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被繁琐工作程序所累?你需要跳出来想想背后的愿景 >

被繁琐工作程序所累?你需要跳出来想想背后的愿景

转载时间:2021.08.18(原文发布时间:2017.11.13)
23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3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博士的心理实验室”(ID:drjpsych),作者:J博士;36氪经授权发布。

1、数据科学家的烦恼

今年四月,J博士成为了一家大数据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准确地说这一行叫Business Analytics,行业内的人喜欢称自己为“数据科学家”),从事着技术感十足的大数据分析工作,这对于长期浸淫商学院的我简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在自己经历的各类企业咨询项目中,在这里我第一次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成百上千行的程序代码分析各类商业问题,也就是说,玩玩电子表格或画画PPT就能解决问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起初来到这家公司,除了认为大数据分析是一个代表未来的行业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感觉编写程序这件事很酷,毕竟身边的小伙伴基本投身了金融和咨询行业,我为何不学点他们听不懂的算法和程序代码,然后在聊天时吓唬吓唬他们。事实上我在入职的前三个月就实现了这个目标,当同学们问起我在新公司的工作经历时,我会向他们展示电商网站推荐产品时背后的算法逻辑,或是分享一下处理几亿行数据的感受,可能是我依旧善于吹嘘,“太酷了”是他们听完后最多的反应,看上去我的确学会了一项酷炫的技能。

除了向不明真相的小伙伴耍酷,编程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当你面对一个商业问题时(比如计算一个App的日活跃用户数),你需要思考使用数据中的哪些变量,如何实现表的关联,如何在程序上定义“日活跃”,需要将结果汇总到什么粒度上等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你还需要非常仔细,哪怕少半边括号,计算机都会送你一个鲜红的ERROR。总的来说编写数据分析代码是一个非常强调“怎么做”的工作,就像给你一道高中数学题,你需要用正确的方式获得正确的结果,而我每天便是在探索一道又一道编程题中度过。

编程序很像做高考数学题,每道题都会有正确答案,并且你用不着像等待自己的商业决策开花结果一样检验它的正确性,错误的程序会马上送你一个错误的计算结果。

直到某一天,当我正在思考某个算法如何实现时,老板突然问我:“你说说看,为什么这些用户使用App的活跃度每个月都在下滑?”听到这个问题时我瞬间哑口无言,感觉失去了曾经的商业顾问气质,这些结果的确是我亲手计算的,但我在计算它们时都在思考“如何计算出这个结果”,而不是“这个结果为什么发生”(哪怕只是猜想),但后者才是公司的管理者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只有明白了影响人们使用App的因素,营销人员才能开展相应的措施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很明显,这些与商业更接近的“为什么”被我在写代码时长期抛诸脑后。

那天开始我意识到,编程这个逻辑缜密,讲求细节的工作会让我们的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代码上,这能帮助我们写出正确而高效的算法,但另一方面,我们很可能因此被淹没在几千行的代码里,忽视了算法背后更重要的商业问题。事实上,程序在数据分析中只是计算的工具,无论是咨询顾问还是公司的管理者们更关心的是数据背后的商业意义,他们需要知道的是为什么App活跃用户数会下降,什么因素导致方便面成了市场萎缩最快的快速消费品类,华为和小米增加线下门店的数量意味着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战略。

这便是数据科学家们的困境:代码让我们忘记用更大的格局思考问题。记得公司的高层在入职的第一天讲话时给我们强调:“不要忘记思考程序背后的Big Picture。”原来这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关于“思考的格局”的问题。

2、大格局思考的心理学意义

对于我们常说的思考问题的“格局”,心理学上的概念叫解释水平(Construal Level),它指的是人思考问题时的抽象程度。当我们使用抽象的方式理解某件事时,我们处于高解释水平的状态,也就是在用“大格局”思考问题,当我们使用具体的方式处理信息时,我们则处于低解释水平的状态,即用“小格局”思考问题。

如果给你出一道小学作文题,让你描写一位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的样子,高解释水平会让你把这个场景抽象地描述成“他很开心”,而低解释水平会让你把这个场景具体地描写为“他在草地上和小伙伴踢足球”;如果你在和女朋友计划一场未来的旅行,漫步云端的女票可能对这次旅行的想象可能是“去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而脚踏实地的你想的却是乘哪班飞机、订哪家酒店以及具体哪天出发;如果你是一名公司的管理者,高解释水平意味着你思考的是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愿景,低解释水平意味着你在考虑公司明天应该在上海的哪片区域展开地推。

你或许会发现,高解释水平意味着“务虚”,比如公司领导层周一早上与具体业务无关的讲话,而低解释水平意味着“务实”,它具体得能直接指导你的行动,比如修改程序代码上的错误。关于解释水平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当人们的解释水平较高时,他们会倾向于思考做一件事的价值,即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在三、四线城市铺货?),当人们的解释水平较低时,他们倾向于思考做一件事的手段,即怎么做(我们要如何把货铺到三、四线城市的商超里?)需要注意的是,高解释水平与低解释水平是相互权衡的关系,我们很难同时用这两种视角思考问题。

对解释水平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是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它指的是我们对自己身处的时间、空间、社会关系、现实状态的感知。研究者们发现当我们在考虑一件未来发生的事(v.s.现在发生的事),瞭望远处的一处景物(v.s.近处的景物),考虑别人(v.s.自己)或想象一件不太可能发生的事(v.s.很可能发生的事)时,我们的心理距离都会提高(v.s.降低)。心理距离这个概念的奇妙之处在于,虽然听上去时间、空间或社会关系的遥远是完全不同的事,但人感知它们时的状态是一致的,计划明天的事好比眺望远方的地平线,而考虑当前的工作好比观察眼前的一棵树。

被繁琐工作程序所累?你需要跳出来想想背后的愿景眼前的树会降低你的心理距离,远方的地平线则会提升你的心理距离。

当心理距离上升时,我们的解释水平将上升,当心理距离下降时,我们的解释水平也将随之下降。在一项研究中,当研究者让参与者制定他们未来的学习计划时,如果是制定一个月后的计划,参与者们会用“在学校好好表现”“听老师的话”等比较抽象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未来的行为,如果是明天的计划,参与者们则会给出更具体的描述,比如“读心理学课本的第三章”或“晚上在自习室待到10点”。你可能会觉得在计划遥远未来发生的某件事时,我们抽象地描述它并不奇怪(毕竟你在计划一年后的夏威夷之旅时不会最先想到飞机的航班号),但同样抽象的描述在我们考虑一件发生在远方(比如美国)的事或者一件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时(比如马里奥挖个管道从东京钻到里约)也会出现。

回到数据科学家们的问题,“淹没在代码里”这样的现象便不难解释。当我们在为实现一个算法编写程序时,我们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把眼前的这个需求编出来”,同时我们的目光一直盯着界面并不友好的编辑器,这时我们的心理距离极低,自然只能用更低的解释水平想问题。但对于一名公司的高管,他平时做的事可能是站在陆家嘴某写字楼顶层的咖啡馆远眺上海的繁华,然后思考“三年后我们也要有一栋自己的办公楼”,此时这些关于未来的概念以及眼前开阔的空间自然会提高CEO们的解释水平,让他们用更加战略的眼光看问题。

3、小员工也要有上帝之眼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用高解释水平思考问题是不是总是比低解释水平好?当然不是。公司的高管当不会希望一个程序员整日将人类历史、中美关系或滴滴的并购战略挂在嘴边,而不好好优化App的底层代码。在计划一场旅行时,女票也不会喜欢你整日谈论曼哈顿的繁华、圣托里尼的浪漫、或是台北的凤梨酥,却在最后一分钟还不知道该在哪家网站订机票。提升思考格局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帮你更有效地完成手头的活,而是在于它能给予那些平日专注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无暇看得更远的小伙伴们(不是每个人都是公司的CEO、战略咨询顾问或者社会评论家)一个遇见广阔世界的“上帝之眼”。

网络写手和菜头曾在他的专栏中写过一篇题为《大公司里的幸福时光》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到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大公司给你带来的价值并不是它能让你在整日无休止的加班中获得成长,相反,忙碌可能是出于很多与成长无关的因素,比如你的职位低、或你做的事没什么价值,只能用忙碌麻痹自己。大公司对于你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在行业中的地位与成熟的运营流程能给予你一个很好的用于观察和思考的平台,比如通过公司的业务观察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或是思考当你离开公司给予的平台时,你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当我意识到写代码这个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时,我做了一点调整。我开始在每完成一个任务后,给自己留出一小段时间思考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我的工作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是什么?它能给客户提供什么价值?团队里的其他小伙伴在做什么?如果我是管理者,我今天会把工作推进到哪个程度?我相信这些问题能让自己跳出浩繁的代码,“航拍”整个项目的全貌。正如和菜头所说的,“如果你是以打工者的心态去看大公司,那么你看见的全是压力和麻烦;如果你是以老板的心态去看大公司,那么你看到的全是学习机会。”而他在这里所说的“老板心态”,正是那种能暂时脱离日常事务,用更高的解释水平审视自己的工作的状态。

被繁琐工作程序所累?你需要跳出来想想背后的愿景一部手机诞生的背后是手机品牌商与无数供应商的分工协作,如果你在苹果公司的某个岗位上工作,是否大格局地思考过iPhone背后的产业链构成?

一些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作为刚入职的员工,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买家,画好PPT,或者写出高效的算法,大格局思考对我则没有太大意义,毕竟我现在还不需要管理团队,也不需要为公司指点江山。我无法引用数据或者研究来证明这样的观点的短视,但即使是通过有逻辑的推理,我们也能看到即使作为entry level,用更大的格局思考对于我们有三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格局思考让我们为未来成为公司的管理者做好思维上的准备。你可能会在入职的前几年忙于编写算法或者制作汇报PPT,并没有机会涉足更高层的管理事务。此时你有两个选择:当你升职为管理者后,开始学习你老板曾经做的这些事;在入职的前期未雨绸缪,即使不亲自指派团队成员干活,也能在思维上明白你应该如何激励团队,如何管控项目的时间截点,如何为客户设置正确的期待。大格局思考的意义无疑是为你铺平第二条路,然你带着运筹帷幄的思想拥有一个几十人的团队,而不是在你开始着手管理后,才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去亲手写代码。

其次,大格局思考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让我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拥有更丰富的谈资。试想一下,如果你与某位妹子第一次认识,她让你向她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工作,你会怎么说?“我是个数据科学家,平时的工作就是编程序,负责计算优惠券为客户带来的利润”这个回答中规中矩(我的意思是,面试官会喜欢),然而,如果你曾经思考过你编写的每套代码背后的商业逻辑,你的回答可能是这样的:“你逛天猫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它发到你手机的优惠券很符合你的胃口,感觉它知道了你太多秘密?我平时就是那个设计程序来吸引你们买买买的坏人。”如果你在撩妹,是不是第二种回答更有趣些?而这样的“有趣”,只有当你看到程序代码之外的故事才能实现。

最后,大格局思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社会分工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必然,我们初入一家公司时的角色好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清楚自己的分内之事,但对隔壁项目组同事的工作一无所知。即使你成为了公司的管理者,你了解的也只是自己的公司运营状况,但对于国内最火的综艺节目、美国总统选举的进展、或是最新的脑科学发现也不甚清楚。而大格局的思考能促使我们去探索我们感兴趣的问题,看到公司的财报之外的世界。如果要获得一个查理·芒格口中的“优质知识体系”,即某一方面专精,在其它领域具有涉猎的T型知识结构,我们必须拥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无论你想在未来成为一名公司的高管,还是在社交场合吸引万千迷妹,或是心怀对知识的渴望,想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我都建议你养成用大格局思考的习惯。毕竟,从下面提升解释水平的方法中你会看到,做这件事的成本,多则是看一本书的时间,少则是在饮水机旁与同事的几分钟闲聊。

4、如何培养大格局思考的习惯

文章末尾,与大家分享几个能提高我们思考的格局的小技巧,相信它们能在我们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特写镜头中,偶尔帮助我们“航拍”,看到树木之外的森林:

读书无疑是帮助我们用大格局思考问题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类社会、宏观经济、企业战略这些拥有宏大视角的著作。《人类简史》是去年一部很火的畅销书,历史学家赫拉用几百页的文字帮助读者纵览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统治地球的全过程,在被“人类被小麦驯化”这样的观点吓一跳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是作者贯穿历史长河的叙事方式,我们不一定要说清楚7万年来人类历史的三大革命,但如果我们可以像作者那样加入时间的维度思考问题,从编写程序代码跳跃到思考公司核心战略的演变、送便当之余不忘分析外卖行业格局的变迁、在整日陪伴我们的微信中看到人类社交方式的迭代,这样富有历史感的时间视角能明显提升我们的思考格局。

第二个方法是遇到问题是主动思考“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思考关于做某件事的原因时,我们的解释水平会显著提升,相反,当我们思考关于做某件事的方式时,我们的解释水平会显著下降。比如当你思考“我为什么要好好改简历”这件事时,你的回答可能是“要找一个好工作”,如果接着问你“为什么要找一个好工作”,你可能会说“因为要赚很多钱”,如果继续这么问下去,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给出的答案越来越抽象,最后的回答可能是“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或者“获得幸福”,在这样的状态下,你解释水平便显著提升了,因为你正在以更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

被繁琐工作程序所累?你需要跳出来想想背后的愿景当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时,我们的解释水平会显著提升,当我们不断思考“怎么做”时,我们的解释水平会显著下降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心理距离实现更大格局的思考。我们从之前的分析已经知道,解释水平与我们的心理距离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想用更加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时间、空间、社会关系、现实状态等维度的距离让我们的心理距离更远。比如我们可以刻意想象一下一个月后的旅行,走到办公室的一个有落地窗的地方远眺窗外或者看看《北京折叠》这个还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这些事并不需要你专门请一天假,在饮水机旁边休息时就足矣让你的思想飞的更远。

记得最初来到公司时,项目组的大老板听说我常年混迹管理咨询行业,他的第一句话是“务虚务多了,来这务务实挺好的。”于是我就开始了与各种程序代码打交道的日子。后来当我逐渐理解了人在思考时的解释水平后,我意识到务实和务虚仿佛一个天平的两端,通常都会向某一边倾斜,而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有能力调整天平上的砝码,“高高山顶立”与“深深海底行”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技能。

当王首富还是一位经理时,心中就已经盼着君悦对面的一栋楼了。用首富的话说,梦想是一点一点变大的。用今天我们的主题说,在变成首富之前,心中先要有一个大格局。

 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被繁琐工作程序所累?你需要跳出来想想背后的愿景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