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云计算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构筑未来智慧城市的三要素丨WISE2021未来生活峰会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构筑未来智慧城市的三要素丨WISE2021未来生活峰会

转载时间:2021.07.22(原文发布时间:2021.06.16)
24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45次

2021年6月10日,由CTIS与36氪联合举办的“WISE2021未来生活峰会”在新国际博览中心N1馆-主题峰会区开幕,本次峰会汇聚了科技与商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资本大咖;峰会聚焦未来城市、未来人居和未来出行以及未来零售四大领域,共同探讨未来生活的新机遇。

在WISE2021未来生活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以“智慧赋能,勾勒未来城市新形态”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表示,随着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占比逐渐下降,现在已经进入了以ICT技术为主要动力的社会。城市问题、人的需求与技术发展共同催生了智慧城市。如今,智慧城市的形态也在不断转变与升级,每个城市也应该依照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打造智慧城市模型,通过强化建设、巩固升级、规则重构三个方面来构筑未来城市图景,让人们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构筑未来智慧城市的三要素丨WISE2021未来生活峰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

张雪丽: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所生活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并畅想未来城市的新兴形态。

问题、需求与技术共同催生智慧城市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变革,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现在的数字经济,社会生产活动逐渐向科学化、体系化、程序化转变。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目前数字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达到38.6%;上海与北京同属第一梯队,占比超过50%。

随着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主要依靠人和畜力;工业经济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技术、电力技术取代了部分生产力;如今,ICT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计算机、半导体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的应用,让人类得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变大,数量也在增多,组成要素也越来越多。大量人、车、道路、建筑物等要素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城市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当前,就医、交通、教育、医疗、能源等问题凸显,市民对城市也有了更多需求,希望城市变得更宜居、更惠民、更高效、更快捷。同时,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扫码和人脸识别等设施已经随处可见,但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另外,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讯技术驱动着城市不断转型。因此,城市问题凸显,需求不断涌现,加上技术发展的助力,共同催生了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升温 迎来五大转变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最早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无线城市,重点在于解决网络化连接的问题,利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人人互联;第二阶段,我们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云计算、RFID等技术涌现,赋予城市一定的智能,也诞生了系统之间互联的需求;第三阶段,新型智慧城市诞生,更强调数据的驱动,通过统筹布局和建立共性平台,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与此同时,各种物联网终端和物联网应用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和管理的精细化。如今,我们提出数字孪生城市,希望通过数字化标识、自动化感知等手段建立城市模型,更好地管理城市。

在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布局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升温。根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支出规模为259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7%。但城市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各样的行业应用,都属于智慧城市的整体支出。另外,智慧城市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基础设施、隐私保护、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技术逐渐成熟,政府数据开放、政务云、以及新型智慧城市框架等技术处于上升期。2020年,曲线上新增了孪生市民和政府区块链两项技术,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心正逐步发生变化。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其定位、中心、主体、方式、理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在定位上,从技术支撑转向济社会发展战略引领;在重心上,从城市管理转向城市运营和服务;在主体上,从政府绝对主导转向全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在方式上,从技术单点应用转向技术集成创新发展;在理念上,从治理为主转向治理与赋能双核心,逐步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分级分类部署,千城千面发展

由于城市规模和定位的不同,各个城市的部署和推进策略也存在差异。省级城市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主要瞄准大城市,发挥区域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国际先进的智慧城市。地级城市作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更多强调城市一体化的运行监控和联动指挥,让城市运行更高效、更精准。县级城市一方面要做好基层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聚焦特色产业和应用,发展有特色的智能化应用。新城新区更多是发挥绿地优势,探索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落地。另外,对于一些城市群而言,重点是实现区域设施互通、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产业的协同推进。

举例而言,华东分院曾助力山东省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推进省级、地市级、县级不同层级不同重点的建设实践。省级层面主要出台引导性的政策文件,搭建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一屏观全省,一网管全省”,明确省市县三级责任分工。地市级层面注重特色发展,例如潍坊市构建“城市大脑”,通过数据的“聚”、“通”、“用”,建成强大的数据资源枢纽和能力赋能中心,赋能城市各领域运行,助力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

数字化赋能让城市更高效、更温馨

纵观智慧城市的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其重要。感知设备、物联网终端、信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城市这个庞大有机体的毛细血管和主动脉。城市数字底座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数字孪生模型,它们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往上一个层面,在拥有大量数据之后,还需要进行共享、交换和处理,赋能上层的各种应用。所以,通过“智能中枢”上下连接,形成赋能中心非常重要。

从产业角度出发,数字经济迈向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创新融合,推动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其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利用ICT技术对各行各业进行赋能,大幅提升了城市的生产效率。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规范有序、鼓励创新、协同共治发展的有力保障。

从生活角度出发,身处城市当中,老百姓感受最多的是惠民服务。原来我们需要下载很多APP来办理不同的业务,现在通过对服务入口的整合和服务内容的集成,只需要一个APP足矣。随着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各领域,催生了像“刷脸服务”、虚拟服务大厅等全新的服务模式。服务供给侧融合开放格局逐渐形成,多主体参与也形成了开放协作、用户至上的服务格局,为公众提供一体化、高质量的惠民服务。

从治理角度出发,数字政府围绕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政务协同等领域不断拓展,不断助力政府科学决策、协同联动、高效处置、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以智慧构筑未来城市图景

一是强化建设,释放创新应用价值潜力,推进整体性转变。例如,上海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全面开展数字化变革,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经济方面,重点关注各行各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生活方面,除了让生活更方便、更快捷之外,更聚焦如何破解数字鸿沟。目前,我们的APP也在做适老化应用,并探索如何让残疾人无障碍的使用这些新技术。在信息通信的发展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被忽视。治理方面,除了城市层面之外,如何让基层变得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二是巩固升级,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推进全方位赋能。一方面要强化坚实牢固的城市数字底座,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神经元的建设,拓展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让城市变得更加灵敏。另一方面要建设有机进化的城市智能中枢,包括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边缘能力平台,还有“数据超级工厂”、“算法超级工厂”等,聚焦城市运行的提质增效。

三是规则重构,强化全社会深度参与,推进革命性重塑。数字化转型无论对一个城市、一个行业、还是一个企业而言,都涉及到制度的变革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如何进行职能优化,体制、机制如何破题和创新非常重要。主体不一样,创新的力度就不同。数字化要进一步面向社会领域,突出“社会”属性,以人为本,服务所有社会群体,鼓励全社会参与。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数字”素养,强调全民、全社会的信息化素养、数字化思维,通过学习和教育,让人们更好地享受数字化转型的红利。

上海聚焦经济、生活和治理三个方面,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其中,我们更多关注生活数字化转型,因为这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今年,上海将重点打造11个民生领域的标杆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基本民生,涵盖便捷就医和智慧教育。二是底线民生,涵盖养老服务和民生服务。三是质量民生,涵盖停车、商圈、酒店、早餐、出行、旅游等与生活相关的应用。对未来城市的体验,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运行会在越来越高效的基础上,更有温度。

最后,分享一下华东分院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展的项目案例。华东分院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积极参与多个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及重大课题研究,深度开展政府数字化转型研究,持续提供规划咨询与运营支撑服务。主要业务围绕智慧城市规划、智慧商圈/园区、城市大脑等,包括撰写行业研究报告,协助制定城市顶层设计规划等,助力政府治理更高效、精准、智慧。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36氪企服点评

云计算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云计算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