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周文猛,编辑:韩大鹏,36氪经授权发布。
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已经走进清华大学,目前已开启了自己的课程学习和研究生涯。而在这背后,有关于AI伦理的问题,也再次引发讨论。
“华智冰”比大多数普通学子更聪明吗?而在培养并毕业后,是否清华的学子们也将面临着被比下去的危机?
在与华智冰导师唐杰,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彭爽等人交流之后,新浪科技试图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
想要深入地了解“华智冰”,首先还得从参与研发这一虚拟学生背后的几个主要力量群体展开。
由于“华智冰”的名字中带有一个冰字,同时其联合研发机构中还包括小冰公司这一家企业。这使得外界将华智冰看成是2014年微软推出的小冰聊天机器人的另一个版本。它实现的过程,也只不过是将“小冰”的原始代码Copy了一份,然后重新设计了交互界面,并取了一个新名字。
但事实上,华智冰虽然与小冰机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后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据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彭爽向新浪科技透露,“华智冰”与“小冰”的关联,主要聚焦于华智冰在技术实现时所采用的一套叫做小冰框架的程序研发套件之上。而在此之外,华智冰背后所依托的能力支撑单元,还包括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以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近20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积累与沉淀。
2014年5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中国正式推出小冰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其研发的目标,是通过算法、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创建出一套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框架。
在经过多次的产品迭代升级之后,小冰机器人的用户数以及产品功能不断取得突破——目前用户数已突破6.6亿,研发人员将小冰机器人当中比较通用的程序源码与技术能力进行了提炼,重新命名形成了小冰框架。而基于这一框架,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开始可以快速开发形成自己的聊天机器人产品,并且在继承小冰框架技术能力的同时,可进一步培养并训练个性化的智能机器人。
“基于完整的小冰框架,可以形成各类不同的虚拟人类,这些我们称为AI Instance,而华智冰只是其中之一。”据彭爽介绍,目前华智冰在作诗、写短文章、做音乐以及跳舞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天赋,正是继承了小冰聊天机器人长期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能力等方面学习训练形成的能力。
事实上,华智冰的技术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此。目前,AI正在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如何将华智冰设计成为一个能像人一样思考、学习并理解人想法的机器人,让他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直观、全面地捕捉人们的需求,这成为了目前研发人员思考最多的问题。
以让机器人设计一个特定人员的个人主页为例。当特定人员发出“请给我设计一个个人主页”的指令时,研发团队希望未来华智冰能够达到的目标是,她能够基于这一开放指令,首先理解发出指令人员的脾气和人设,基于此确定出个人主页设计的风格,并通过自主编码实现该主页的最终网页结果,并且能基于指令发出者的修改意见进行适当的优化。
在华智冰导师唐杰看来,在实现上述功能的过程中,人工智能需要完成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过渡,并且形成基于知识和数据双轮驱动的模式,打破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缺乏推理能力的桎梏,这样才能赋予AI更多认知与推理能力。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近20年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的研究沉淀,也将通过智谱AI这一清华系企业,注入到华智冰体内。
据悉,目前已有100多人参加“华智冰”项目的研发攻关当中,有七八十名清华学生,同时还包括一些清华博士生及青年教师参与其中。这些人共同的目标,是致力于将华智冰打造成为一款不仅可以作诗作曲,生成图画,还将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同时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虚拟人物。
超前的理念,近百人的研发团队,集聚清华、智源、小冰公司等优势资源于一体,这使得华智冰从出生,便不同于一般的虚拟人物,引发了外界的超高兴趣。然而,在招致注目的同时,一些顾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不少网友流露出了既期待但是又有些“害怕”的情绪。
悲观的情绪当中,一部分主要担忧的是机器人能力过于强大,最终可能导致自己失业,挤压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另一类则是觉得机器人都可以去上清华大学了,而自己尚且不是清华学子,因此表示担忧。
那么,华智冰正式入学清华大学,这是否意味着华智冰的智力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普通学子,而四年之后,华智冰达到清华学子的毕业水平?是否又会比绝大多数清华学子更加聪明呢?
在彭爽看来,虽然人工智能在学习与迁移能力方面确实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某一机器学习并获得的技能,便能够迅速内化成为整个框架的能力,并且供其他机器学习掌握。但目前人们不必过于担忧他的水平会超越人类。
“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仍处于基础认知阶段,虽然在规模化处理方面具备极强的优势,但是整体也只是在不断地逼近普通人水平,远没达到完全超越人类的地步。”彭爽表示。在其看来,AI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辅助人类开展工作,如何通过AI将人类从更加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多有价值和创造性的内容,这才是AI的目的。
“在经历了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主的AI阶段后,无论你信和不信,人工智能都将慢慢地拥有自我意识,这是我非常坚定的,但这可能需要在50年以后。”在唐杰的介绍中,未来AI一定会具备主体意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只不过在这一趋势到来之前,目前有关于人工智能的法规,伦理等问题也已经正在完善,外界不需要过度担忧。
对于华智冰未来的学习规划,第一年她将通过大量的阅读达到泛读天下书的目的,学习吸收大量语料。第二年希望她能够学习深层知识,挖掘数据中的隐含模式。第三年则希望她能够像人一样进行创新。
“我们希望未来华智冰在多项认知智能上超过人,不仅只是识别图像,还可以写诗、作画甚至于编程。”唐杰称,如果感知智能只是让机器人识别一张图片中的对象,那么华智冰现在就已经能够毕业了。但如果想要从事更多创造性的工作,目前华智冰还只是一个小学生。
“我们希望华智冰在22岁时毕业。只不过对于这一天的到来,目前还需要时间”。
在计算机面世后,其在乘数运算方面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人类,后续也再也没有人会去跟计算机比运算速度了。或许对于清华学子而言,其不一定需要跟华智冰比较谁更聪明,但对于如何掌握并利用AI来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这才是他们需要真正一较高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