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萍
北京文化未了局,真是乱成一锅粥。
就在今天,6月18日本应该是以宋歌为首的现任董事会结束任期的日子,但是现任管理层显然无意于让位,开始与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二股东青岛西海岸控股掰手腕,引发公司内斗的升级。
具体是这样的,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和二股东青岛西海岸鉴于目前北京文化糟糕的现状,对现任管理层十分不满,于是想要改组董事会,分别提名自己的候选人进入董事会,但是没想到在董事会上被宋歌等人直接否决。
宋歌等人的反对理由主要为包括:股东提交的临时提案的资料未有授权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资料不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深交所的具体要求等。
资料显示目前宋歌持有公司118.13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生命人寿持有北京文化15.6%的股份;青岛西海岸控股持有11.85%的股份,加上宋歌的任期即将到期,所以最终管理层是拗不过股东的,结局其实早就是注定的。
问题是大股东和二股东意见不一致,在持股比例十分接近的情况下都想要谋求主导权,最终谁能胜出还不好说,濒临退市的北京文化能不能被拯救也充满着未知。
在现任管理层、大股东、二股东内讧之际,文娱商业观察意外的发现了叶宁的身影,其被富德生命人寿提名担任北京文化的非独立董事,这意味着生命人寿力挺叶宁进入北京文化的董事会。
影视圈的人对叶宁都不陌生,他算是影视行业少有的知名职业经理人。在万达期间曾担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AMC 院线董事,是万达院线的核心高管,被王健林点名表扬过。
当时是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王健林称:在此,集团要对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总裁叶宁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扬,年会前已对这三家公司的总经理给予提拔。
可惜刚得到认可不久,叶宁就选择从万达院线离职,加盟当时还处在行业领先位置的华谊兄弟,担任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副总裁,主抓华谊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工作,外界期望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加入能够打开华谊兄弟在电影发行方面的新局面。
事实上刚去的时候,叶宁主导发行的《芳华》和《前任3》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华谊兄弟整体衰败,叶宁在华谊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也不得不于2020年初4月离职,双方的分手并没有很愉快,某种意义上成了华谊电影业务下滑的背锅侠。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叶宁的新动作寥寥,外界仅得知其创业成立了青崧影业,但是做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问题并不甚了解,如今出现生命人寿的推荐名单中,很可能是未来要任职北京文化,重新回归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推荐叶宁等人进入新的董事会,说明生命人寿没有打算放弃北京文化,其最核心的目的应该是有效改善北京文化的经营管理及内控治理,将濒临退市的北京文化重新拉回到正轨上来。
无独有偶,第二大股东青岛西海岸控股也打算拯救北京文化。
因为北京文化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核心管理层收受警示函,公司经营不善,持续亏损,内控问题严重。青岛西海岸控股作为国资背景的平台踩雷这样一家公司,自身也饱受争议。
为了平息舆论的猜测,青岛西海岸控股在《青岛日报》上发文,坦诚投资北京文化的逻辑,主要还是处于业务协同性考虑,希望补齐东方影都的影视工业化制作链条,形成产业协作联动效应,共同擦亮青岛的影视文化招牌。
所以2021年初,西海岸控股针对北京文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投了反对票,随后建议北京文化聘请国内排名前三的会计师事务所以提升公信力,并对改组董事会等治理机构提出股东意见,这足以表明西海岸控股对改善公司现状的诉求。
文娱商业观察认为这是好事情,当原来以宋歌为首的核心管理层将公司带入到奔溃的边缘,需要有人站出来重新组织团队接管公司,至少证明北京文化还没有被完全抛弃,但是当下和改组董事会一样迫切的还有确定实际控制人。
没有实控人意味着这家公司是一块无主之地,如果第一、第二大股东稍微有一点不和就会陷入无止境的内耗阶段,会把北京文化的最后一口气给消耗完,那个时候就真的没救了。
各方陷入了大乱斗的状态,都想要谋求管理层的控制权,说明北京文化还有一定的价值。
文娱商业观察此前曾专门分析指出 《深渊之下,北京文化手里的三张牌》,深陷漩涡的北京文化还有三张牌,一张是宋歌,只要宋歌还在上市公司实际任职、负责核心的电影业务,北京文化就仍有一丝转机;另一张牌是北京文化主控的《封神三部曲》,如果上述重磅电影仍在北京文化手中,2021年北京文化有迎来业绩爆发的可能;
如今看来宋歌是注定要走了;而《封神》三部曲已经6亿元转让部分投资收益权,如果董事会争斗不能短时间结束,系列电影上映的可能性就大降。
痛失2张牌的北京文化现在只有青岛西海岸控股这一张底牌了。如果青岛国资委想要以北京文化为据点进军影视行业,打造东方好莱坞的产业蓝图,那么会竭尽全力避免北京文化被退市,这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挽救自己投资损失的唯一办法。
文娱商业观察认为,如果青岛西海岸控股能够取得北京文化的控制权,清理旧疾,重新把青岛国资的资源注入到上市公司体系,就像唐德影视、慈文传媒那样,经过几年的调整恢复再慢慢发展,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