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45区(ID:block-45) ,36氪经授权发布。
你以为区块链是一面人性的黑镜,一把欲望的利刃,一场众声喧哗,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但它其实是折射出不同光晕和色彩的棱镜。
和其它所有江湖一样,这里有乌合之众,也有徒步穿越荒漠的精神侠客。
当然,还有藏在人性这袭华丽长袍下密密麻麻的虱子。
今天,我们罕见地将镜头对准其中的一群神秘人物:他们身处所谓的“国家队”,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着迷,几乎与投机绝缘。
他们似乎在刻意回避这个躁动不安的市场,但又承载着外界最多的好奇心。
这些为“国家队”卖命的区块链从业者身上,究竟能解读出多少来自“国家”的讯息?
“上海地铁挤得人神情恍惚。”接受45区采访时,为一家知名国企区块链小组服务的陈言武神色疲惫。
“太累了,需要休息。不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休息,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比如躺在床上。”问及下班以后的爱好,他如是说。
该公司正在做联盟链研究,他主要负责fabric的定制化,去掉一些没有用的特性加上符合公司需求的插件。
“虽然不是常态,也难免会遇到二十四小时都在改bug的事,没错,做梦都在改。”陈言武告诉45区,除了早上在线安排工作任务,偶尔看一点游戏攻略调剂一下,一整天都在敲代码。
千里之外,马云一句“如果大家错过了30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广为流传。
现在在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工作的许穆(化名)曾就职于贵阳一家区块链公司,他坦言“一天的时间不得不劈成四块”,赶鸭子上架,担当全能。
开发写代码占去四分之一,时不时需要运维,还有区块链框架设计,有时还会被约去应客户需求科普区块链解决方案。
这种生活,基本是“国家队”区块链从业者的常态。清晨苏州高铁里没有那么多人,小V留着小胡子戴着耳机,一副方框眼镜,一年四季维持不变的白色衬衣和黑色裤子标配。他是苏州同济金融科技研究院的区块链工程师。
该研究院由苏州高铁新城政府和同济大学共同创建。
电梯门打开,走过前台。一眼望去,整个办公空间都充斥了噼里啪啦敲键盘的声音,每个人的脑袋出现在两台显示屏后面,桌子上堆了撕开包装纸还剩残渣的薯片和一大摞书。
他打开手机里的钉钉签个到,随即就以一种陷入黑色转椅的姿态投入代码世界。
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公链正在紧张收尾中,在这之前,小V完善更新了基于go语言的国密算法代码库和支持国密算法的Hyperledger Fabric版本,和许穆类似的是,他也要担当全能。
不过,这种“全能”也让许多“国家队”成员感到身心俱疲。陈言武对45区表示,尽管忙忙碌碌,但公司整个项目推动得比较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去年,面对越来越繁杂的工作项目,许穆终于考虑选择一个职能分布更为专业的企业。
今年,他加入了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该研究院是贵阳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承建单位。
转型成为产品经理后,他只需要专心于方案设计以及客户沟通。“部分东部信用城市的构建需要区块链来解决一些问题。”他对这样的生活显然更满意一些。
比起草根创业公司谈到区块链的信心爆棚,45区注意到,“国家队”一线工作者的态度要低调和理智得多,甚至有些声音还传递出犹疑的讯号。
看到媒体大肆报道,陈言武始终觉得舆论有些言过于实。
“区块链技术还正在萌芽生长,如果过于渲染可能会捧杀这项技术,IT史上有很多曾经被认为大势所趋但最后昙花一现的技术。”他说。
许穆则对45区表示:“区块链与其它技术相比,有其特殊性。很多时候技术的发展是由于社会有亟需改变的问题,但是区块链技术是先引起广泛关注之后,大家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样的技术放入场景并且来改进现状。”
他更倾向于认为,区块链技术会和大数据一样归为一种工具。“以后的区块链可能会成为一个大机构技术部门里面的分支,回归到应用场景,解决某一行业的某一痛点。”
“区块链技术整合了几项互联网技术,但仍旧是隶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并且依旧运行在软件+硬件这个信息时代的逻辑之下,说成是‘划时代的技术创新’是否过于牵强?”来自“国家队”一线券商的一位技术人士看到周围同事的蠢蠢欲动,流露出一丝不屑。
他为45区举了这样的例子:“想想那些曾经让大众的感受到技术创新的词汇:AI、VR/AR、云计算、物联网,这些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创新应用,发展至今难以谈及颠覆互联网,他们都是互联网家族内的创新而已。”
“区块链有两个属性,一是技术属性,一是经济属性。但我发现许多人都用经济属性去解释技术属性,用技术属性去解释其经济属性,我觉得这不是合理的。”尽管身处这样的信息洪流中,他仍然用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这项新技术。
“央行做国家数字货币,其实也不是只参考区块链一种技术,而是综合采用了许多方案,比如说微信和工商银行的技术,大家一直在讨论哪种方案更好,区块链更像是‘选民’之一。国家队更多地是站在解决某个真实问题的角度去实验和开拓,而不是概念先行。”杭州一家身具央企背景的区块链机构不愿具名人士对45区坦言。
“屁股决定了立场”,在45区采访的数位来自“国家队”的一线从业者中,绝大多数都对区块链表现出“不应该过分妖魔化”的态度,的确也值得引发思考。
究竟是“国家队”的体制背景,让他们更趋于保守?还是在这股“人人皆是新人”的区块链浪潮中,他们的学习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变化?
这或许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至少“国家队”本身对于区块链的界定依然只倾向于是“一项技术”。
就在民间人才一位难求的同时,这些体制内的从业者似乎并没有充分享受到这种薪酬的红利。
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经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2017年11月之后,与区块链相关的岗位平均招聘月薪达到2.58万元。
热门区块链人才如工程师、技术总监等,年薪多在30万以上。还有传闻说,进入区块链公司,薪资水平对比同类互联网技术人员,工资要是后者的3~4倍。
国内某知名大学通讯学院研究区块链技术工程的一位学者对45区分析,区块链职位招聘中薪资是存在巨大泡沫的。
他将招聘技术从业者的公司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急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巨头公司,但是即使是这些科技巨头,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有限的。第二种,是一些公司面对错过大趋势的一种恐慌,因此投入财力和人力,为未来做点打算。第三种是蹭热点的公司。很多公司只是为了硬凑上区块链这三个字得到更多关注。后两种公司虚抬了区块链薪酬市场的价格。”他如是说。
据45区调查,许多“国家队”的区块链行业工程师薪资其实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夸张,维持在正常水平,根据不同工作经验在10k以上,但并非达到互联网的3-4倍。
就以45区接触的一个区块链底层平台及应用开发的公司为例,可能需要普通算法工程师,其中需要掌握共识、数据同步、通讯协议等,密码学工程师以及智能合约工程师。
尽管区块链工程师的需求很大,但许多程序员表示其技术并不复杂,潜在的提供者很多。
小V告诉45区: “区块链技术的门槛并不高,区块链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技术,而是依托一些现有技术来实现一些新的功能,比如P2P网络,哈希函数,智能合约等,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一种新的思维逻辑架构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技术开发并不需要掌握某种新的专业技术,其中密码学的部分可能最难吃透,但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积累的经验和主动学习能力”。
45区获悉,区块链开发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的资深人才对于区块链开发也是有先天优势的,但也并非硬性条件。
“以自我为例,小白一名,上班忙里偷闲翻看区块链资料。一周前还不知道什么是‘私有链’。现在理解了比特币及以太坊去中心和挖矿原理,会用Solidity粗略编写SmartContract,正在阅读以太坊源码。现在看到一个白皮书就明白它大致要怎么来实现。”一位中国移动的程序员对45区表示。
至于是否考虑要跳槽到区块链行业,他认为有待观察。
区块链行业真正的门槛主要还是认知问题。区块链联合发展组织顾问王彬生称,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不太厚,发展也不是很深刻,很多程序员一看比特币、以太坊的白皮书,就知道怎么写了。
行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会写代码的人很多,但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的确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