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客户关系管理(CRM) >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转载时间:2021.08.31(原文发布时间:2021.05.12)
17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0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Yuki,36氪经授权发布。

上个世纪美国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看法,“随着传媒业发展,信息量增大会使得不同层次的人们接受信息更平等”。

但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证明,不同阶层的人对于信息是选择性接触的,他们接触的信息内容领域、信息量的差异,导致知识鸿沟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输送的海量信息,反而加剧了阶层分化。

我们要避免被分化到落后梯队,就要在信息源上掌握主动权。

一、思维和观念在被摄入的信息塑造

早上醒来,打开社交平台或者新闻软件,开始刷社会新闻或者娱乐消息。

饭后开始工作,电脑上弹出小窗口,忍不住点进去看了一会儿。

工作累了,打开短视频APP看几分钟搞笑视频,顺手刷个朋友圈。

睡前再刷一下新闻软件,或者在社区聊会天。

你的日常,是这样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信息已经像水流一样渗透进入生活,碎片化信息把大多数人团团包围。

根据《泛内容消费趋势报告》,当有短暂的空闲时间时,网民在手机上最习惯的三个行为是看新闻资讯,刷朋友圈/微博,以及看短视频。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泛内容消费趋势报告》

在哪里看新闻资讯?调查显示,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超过80%的网民的新闻来源是社交平台,而非专业新闻平台。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而人们在短视频平台看什么?

70%以上的网民看的是搞笑段子。女性偏好美食萌娃,男性偏好猎奇挑战,以及帅哥美女。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不论一线还是四线城市,上床不刷手机直接休息的人都是最少的,在三线城市,有20.1%的网民会刷46分钟到1小时。在四线城市,有7%的网民刷两小时以上。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低质量的信息源消耗掉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已经不是个新鲜话题。但它的实际影响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Twitter和Medium的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说,“我们摄入的信息和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一样重要,它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如何理解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信息影响的不仅是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内浪费的机会成本,甚至影响眼界、思维、收入、阶层。

二、垃圾食品吃太多身体会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再缺乏信息源,而是面临信息超载的环境。

《哈佛商业评论》撰稿人迈克尔西蒙斯认为,这会给个人带来四种危机:

1)内容冲击。

当越来越多的低质量内容出现,有价值知识就会被淹没。

比如,你想学习新技能,去搜索关键词,却会弹出来一堆无效信息。

你看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保存,刷新一下它就会被新的内容覆盖。

2)回音效应。

你在网上加入一个圈子,会不断强化共同认知,而排斥新的观点。

微博环境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不论是追星圈、文化圈还是女权群体,大家倾向于关注和自己观念一致的人,从圈子内获得信息,排斥圈子外的观点。

后果就是,个人的思想会因为信息源受限而变得片面和狭隘。

3)持续分心。

那些搞笑视频,随时可能夺走你在工作上的注意力。

4)信息强迫症。

因为害怕错过信息,而不停地查看手机。

因为损失厌恶的心理,人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但实际上每次获得的有效信息能有多少呢?还是在无意识中接收了许多垃圾内容?

这样的信息环境影响着所有人,但是更高阶层的人,能够通过行动对抗这种环境,高效获取有价值信息,在思维和习惯上和普通人拉开差距,使阶层进一步分化。

三、信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眼界和思维,在精神上实现“阶层分化”

像薯片和可乐的制造商们一样,社交平台的创始人,也不是不知道这种容易让人上瘾的产品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facebook 前高管Chamath Palihapitiya在反思社交媒体的影响时说:

我感到巨大的罪恶感,即使假装说“可能没有任何真正的坏的意外的后果”,我想我们在内心深处都知道,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那么高管们自己的媒体使用习惯是怎样的?

《广告周刊》首席执行官Jeff Litvack:

将阅读时间分为两部分:一般新闻(15 - 30分钟)和行业发展(15分钟用于出版,另外15 - 30分钟用于广告)。

“我的一个习惯是,我会点击一篇文章,如果我很忙,我就会添加书签,然后在周末的时候读。”Litvack说,“我用电子邮件作为我寻找新闻和文章的主要方式”。

Truco Products首席执行官Lisa Walsh:

订阅每天和每周的电子出版物,通过标题了解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还会浏览社交媒体——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看我关注的人、品牌和公司发布的新闻。”

Gyro首席运营官Adryanna Sutherland:

主要看《纽约时报》、《财富》和听播客,用碎片化时间通讯或者听新闻,但不用社交媒体。

“我的通勤时间通常在接电话,”Sutherland说,“如果没有电话,我就听NPR(新闻网站)。”

高管群体,包括社交平台的创始人,也深知这些成瘾性内容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在用“规律”的媒体使用习惯来避免。

而且有一个共同特点——使用网络媒体的目的性非常强,不论是听新闻还是读在线周刊,哪怕是使用社交平台,也是带着搜集信息的目的。

因为他们寸时寸金。

这也就是我想说的,这并不止是一个媒体使用习惯问题,背后是目的导向不同。

虽然微博、抖音、快手本身会让人上瘾,但如果你有一个价值千万的目标项目,那么你浪费的每小时都有高昂的机会成本,这会帮助你克服眼前的惰性。

反之,如果你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这些能带来短暂快感的内容,当然是摸鱼的第一选择。

出于打发时间的心态接受网络垃圾内容,这些内容又会形成信息茧房,阻碍你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差距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拉开,信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眼界和思维,在精神上实现“阶层分化”。

四、打造自己的独家信息矩阵

控制自己的信息源,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有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方向,不论是兴趣还是工作需要。这时你才是主动的内容消费者,而不是一个任由媒体算法喂养和塑造的人。

当被社交媒体吸引时,也会意识到“这和我的目标不一样”,从而下决心改变。我们寻找什么样的信息渠道,培养什么样的浏览习惯,都是在为这个目标服务。

WonderDesign联合创始人刘少楠将获取信息的渠道分为几个层次:

  • 信息粒:刷微博/朋友圈/新闻

  • 信息点:阅读文章 / 杂志

  • 信息块:阅读一本书

  • 信息流:和睿智的人交谈

  • 信息源:理解定理 / 定律(因为和本文信息渠道的定义不同,在此不作讨论)

我们能接触到的所有信息源,总共可以归为上面这几类。那么哪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渠道?知乎答主@刘十九分享了评估输入信息价值的两个维度:

  • 可以经受住多久的时间考验(Duration of time)

  • 平均每页含有多少智慧,或智慧的密度(Wisdom per page)

将这些画到一个图上,两个维度分别作为横纵坐标,汽泡的大小是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很多人的信息输入方式可以归结为下图。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很多人习惯刷朋友圈、公众号、短资讯、娱乐节目,因为这些价值含量低的“信息粒”短小易读、理解成本低,但具有深度价值的文章、书籍、交流等“信息块”、“信息流”却被忽视。

这是一种低效的信息输入方式。

更高效的信息输入,应该把时间花在更有可能产生价值的渠道上,像下图一样。领英之前也为大家总结了一些优质信息渠道《有哪些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源值得推荐?》。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写在最后

如果不寻找优质信息源,你的三观和思维就会被算法限制到平均水平。而改善身边的信息环境,实际上是一个重塑自己的过程,划一下重点:

  • 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方向。

  • 寻找优质信息渠道。

  • 克服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培养规律的媒体使用习惯。

如果难以克服惰性,那就再送你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子,首先要表现得像它的样子,这时你的态度和行为会跟以前相比有根本的不同。”

所以,不妨用更高阶层的态度对待自己:你的时间价值千万,还舍得浪费吗?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高手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要成为一个被算法喂养的人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客户关系管理(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