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ID:idxgh2013),作者伍雩,36氪经授权发布。
作为每天在通勤途中花掉两个小时以上的大都市上班族,还有什么工作条件,会比「弹性工作制」更具吸引力呢?
毕竟,这种既可以躲避早晚高峰,又能方便个人生活安排的上班方式,实在是求之不得的美差。
各大公司的招聘启事中,「弹性工作」常常会被加粗高亮,是一项可以和「无限量零食供应」「办公室有猫」并列的福利。
▍互联网公司招聘启事一则
不过,你真的以为这算是什么好事吗?
事实上,弹性工作制自其诞生之始,就并非为你打算,更不是什么公司福利。
与左翼政治运动争取来的 8 小时工作制不同,弹性工作制是一位德国企业家拍脑袋「下大棋」的产物,其初衷是为了迎接未来工业生产的宏伟远景,绝非照顾白领工人。
这位「弹性工作制之父」名叫威廉·哈勒,是一名机电仪器制造商。1960 年代,他亲眼目睹了西德经济奇迹,从此深信德国式的中小企业精工生产将成为未来工业的方向,美国式的流水线大生产即将被淘汰。
▍威廉·哈勒(Wilhelm Haller,1935-2004)
相比美式流水线把每个工人当成流水线零件,德式精工生产的特点,在于技术工人的培养及其主动性。
哈勒由此认为,现有工业组织中那些僵硬的规定,将不适应于未来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而头号的僵硬元素,就是工作时间。
为了实现「解放生产力」的宏伟目标,哈勒率先提出并在自己的企业中推广了「弹性工作制」:只要按时完成给定任务,或是满足既定时长,便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
当然,生产工具也要跟上:为了监督工人,哈勒专门发明了一种工作记时工具。工作可以灵活,却绝不能偷懒。
不过,哈勒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企业家们不久就发现,「弹性工作制」其实并不适用于要求人员高度配合的工业领域,弹性的结果只能是生产流程陷入混乱。
▍上世纪中期的汽车生产线
反倒是如律所、科技公司这些偏重高技能、独立工作的企业,自由安排上班时间能有效缓解员工通勤压力,并不会降低工作效率。
于是,「弹性工作制」在这些服务行业逐步推广开来。被「弹性」的对象,也很快也由工作,发展为人员和地点,包括兼职、错峰上下班、远程办公等等工作模式创新。
到了 1990 年代,弹性工作制得到越来越多企业乃至国家政府的欢迎。
不过,其主要原因,并非企业老板或政府官员关怀员工的善心,而是它能带来的实际利益。
据当时的经济学研究,弹性工作制可以增强生产灵活性、满足不同人群对时间配置的偏好和促进分工经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力和工作效率;甚至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在经济衰退时更有利于企业恢复盈利能力。
目前,欧美国家约 40% 的公司采用了弹性工作制,在中国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
1994 年,劳动部就曾下发文件要求推广「不定时工作制」。目前,采用弹性工作制的公司在地理上以深圳、杭州居多,在行业上则是以互联网行业等新兴工种居多。外企仍要比国资企业更流行。
时至今日,最积极推广弹性工作的国家要数日本。
日本政府从 2000 年起,不断扩充实施「裁量劳动制」的法定行业范围,希望以此扭转日本职场文化中拼命加班、甚至为加班而加班的风气。
▍加班文化是日本居酒屋盛行的部分原因:如果准点下班回家,会被家人会认为工作不重要、岗位不重要。职场男宁愿下班去居酒屋吃吃喝喝,假装自己在加班。
在这类企业中,公司不规定指定的上下班时间,而且不论实际工作时间长短,均按事先约定的工时发工资。
到 2012 年,使用各种弹性工作方式的日本员工已经达到 54.7%。包括丰田在内的很多大公司,都允许灵活安排工时,仅需每周到公司出勤固定的时间。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报告也显示,使用弹性工作的员工,对工作时间变化感到满意的员工比例高于所有受访者。
不过,日本的弹性工作制的推广并未受到广大劳动者的欢迎。
2018 年年初,日本政府打算修改劳动法,进一步扩大「裁量劳动制」的适用范围,结果多地爆发街头抗议,最终逼得安倍首相宣布暂时搁置。
▍2 月国会辩论期间,日本多地举行游行抗议
看似员工福利的弹性工作制,为什么会不受欢迎?
因为,弹性工作制不仅并非主要为员工着想,更未必是员工的福音。
在日本政府和企业主看来,「为加班而加班」的职场风气并未带来效率的相应提升,员工们却纷纷领走了高额的加班费。
「裁量劳动制」的实质,就是用固定工资买断加班费,让员工知道,过度加班毫无意义。
在参与抗议的职员看来,弹性工作制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可能导致员工被庞大的工作量压得不得不加班,结果还拿不到额外补偿,甚至会引发过劳死。
▍日本的过劳死多发在白领阶层,基本不是单纯的体力负担,而是由长时间的劳动和精神上的压力所致。因为劳累,上班族在地铁补觉的情形更是普遍。
虽然日本政府的官方数据显示,弹性工作制的员工劳动时间较普通工作制有所减少。不过,这份数据却被发现一堆错误,如「1 天加班 45 小時」或「最忙月份加班 0 小時」,调查方式也不严谨。
▍由于错漏百出,安倍被迫向国会道歉
日本员工们普遍的感受是,实行弹性工作以后,总工时反而变长了。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大企业中也很常见。
尤其是推崇狼性文化的互联网企业,绩效激励往往强调员工的组织承诺与忠诚度,实质则是时间上的无限投入。
在这种特殊的职场文化下,个人无休止的加班被认为是自主意愿,弹性工作制也就变成了不限时工作。
一般来说,弹性工作制的确可以让你睡个懒觉、躲过早高峰。
但是,要早退就不那么容易了。此类企业很容易形成「可以晚来,不敢早走」的团队气氛,总的工作时间绝不会减少,睡懒觉也只是对夜间加班的补偿而已。
当然,各国政府都很贴心地作出了防止过劳的规定,如中国的《劳动法》规定,即使是弹性工作,平均每日加班也不得超过 3 小时。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规定很难得到实行,因为愿意为此跟公司较真的员工,往往也丧失了在公司晋升的前景。
尽管有着这些问题,弹性工作制带来的时间自由,毕竟可以大大提高个人安排时间的自由度,尤其规避早晚高峰的功能,对人群恐惧症患者更是极大的便利。
▍日本车站为帮助早高峰乘客上车专门配备了工作人员
不过,这些便利却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比如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从业者,目前平均月收入还没过 4000 元,加班工作挣加班费对他们而言并非坏事。不少地方的蓝领甚至希望突破劳动法的限制,用更多的超时劳动换取更多的收入。
即使不考虑收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更偏好固定工时制。
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在招聘网站上开展一项调查,他们向应聘者提供一个与他们现在收入相同的工作,有两种工作方式供选择,传统的朝九晚五固定工时,或者随机提供的更灵活的方式。
在 7000 名被试中,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朝九晚五,尤其是那些自我评估自制力不够强的被试者,更愿意受到外部条件的约束。
而且,相比灵活的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地点更受重视:被试很少有愿意为了灵活工作时间损失收入,但是他们愿意放弃 8% 的工资来获取在家工作的自由。
更强烈的反差在保证自己的闲暇时间上,被试甚至愿意损失 20% 的工资来避免老板打扰他们的夜晚和周末。
▍法国通过「离线权」法案以保障员工下班后的生活质量
弹性工作制另一项公认的好处,是有利于有家庭和子女的员工,尤其是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
日本调查发现,灵活的办公方式可以帮助女性更好的完成社会、企业和家庭等不同方面赋予她的角色任务,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在劳动市场上的参与率。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对女性的便利,很可能同时扩大了男女的薪资差距。
在德国,女性采用兼职或是弹性工作的比例是男性的四倍。Hans Böckler 基金会的研究人员 Yvonne Lott 比较了德国 2003-2011 年男女在三种不同工作制中的收入情况,最终发现弹性工作和自主安排时间组别中,性别差异都要更大。
最可能的解释是,男性可能会利用灵活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投入更多的有效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而拥有这项便利的女性,则要主动或被动地迁就家庭,承担家务劳动。
▍日本的劳动报告表明,双职工家庭中的女性几乎承担了和全职太太一样多的家务劳动。
不过,经济学家们也发现了一则普遍适用的规律:家庭中收入较高的一方,其收入往往与家务劳动时间呈反比。
根据麦肯锡最近的调查,越是有志于追求事业、有着更高收入预期的女性,越可能拒绝弹性工作的项目。
当然,在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选择一份朝九晚五、公认稳定的工作也未必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一不留神,你就可能遇上领导的改革创新:
▍2017 年 11 月,贵州省清镇市发文,从 11 月 1 日起至 2018 年 5 月 31 日,在全市 9 个乡镇部分岗位推行 22 天工作时制改革试点工作
参考资料:
Lott, Yvonne. Costs and Benefits of Flexibility and Autonomy in Working Time: The Same for Women and Men? Wsi Working Papers, 2015
Mas, Alexandre, and A. Pallais. Valuing 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 Working Papers,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