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36氪开放日"迎来了自己的三周年生日。3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创业者成长的点滴、经历了国内创业生态的巨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国内创业创新趋势。3年前,大家还在大谈摩尔定律;如今,我们已在讨论如何用贝佐斯定律取代摩尔定律。3年前,微信刚刚发布1.0版;3年后的今天,微信已占据数亿用户的手机首屏。可谓弹指一3年,不晓天地岁月,这是互联网的力量!
3年前的4月23日,我们在车库咖啡举办了第一场活动,正式开启了“36氪开放日”这个活动品牌。根据当时的记录,有276位来自投资创业以及各行各业的观众参加了那次活动,活动可以说取得了极大成功。当时我们开设了创业者交流区、创业公司招聘区以及投资人专区,形式上和今天的开放日还有很大区别。到5月21日的第二期,我们正式引入了创业项目的Demo环节,首批5个项目参加了Demo,其中的沙发吗和途我睿演变为现在的途客圈(已被世界邦旅行网收购)。
第三期则出现了现在已经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的豆果网。发展到10月份的成都开放日,36氪开放日基本成型。随后的活动,我们与创业者一起,探讨如何寻找1000个真正的粉丝、为什么创业更重要的是无所畏惧的追随者、以及我们“36氪开放日”为何要做中国互联网早期产品发布的第一平台。
3年来,239个初创项目通过“36氪开放日”第一次发布其产品,观众人数也由第一次的276人到现在最高单场1600人的规模,共计17000+观众、1600+投资人参加了近29场开放日活动,走过了北京、上海、香港以及硅谷等全球8个城市,1200+项目报名申请。
每当有创业项目跟我们分享通过开放日拿到投资、用户量大增以致服务器瘫痪以及找到合适人才时,我们都在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我们这个平台感到自豪。借此3周年,我们也对这3年参加开放日的创业项目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从团队、融资、估值以及用户量四个指标进行了评估,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数据:
团队:在参加开放日时,10人以下团队占据了近6成;而现在,团队有近7成规模在10人以上,其中50-200人之间的项目占据了15.69%;
融资:由于36氪开放日针对早期初创团队,参加开放日时大部分项目未进行融资或者只完成天使轮;参加完开放日后,现今完成A轮以上的项目占据了65%,其中完成B轮的项目也接近10%,少量项目甚至完成了C轮融资。
估值:通过项目团队给到我们的反馈数据,开放日之前无估值的项目占到近一半;现在估值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则到了近70%,其中5000万-1亿的项目达到了15.69%,超过1亿人民币的项目也有13.3%,还有近6%的项目被收购。
用户量:用户量的变化同样非常明显,近70%的项目在参加开放日时用户量在1万下;如今100万用户以上的项目已达到了20%,其中近8%的项目用户量达到了1000万以上。
这是我们3年来第一次做类似总结,看到这些数据,我的内心非常兴奋,因为它让我看到,“36氪开放日”这个平台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如今,我们正经历新兴领域快速崛起、软件吞噬软件开发,甚至移民云端的发展潮流,36氪也已经不再是3年前大家眼中的一个单纯科技媒体,甚至在当时我们就不仅仅是一个媒体;我们的平台一直在为大家提供各种服务,而刚刚发布的“氪空间”将我们这些年的探索和服务具体化、实体化,接下来,这样的具体化服务将越来越多。
我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微信、下一个Whatsapp、下一个Tesla......!
附36氪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