很好地被发现机制(比如有的老师就只在自己微博上宣传一下自己要在YY上开什么课,但其实这个老师是很优秀的老师)。随着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或许成为这样一个入口会有不错的前景。

5、探索出可规模化游学模式的教育公司

了解旅游行业的人会知道,最近不少旅游公司的人都选择出来做了亲子游 / 游学,比如艺龙网的COO 谢震以及原来千夜旅行网的联合创始人冯钰等。这个变化其中一个内在逻辑是教育行业利润率 > 游学行业 > 旅游行业,所以旅游行业的人会更愿意通过教育来产生附加价值。

但时至今日,不少游学项目还是以高端旅游为主,教育成分极少或者说含金量低,另外,大多数游学机构都仍是小作坊状态,尚未找到可以令这一模式真正迁移至线上、通过互联网以规模化的方式。因此这一领域仍然值得探索。

6、移动端带来的机会

虽说移动互联网已是老生常谈的命题,甚至不少人悲观地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期会在一两年内结束,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教育领域完全基于移动端并且产品出色的公司仍然屈指可数。移动端各类特性与教育的绝妙结合还待挖掘。

第三部分:什么样的教育团队我更看好

这个命题很简单,如果让我回答,我会喜欢有这三种特质的公司:一是教育以互动式的方式为主,而非单向、填鸭式传播(作为90后表示完全受不了有人一直叨叨念,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简直是录播课网站的克星= =),做的好的比如Codecademy、洋葱数学、Duolingo、有道口语大师都算其中之一;二是内部有教研人员的团队,之前华创的投资人余振波和我说,他更希望找到注重教研的团队,在教育领域做教研,就像是在互联网做产品一样,只有关心教研才可以找到学生最佳的接受方式,让学生真的学进去;三是跨界的团队。互联网的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也就越来越多人会到网上学习,那么教育的范畴必会比原来线下传统时期更为扩充,这时就需要该领域内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教学,比如我们目前我们氪空间的职业梦团队,就是金融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人相结合,从而做金融领域的在线教育,相信未来这样的例子会有更多。

【在线旅游】 By 苑伶 yl [at] 36kr.com

如果说今年对在线旅游市场有什么直观感受的话,很明显的一个感觉是:市场由热转冷。从上半年争相披露的大笔融资,到下半年的寂静无声,或许有个很简单的解释—值得投的项目都在上半年投完了,下半年没有出太多思路打法不错的产品或者是重量级的创业团队,因此投资人也就纷纷对在线旅游减少了热度,转而投向其它领域。

当然,即使是不热闹的市场,也还是能看出些趋势所在,我觉得今年值得关注的三个点是:P2P的尝试、本地周末旅游市场的摸索,还有传统旅行社的线上化之心。

从第一个P2P领域开始说。今年的P2P领域,可谓从人、到车、到房都有很大的探索动作。比如想通过“人”来做P2P旅游的,我知道的项目就有Tagalong、客赞、鲜旅客、哈达旅行、收留我、丸子地球,这些项目都希望通过让“当地人”和想出境的旅客对接,从而让旅客在去到当地时有地接人员,并且可以不走大众路线,去玩到当地的特色。但是这些项目目前都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即实际上大量的地接人员为当地留学生或者是导游人员,这类人并不能给用户很local的旅游体验,并且保险、费用透明等问题也无法解决。个人觉得懒人游的思路会稍好一些,即当地旅游达人仅在平台上提供咨询规划服务而不提供地陪,以避免地陪的不专业性,但通常这类方式也会有定价不合理的问题,用户是否愿意为纯粹的信息买单尚不可知。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是,这类P2P的平台是不可能成的。

P2P的用车领域今年则要更火,从拿到红杉领投的1000万美元的PP租车开始,到后来的友友租车、宝驾租车,还有近期高调宣布拿到经纬领投的近千万美元融资的凹凸租车,都希望私家车主可以将闲置的车辆资源租赁给有需求的租客,包括携程投资了易到,都是希望在新行的出行方式上有所布局。

住房领域,Airbnb无疑是一个典范,对于出境游客来说,一个房主不仅意味着共享房屋空间,还意味着房主能带来当地人的知识和经验,帮他们更好的旅游,我今年明显发现大家出境预订酒店时,用Airbnb多了起来。而在国内,小猪短租铺天盖地的地铁广告表示他们正往Airbnb方向转型,而我采访过的微客栈团队创始人邓熔则觉得,目前客栈这个领域很有可能能做出Airbnb的氛围,而未来的两到三年,当众多拥有房屋资产的年轻人成为社会主流时,Airbnb的模式会在中国真正兴起。

面向“周末”的创业是我看到的今年的第二个热点,先不说跑得很快的要出发,以及刚宣布拿到A轮融资的周末去哪玩这类做周末周边游的团队,随着年轻人消费形态的迁移,旅游和本地生活的边界渐渐变淡,本地生活、本地城市内的周末消费也成为一块大家都想分食的大蛋糕。比如刚刚拿到一千万美元A轮融资的周末去哪儿就想搭建一个周末生活的发现平台,用O2O方式帮商家带去用户,而刚刚从同程出来创业的度周末团队的思路则是设计好周末本地生活的套餐包,打包卖给用户,另外还有更媒体化和信息导向的城觅,以及后有追兵、对周末市场虎视眈眈的大众点评。目前这块市场可能算已经不太容易进入的市场了,先看目前已经入局的团队谁能跑到最前吧。

“线上化”我觉得是今年第三个很关键的词。无论是酒店还是旅行社等传统机构,在被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之下,都渐渐有了将自身线上化、探索不同出路之心。比如SaaS提供商天下房仓,就希望可以帮助包房商实现信息化、线上化,从而打通其和上下游的接口,使上下游对接更为顺畅、提升采购和分销的效率,如果这个可以实现,将对酒店行业带来很大的价值。另外之前的千夜旅行团队(现已解散),做的也是帮组团社、地接社实现信息化、线上化,并且对接的事,在团队关闭之前已有不错收入。另外还有想帮旅行社一定程度上做线上营销的麦兜旅行等。未来传统旅行社的转型、线上化,可能包含着互联网团队一定的机会,但也可能加速缺乏资源的互联网团队的死亡。

说完趋势,再说说今年不太看好的方向。比如旅游规划工具,虽然今年接触了可以说是无数的做旅游规划工具的团队,但是这类工具具备使用频次过低(一年用一两次)、变现难的特点,很难做成独立的大公司,尤其在有用户基数的穷游已经把“行程助手”优化到足够好用的情况之下,这类机会则要更小,或许途客圈的被收购可以算是此类模式不成的一个象征。不过,个人觉得如果能实现用户在途中简易地变更旅行计划、预订等需求,这样的工具应当还是有机会在。

最后,略过尾单、目的地旅游产品售卖等模式,做个总结。如果未来回头来看,我会觉得2014年是在线旅游行业做得更细分、更多元、更有意思的开始之年。随着携程、艺龙、去哪儿等大平台的天花板压近,更多人愿意去探索新的机会,比如有人开始做以马拉松为主题的出境游、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出境游,还有以亲子为主题的周边以及出境游,标准化的机会变小,但围绕着“人群”的服务开始衍生,或许未来他们都有可能长成垂直“人群”的大公司。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新硬件】:平台兴起,单品都不够了 By 小石头 syq@36kr.com

2014年新硬件持续升温,巨头持续布局,平台崛起,入口之争继续,不过单品整体疲软,智能安防产品成为亮点,智能机器人市场萌芽。为新硬件送水的公司的作用开始凸显,设计之美成为用户买单的重要因素。

2014年围绕战略,BAT3M继续布局。BAT分别以投资、收购、合作、产品研发等方式做了Wi-Fi连接、健康、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具体参见下表。360围绕安全推出6款新硬件,小米则全方位打造智能家居单品,投资九安弥补健康领域短板。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平台、入口依然是今年新硬件的关键词。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小米、魅族、机智云都在凭借现有的优势做平台。小米以 MIUI 为中心,以小米手机为基础,推出了智能路由、智能电视、智能手环,智能插座也即将发售,气势上至少已占尽先机。京东以超级 App+渠道、分销为核心,整合芯片(科通)、模块(Broadlink ),辅以众筹、孵化、云技术。阿里:阿里在走的路,其实与京东倒是有几分相似,拥有超级 App、渠道(淘宝、天猫)、分销(1688 网)、芯片模块(庆科)、众筹(淘宝众筹)、云技术(阿里云)、金融(支付宝)资源。腾讯还是以人为出发点,以超级 App(微信 +QQ)为载体。百度以数据与搜索为核心,此前曾与不少硬件项目在数据方面进行合作,为硬件厂商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持。360直接动手做产品入手,不过到目前还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产品。海尔在智能硬件方面也确实动作连连,不过到底要如何突破,应该还没有太清晰的思路。

手环、随身Wi-Fi、路由、插座、WiFi连接,智能家居的入口不断前移。巨头方面,今年京东(腾讯战略投资)已与 Broadlink 建立了战略合作;阿里与庆科建立了合作,后者发布了物联网操作系统 MICO;百度数千万元战略投资无线通讯开发商上海汉枫。小厂商仍在不断推出各类手环、随身Wi-Fi、路由、插座产品。

与平台、入口火热相比,小而美的单品疲软,目前来看,2014年并未有重量级或者现象级单品出现,国内市场销售则是困扰硬件创业者的一大难题。外观时尚,成为让国内外消费者买单的重要因素。

随着Dropcam等第一代智能安防摄像头产品迭代窗口来临,加上Dropcam被收购的红利,智能安防成为一个新亮点。智能摄像头之外,主打普通家庭的有丁盯、Mato,主打豪宅的产品有CamPoint,主打公共场所的产品有格灵深瞳。

国外光固化专利到期给消费级3D打印机带来的影响仍不明显,3D打印及其应用主要仍在工业、医疗、教育领域。与国外不同,国内3D打印市场小,提供3D打印服务的项目并没有受到资本青睐,针对企业协调的项目如云台网、微小网PIM则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

智能机器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级市场。一方面,服务机器人萌芽,出现了PadBot、uArm这样的产品;另一方面,无人机受资本青睐,极飞、Ehang分别拿到了千万美金级别的A轮融资。

【社交】: 多种全新玩法的涌现 By Chloe chloe@36kr.com

这一年,社交市场的格局我们主要从匿名、瞬时、图片等兴趣社区,微信等主流IM产品几个维度,针对国内外的融资情况,大致格局做了一番梳理。总得来说,主流IM在各个市场割据形势已定,国际市场厮杀将越发激烈;野蛮的匿名BBS产品机会已不大,或会有些高级玩法出来;国内瞬时社交刚刚开始,市场有待验证;图片等各种兴趣社交网络还是会朝着垂直细分多元化发展。

一、匿名:

最早一波的匿名产品基定型为几种形态,大都引入了“圈层”概念,或推出一些游戏化的玩法

国外有Whisper:陌生人BBS,已融到C轮,融资总额6000万美金;国内有小声,已融资天使数百万人民币。

国外有YikYak:LBS的匿名社交应用,据说在国外比Whisper和Secret火;国内:叽叽,叽喳,不过没什么动静。

国外有基于通讯的熟人半熟人关系产品Secret:已融到B轮,融资总额3500万美金;国内而言,主要有无觅:已融到B轮 融资总额数千万美金;其它产品还有乌鸦等。

在商业化尝试上,Whisper已稳定向Buzzfeed等媒体输出curated过的UGC内容,即listicle,同时正在尝试原生广告,算是最为成熟的。

总得来说,个人认为类似开荒的匿名产品已没有机会,但匿名作为原初互联网默认的形式,应该在移动端会有更高级的玩法,Facebook的Josh Miller正在搞...“匿不匿名本身并不是产品的目标和焦点,而是得跟人们想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才行”。

二、瞬时社交

国外的情况是,SnapChat still the big one, 融资5轮1.63亿美金,估值100亿美金。这个领域花样不少如TapTalk、Waved、slingshot,但没有耀眼的公司出现。

国内而言:Blink已融到B轮,融资总额达2000万美金,估值已有1亿美金;

CatchChat融了A轮,千万级美金;

Seven:融了天使,500万美金融资;

这块市场国内刚刚开始,还未被验证,应该比较激烈。

三、陌生人社交(线上、线下)

1.性别社交

陌陌还是最大,直接解决底层需求的不在此一一列举了应该有很多

电话社交比邻融了A轮,1500万美金。

类似Tinder的产品最近起来几个,探探,P1出品且已拿到融资;心跳拿到了天使;8PM

国外的“陌陌”Sobrr:引入独特的24小时焚毁机制。

2.兴趣社区

先说图片社交网络,Nice无疑是今年最大的明星,品牌标签的玩法成为一种流行。Nice已融到B轮,总融资额近3000万美金,跟随者有一些调性不同的打法,比如In更倾向于妹子。

same的状态社交确是一缕清风,应该会有不少产品受它风格的影响,不过不是谁都学的来的。same已融资但状况不明。

类似Pinteret这样的公司一向成长得比较慢,堆糖、花瓣、优美图。

社区类产品垂直细分的空间比较大:

女性、体育、母婴、二次元、90后、宠物是不错的切入点。

还是得说常用工具:微信、Line、Kakao、Whatsapp等:

  1. 微信占领中国、Line在日本、Kakao韩国、Whatsapp欧洲及非洲第三世界等

尤其前几家应该会在东南亚地区展开厮杀,模式越来越相近,支付、电商(B2C、C2C)、O2O。

【健康医疗】:政策继续开放,成熟平台模式初步形成 By 李杨 leah110@36kr.com

整个医疗领域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资本市场活跃证明了政策正在开放,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帮助移动医疗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布局。我们看到像春雨医生、丁香园这样的团队都完成了数额不小的融资。其中腾讯和阿里这样巨头的资本加入,更是说明医疗行业政策监管会持续放开,支付体系、问诊体系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账号打通,甚至被改写,巨头们都聚到风口站位。

而医疗领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医生,正在逐渐摆脱体制的束缚,多点执业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空中诊所、病外管理服务已经非常受欢迎,正在努力打通下游环节——医药买卖和配送等后续服务,比如春雨医生和好药师的合作,以及阿里天猫的药品商城等等。从目前的监管政策来看,最成熟的平台模式会是:数据+移动诊疗+买药+配送服务。

说到数据,就不得不提到健康管理,在硬件方面,产品出货量依旧非常可观,比如纯粹做记录的Latin体重秤还有专业数据采集的iHealth血糖仪等等,硬件在数据挖掘方面还在不断完善精准度,而数据产生的后续服务并没有做的很好,大多是没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而国内医院对于其他数据来源还是非常谨慎,最多可以接受用户自己测量的血糖血压,整个大环境对数据的利用都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1.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共同打造大众健康平台

2.挂号网获得由腾讯领投新一轮融资,具体融资金额版本不一待求证

3.春雨医生和好药师达成战略合作,完成医疗咨询到药品服务的闭环

4.“春雨医生”新疆域,与“京东云”合作,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数据解读服务

5.患者互助平台“看处方”完成500万美元A轮融资,打造协助管理和医患联络的“杏仁医生”

6.“未来医院”有多远?支付宝计划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平台

7.HealthKit——医疗新时代正在到来?

8.节约医生的诊疗时间:Lumiata用大数据建医疗图谱,提高诊疗的精准性

9.按需远程医疗Google也是要染指的,正在技能交易平台Helpouts上小试牛刀

10.微软宣布在以色列建立专注于健康医疗技术的孵化器

11.新硬件公司PICOOC估值达到1亿元,本月12号联手百度云正式发售Latin体重秤

12.“九安医疗”引进2500万美元小米投资,旗下iHealth成为小米移动健康领域合作伙伴

13.专访康康血压董事长曾明发: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平台不会只有BAT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2014 【云服务‏】:IaaS 巨头威胁有线、SaaS 注重垂直分化、大数据挖掘未来价值 By 思远 siyuan@36kr.com

云服务行业明显可以看到从概念变为对实际应用和需求的思考。

IaaS 方面,阿里和腾讯两家巨头在价格和推广上有短期内无法逾越的优势,但在对云服务有强需求的公司看来并不是好选择。阿里的性能无法通过一些创业公司的测试,腾讯云在功能方面更偏向游戏类产品使用。综合评价最高的是 UCloud,在价格、性能和功能之间切中平衡点。性能最高的是青云,但青云的价格偏高导致行业内一些公司评估之后不得不弃用。且青云在软件基础架构上没有使用业内常见的 OpenStack,不便于企业迁移,同时一些企业会对其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但另一方面,青云的 Robotic 技术会大幅降低后期运维的边际成本。运维成本是 IaaS 行业随规模发展无可避免的硬支出,成规模后青云可依靠它解决价格问题。此外,青云在 API 上的支持很完善,着重于做好基础设施,再与第三方基于 API 共同构建服务生态。AWS 开始着手在国内建立机房,但这种基础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短期内不会形成威胁。Azure 的运营从年中开始全面由世界互联开始接管,但 Azure 在国内给一般用户提供的速度和稳定性而言并不理想。下半年开始,Azure 才会开始密集地对外进行 PR,并着重强调功能和防灾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国外市场上 AWS 依然是行业内的老大,但根据 Gartner 的魔力象限矩阵和实际公司应用情况,Azure 是唯一脱离混战进入第一梯队,紧跟在 AWS 身后的竞争者,青云则宣布会在下半年进军北美市场。

SaaS 方面开始向行业垂直领域分化。国内面向个人的云产品市场基本被掌握社交和联网入口的巨头垄断,创业公司大多从企业服务或专业领域服务入手。企业管理市场竞争很激烈,纷享销客和明道等是国内这个领域的前排。纷享销客虽然整合 CRM,但产品主体还是任务追踪和员工管理,产品形态各家差异不大,都是 Yammer + 微博。出身自思科 WebEx 的 Moxtra 团队在国外很受关注,但在国内仍暂以实际业务展开为主,PR 力度不大。

  • Moxtra 和其它企业管理或协作工具不同,他们从下半年开始将重心转移至商用 SDK 的开发和授权而非成套解决方案。
  • Moxtra 在技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SDK 刚公开上线不久,具体情况还得看市场。其它协作工具同质化严重,Worktile 和彩程 Tower.im 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实际产品收到好评最多,功能也很全面。协作工具按目前这个方向发展就是靠谱公司的先发优势会引导市场形成“七二一”格局。另外微信企业号和微信相关行业生态(如千寻这类基于微信的招聘和员工管理系统)的加入会是接下来最大的威胁和变数所在。
  • 最近热门且受资本重视的市场是面向开发者的 SaaS 类一站式服务,DCloud、AVOS CLoud 和 APICloud 都有融资消息放出。DCloud 是国内做开发者工具最有成效的一家,接触 HTML5 领域很深入也很早,这个领域的行业龙头是 VS 和 DreamWeaver,他们和国外的 Brackets 是新兴轻量 IDE 中最受关注的。DCloud 的方向其它生态服务和形成开发者社区。而 AVOS CLoud 和 APICloud 提供是云开发和客户端开发的一站式开发者方案,前者以整合服务模块为主,后者的特色在于自动 RESTful API 生成和数据校验,方便传统 B/S 架构的服务向移动客户端转型。
  • CloudWise 是 SaaS 中最特殊的一个,他们的服务相当于 IaaS 和其它 SaaS 或企业内网系统间的中间层。他们客户中有很多国内现有知名互联网服务,甚至还有 IaaS。他们的创始人是国内最早接触云服务的开发者之一,团队技术水平领先,暂落后于国外知名的同类产品 New Relic 但双方团队私下沟通密切。CloudWise 打算凭借技术优势从企业的技术端入手,再逐渐延长产品线覆盖到管理、销售等前端。大企业的 IT 对公司内部解决方案的采购有助推作用,如果得到他们的认可,后期其它产品采纳率很高。与 CloudWise 产品处于同一层级的还有 FIT2CLOUD,基于 IaaS 的 API 为企业用户提供以应用为单位的 IaaS 资源自动化管理服务,融云也提供类似功能。若没有达到足够格局和体量,这一层级服务最可能的结果是被 IaaS、IDC 或传统企业服务商收购。

商业 Wi-Fi 也是近期国内热门的类 SaaS 市场,掌握商业 Wi-Fi 热点就能掌握流量入口和现实场景用户数据。阿里通过支付宝与树熊网络合作,小米参投迈外迪。根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 Wi-Fi 联盟的数据,国内目前的商业 Wi-Fi 热点量有六万左右,国内暂时没有一家公司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商业 Wi-Fi 方面很重要的几点在于地推、相关固件定制和广告服务以及高并发认证跳转页云端响应,是市场和技术并重的领域。

今年开始被大量引入云服务行业的概念是大数据,也有很多专门以大数据分析作为其产品的创业公司成立。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和 CRM 领域,对内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各技术或管理方面的漏洞,对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全公网或设定范围用户(潜在用户)的画像生成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或争取更多潜在目标用户。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O2O】:市场快速扩张并细分,巨头和创业团队齐聚,融资热度持续升温(By Claire:zhangyuxin [at] 36kr.com)

整体来看,O2O市场正处在一个迅速扩张的阶段。一方面,市场中的玩家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对O2O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直接表现为早期投资的金额上升。

首先看巨头。O2O是目前BAT等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其对O2O市场的布局战火从去年一直蔓延到了今年。从年初到现在,BAT各自在O2O领域进行投资或自有产品的升级,可谓“投资+自研”双管齐下。在投资方面,今年3月刚获腾讯战略投资的大众点评在半年内陆续投资了三家餐饮ERP厂商和“饿了么”;腾讯则参投嘀嘀打车、E家洁、e袋洗等O2O公司;阿里的野心则表现在对银泰集团的战略投资和对高德的全资收购上;百度相对保守。

而在产品开发方面,BAT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搭平台”的方式,并不断开放平台的能力。目前,腾讯的微信公众号、阿里的支付宝服务窗以及百度的直达号是BAT在O2O市场中发起的诸侯之争。可见,巨头们不仅在通过资本稳步布局,同时也在自己构建O2O生态,以期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O2O生态圈。

百度世界大会今天召开,推出“直达号”向微信公众号宣战,用搜索连接服务和人

直面微信O2O,支付宝发布移动开放平台

新版微信推“卡包”功能,目标直指O2O闭环

大众点评完成对餐饮ERP厂商“天财商龙”的轮投资,欲以“云餐厅”深拓餐饮O2O

万达联手腾讯、百度正式进军电商领域,看看中国合伙人眼中的未来O2O愿景

阿里宣布53.7亿港币投资银泰商业集团,将构造一套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体系

对高德,阿里为何非得全资收购?

由于巨头的盘踞,创业团队想做O2O大平台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并且,没有自己的流量入口也撑不起平台的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巨头之外的O2O市场呈现出几个趋势:第一,已有的O2O服务领域发生了进一步的细分化和垂直化,以家政服务的细分为代表;第二,O2O业务范围继续扩大,新的O2O市场不断被开发出来,如社区零售、半成品生鲜电商、厨师上门、婚嫁、美容美发美甲、洗车、二手车交易等。第三,O2O服务的便利性一再成为创新的焦点,因此,上门服务和快速物流服务在各个O2O细分市场中蔓延; 第四,资本市场普遍给予了O2O领域很大的关注,其中餐饮O2O成为了继打车服务后创业团队和资本最活跃的O2O领域,竞争激烈。下面我再具体列举几个垂直领域的发展情况。

家政O2O服务进一步丰富,细化为保洁、洗衣、月嫂、家电维修等多项垂直服务。这些垂直领域都在不断的涌现出新的创业团队,而原有的创业团队也相继拿到融资。在业务模式上,B2C和B2B2C较为主流。以云家政、阿姨来了、阿姨帮为代表的产品已经从单纯服务B端拓展到同时服务B端和C端,而真正能做到P2P服务的平台还很少。同时,早期以单品类服务进入家政O2O市场的产品也在不断拓展服务品类,开始重视品牌塑造。未来,这种能够上门的O2O服务将是一个重要趋势,这不仅仅局限于家政,而是任何能够解救“懒人用户”的服务。

“阿姨帮”已获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新增衣物干洗、鞋具护理业务,品牌化端倪初现

高频服务圈用户,低频服务谋利润——家政O2O寻找盈利模式困难,“小跑生活”向全品类家庭服务扩张

从家政公司信息化到家政O2O:云家政对B端推了3年免费CRM,现已自建平台进入C端

干洗行业的48小时革命!从上门取衣,到送洗中央洗涤厂,再到上门归还,“干洗客”力图做到48小时以内

荣昌洗衣O2O服务“e袋洗”获腾讯A轮投资2000万人民币,将重点布局小区众包模式

“E家洁”确认已获400万美金A轮,盛大资本和腾讯合投

颠覆传统的智能手机售后服务,即便身处咖啡馆也能即时上门维修的“家电管家”

社区的概念是在今年才兴起的,而社区O2O是连接小区业主、物流、周边商超、小店以及用户的服务,是将社区服务深入到每户家庭中去的新的连接方式。这其中既有主打小区便民服务的小区无忧、叮咚小区等,也有主打社区零售服务的社区001、爱鲜蜂、59store、拉卡拉等。在资本方面,叮咚小区称收获了亿元天使轮,而社区001、爱鲜蜂、小区无忧的A轮也达到亿元人民币规模。然而,近一个月来,随着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传闻的爆出,社区O2O服务也频受质疑。社区O2O服务的关键不仅在于聚合社区内的商家和上门服务者,而还要为他们提供易用的效率工具,并跟进服务预订、平台监督、用户反馈、支付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帮助其持续优化经营。

小区入口大战升级:“叮咚小区”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想用雷霆之势快速扩张

前搜房运营总裁潜心三年在北京深耕社区O2O,从一小时到达商场购物起,A轮融资1亿多

盘活社区小店资源,“爱鲜蜂”做一小时配送的社区零售生意

京东内测“京东快点”服务,社区O2O市场迎来巨头

拉卡拉也做社区O2O:推出“开店宝”,从社区零售入手,欲全方位服务社区小店和居民

社区O2O的冰与火:叮咚小区收缩战线,小区无忧新获2000万美元A轮

与结婚相关的O2O服务在今年明显多了起来。这是一个难度很高但同时利润也极高的市场,利润高不需赘言,而难度则在于与结婚相关的环节繁多(有婚纱摄影、婚宴礼服、婚庆、婚宴等十几个环节)且市场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同时,这也是一个重决策的服务。不过,在高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进入,其中也包括阿里、大众点评这样的大玩家。

“聚喜猫”婚庆O2O服务通过婚礼场景的结构化让用户自行设计婚礼,以招标方式找到合适的婚庆公司

由婚礼案例分享社区到O2O电商,“易结网”的婚嫁业革命

切入更垂直领域——结婚及酒店旅游,大众点评将怎样完成O2O升级?

从婚礼工具到对接线下商家和准新娘们的O2O平台,“婚礼纪”要做婚礼也的“蝉游记”?

淘宝婚庆平台转型成“婚伴”,主打婚纱摄影及周边服务O2O

跟妆领域垂直O2O初创公司“跟妆助手”,尝试扭转用户购买跟妆服务信息不对称

都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那么O2O服务中出现专门针对女性的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市场延伸。同时,美发、美甲、美容等行业毛利高、获客成本高、线下商家小而分散,也很适合被O2O整合。从去年底到今年,与美发美甲美容相关的O2O服务多了起来,比如波波网、时尚猫、河狸家、美丽加等,其中不乏获得融资的团队。

美发O2O产品“时尚猫”上线商家端,下一步是垂直行业CRM的节奏

从发型师垂直交流互动社区切入美发O2O,“波波网”获千万级B轮融资

雕爷的新作,定位“手艺人上门”的O2O项目“河狸家”是如何解放美甲师生产力的,已获IDG 3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

美业O2O平台“美丽加”想要成为美容业的天猫,已获8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聚焦于外卖的O2O服务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可以走通的路,主要原因就在于外卖服务已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刚需,且使用频次很高,而商家也越来越接受互联网化的经营。目前,外卖O2O平台大部分采取了B2B2C的业务模式,即直接为商家提供服务,间接服务用户。具体说来,他们能够为餐厅搭建电商化的前后端系统,并提供相应配送服务。同时,外卖领域也迎来了融资热。易淘食、到家美食会、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都在今年拿到了大额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外卖也成为了继打车之后的新“补贴大战”战场,百度、美团、饿了么三家俨然已成为年初滴滴和快的大战的继承者们。

“饿了么”获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战略入股,将接入大众点评外卖服务,主打中高端餐厅外卖,并在未来推出众包外卖服务

“到家美食会”宣布完成D轮5000万美元融资,预计明年覆盖二十至三十个城市区域

网络订餐平台“易淘食”宣布获近两千万美元B轮融资,新希望基金领投

城市外卖服务平台“零号线”践行“餐饮电商”思路,为商家提供外卖服务解决方案,已获红杉资本A轮投资

从火锅外送空白点切入外卖市场,“挑食”已获薛蛮子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半成品生鲜电商是今年的热点之一,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团队,比如新味、青年菜君、蔬客配达等,其中新味、青年菜君已经拿到了A轮之前的融资。一方面,半成品生鲜电商发掘出了人们曾经未发现的需求,并且在饮食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又有趣的选择,的确是一个新的市场。但另一方面,这类服务的需求真实性、购买频次、客单价、配送成本、复制性等方面也受到了一定质疑。这个方面是否可行还需市场的验证。

生鲜电商的另一种玩法:“新味”从食谱化原材料西餐订购入手,提供在家烹饪西式大餐的便利

“青年菜君”想让用户在地铁口自提或者购买半成品生鲜回家,已获千万元PrreA融资

厨师的菜用户也可以做:“蔬客配达”想用厨师提供食谱的方式做半成品生鲜配送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互联网金融】:井喷之年与创造之年 By 沈超 chaoshen@36kr.com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创始之年,众多在去年诞生、或打下融资基础的公司,今年在业绩和融资上纷纷取得了长足进展。从5月份开始,业内公司开始密集公布投融资消息,短短几个月已有近20起融资发布。全年至今累计发生风投事件超过30起,其中不乏数千万美元的大额融资,而P2P充当了主力军。

为什么是现在?

去年各类草根创业公司蜂起,玩家良莠不齐。经过一段时间的竞合,我们已经看到:1、市场开始洗牌,优质公司逐渐显现。2、政策导向逐渐明朗,准入门槛、认证标准的提高将会排除一批欠规范化企业,市场空间将被领先者瓜分。从去年到现在,P2P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新平台的带动,但接下来一段时间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变,领先平台的内生性增长将逐渐成为主流。

政策方面,P2P行业监管主体、监管方针已经明确,细则正在逐步拟定。监管的介入一方面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新创公司起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现有领先选手的前进步伐也会因此加速,享有更大政策红利。标准,规则,统一部署的行业基础设施(比如征信打通、安全技术标准统一、资金托管等),将是监管带来的三大利好。不久前央行征信对小贷行业试点开放的消息也意义重大。

竞争方面,业界普遍认为行业未来的四大主力军将包括互联网巨头、创业系、银行券商系和产业资本。去年行业趋势以前两者为主导,今年以来后两者明显活跃。最近半年时间,大量传统金融、实业巨头(不少有国家背景)开始直接或间接涉足互联网金融,试水范围从金融电商,到P2P,到移动金融和消费金融不一而足,众多创业公司也步入了“拼爹2.0的时代”(与巨头进行资本和业务联合,而不仅仅是寻求“保护伞”)。传统市场环境下,一些金融机构受到网点、牌照和品牌的限制,经营潜力未得到最大释放,这些机构已成为最积极拥抱互联网化的一批,纷纷开始以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实施转型。走自建路线的,包括民生、兴业的直销银行,以及包商银行的“小马金融”。走合作路线的,则有北京银行(与小米合作),苏州银行(与点融网合作),长沙银行(与拍拍贷合作)等。至于BAT等互联网巨头,则借着管制放开,先后取得相关经营资质。腾讯阿里成立互联网银行,或许能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年度最具标志性事件。

在今年的创业趋势中,我们最为关注的领域包括了征信技术、交易市场、社交金融、移动金融、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等。去年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在围绕流量端做文章,典型模式有金融电商、金融搜索、P2B网贷、移动理财等,今年则更加深入触及风控和产品一端,显示了行业的深化演进。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我们对未来几年的互联网金融有若干判断:

一、整个金融行业规模,将经历由增长到萎缩的曲线。互联网金融早期,基于长尾效应将创造出一定的增量市场。但随着行业效率改进和竞争加剧,整个金融产业在GDP中所占份额将会大幅下降。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贩卖信息”,而互联网则使信息发生贬值,这直接带来行业体量的萎缩(类似iTunes之于音乐产业)。我们不知道行业整体性萎缩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可以预期的是,这一现象将首先出现于某些充分竞争领域,并可能成为创业雷区。

二、创业机会由单点突破转向服务生态圈。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往往从局部、标准化环节开始,进而蔓延至整个生态系统。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多个“单点”形成规模,接下来显现的则是对行业基础设施的需求。目前“基础设施型”创业已经浮现的机会点包括征信、风控、支付、交易市场和安全等。今年以来的主要创新也集中在这些领域,比如做大数据征信的Wecash和量化派,做投资策略交易市场微量网,做网贷债权二级市场的火球网,以及帮助中小开发者快速搭建支付模块的ping++和now支付。

三、金融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式更加智能。金融的核心就是对数据的捕获和处理,以往很多暗箱充斥的领域,现在都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打开更多透明性。数据采集更加实时,维度更加丰富,在数量化基础上可以将金融决策过程模型化、程序化,这意味着系统将能以极低成本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实时反馈的金融产品。在个人金融领域,社交、行为、交易和可穿戴设备数据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定价。在企业金融领域,供应链金融正越发倾向于与企业软件合作。一向激进探索的平安银行推出了自己进销存软件“生意管家”,而一些与供应链相关的财务、物流、交易软件也先后获得风投注资。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四、互联网金融正由理财市场向投资市场扩展。随着用户对网络金融信任程度的加深,其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也逐渐显现。以往只接受低风险、高标准化产品的互联网理财用户,也日渐能够接受高风险的投资市场。借助互联网工具,投资专业能力和投资资金间的匹配会越发高效,投资市场对小白用户的专业门槛会逐渐削弱。从资产类型看,以往P2P行业主要在转化信贷资产,而股票、外汇、期货资产还鲜有互联网人开垦。

五、金融边缘人群会成为一大增量。所谓金融边缘人群,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触达、或无法以较低成本触达,另一方面则是缺少信用积累。所以这个角度的创业基本沿着两个方向:要么依靠互联网去覆盖原本无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比如农村、边远地区人口,这里移动金融会扮演主要角色。要么则是采用线上大数据征信或落地征信的方法,对缺少信用数据的人群做信用开发,近来火爆的校园消费信贷市场就源于对信用卡空白地带的补缺。事实上,中国真正拥有信用记录的人口还不到3亿。

六、金融和社交结合的趋势将逐步显现。金融的本质基于信用,而信用有标准化、客观性的硬数据,和非标准、人格化的软数据两方面来源。互联网金融的努力方向,既是不断将软数据转化为硬数据,也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让软数据本身变得可以沉淀和流动,我们认为社交就是可行方向之一。在国外,social trading已经发展多年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国内这边,现有的一些投资人社区,比如雪球、网贷天眼等也在往类似方向展开尝试,而一些众筹平台(包括P2P),已经呈现出很强的社区属性。

除以上几点外,传闻政府接下来有可能加速农村土地的确权和流转,这可能会使中国农村金融成为一股创业热点。

如果你都看到了这里,那必须是真爱~如果你像我们一样看好互联网的未来,欢迎加入我们,简历可以投递至hr#36kr.com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2014年Q1-Q3国内创业生态报告:在技术革命的部署阶段,泡沫不是问题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客户关系管理(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