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转载时间:2021.08.18(原文发布时间:2021.06.24)
20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0次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作者:M-lab

编辑:小文

氪约栏目策划:刘涵

本文为氪约x脉脉联合出品,36氪网站首发

“要不要上车?”这个疑问搅动着车企人,也搅动着互联网人。

真正触动36岁某外资车企项目经理马谡的,是今年的上海车展。几天的车展逛下来,能明显感觉到,热闹是新势力的,观众的热情、媒体的关注也都是新能源汽车的。

"没有人再讨论我熟悉的油耗、耐久性,发动机、变速箱的性能,大家更关心车载语音交互是不是足够智能,甚至车门的开启方式和传统的车有什么不同。而这些炫酷的、吸引眼球的特点恰恰是很多传统车企所欠缺的。“

2021年过半,随着百度、小米、滴滴等跨界选手强势登场,新能源汽车“抢人大战”也进入白热化。

盛况之下是各大车企天价高薪挖人、发布大量“告急”职位,一时风光无几;而盛况的另一边则是墙内墙外不同“汽车人”的犹疑。

有人求路无门,有人理性观望。29岁的陈卿在地方车企深耕6年,给新能源车企投过简历,但是却等不到回音;在福特工作13年的工程师大萌子,“曾经对新势力动过心,可是和那家公司的HR聊着聊着公司却倒闭了”,这让他停下投奔新势力的脚步。

在风口上跳跃,选择从互联网跨界到新造车,在一些人眼中“车就是未来的流量入口。然而,当新造车从传统主机厂和互联网企业不断挖角时,风光之下其实也有隐忧。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汽车人才供需错配,高端人才招聘困难不减

脉脉数据研究院2021年6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启示录》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布最多的是感知算法专家等技术研发类岗位,而求职者投递最多的则是项目管理和运营类岗位。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新能源汽车热门投递与需求岗位 (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人才供需错位、企业与人才背道而驰,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精尖人才稀缺”依然是招聘难题,在转型升级压力下,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渴求显得更为迫切。

若考虑供需比,新能源汽车领域,IT支持运维类人才供给充足,就业竞争度最高(即求职人数:岗位数)。数据分析人才的就业也已经呈现出高竞争度的趋势,而研发人才的就业竞争度仅居第四位,竞争相对缓和。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新能源汽车岗位竞争度前五(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新势力员工更像互联网人而不是汽车人,身处风口也未必安分

一个行业新势力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通常都是年轻人。

25岁的牛旺的上一份工作在传统汽车厂,但工作并没有外界想象的稳定。入职几个月,工作内容频繁变动,之前报的是软件方向,从工厂实习回来之后就被换到了电子助力刹车项目,做了几个月之后,由于项目原因,又转回软硬件科室做硬件,后来又说不回去了,暂时转岗销售、带项目。

”另外就是传统车企的工资实在太低了,而且几乎不会涨薪。“牛旺说,在传统车企工作了接近一年的节点上,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困惑和纠结时刻。我感觉工作换了好几个方向,都是搞了一点点,什么没做成,感觉很迷茫,对未来没有规划,不知道要做什么、学什么,每天上班极其烦躁,让我加班半小时我就觉得非常难受,不想工作。

牛旺最终选择跳槽到了一家科技企业做无人驾驶项目工程师。来到互联网企业之后,他感觉薪资水平和涨薪制度都优于传统车企。

”最重要的是,我接触到的东西多了,眼界也开拓了,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趋势,发现了自己需要弥补的技能,也明确了未来的职业规划。当然,工作时长也很互联网。之前大小周,后来变成全单休,各种工作安排都排得特别满。“

如何长期留住跳过来的优质人才也是很多车企HR苦恼的新问题。根据《新能源汽车人才启示录》,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活跃度已经赶超“古典互联网”,表现出较高的求职意向。新能源汽车虽然是经济热区,但人才的不安分程度也相对较高。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主要新经济领域人才活跃度(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此外,这些“汽车人”不仅关注“理想、蔚来”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字节跳动、华为、美团”等科技企业也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新能源汽车人关注的科技公司排行(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转行的难度随着产业融合而减少,进入车企的互联网人却不一定安心留在汽车行业。跨界引才已是常态,对于车企HR来说,与互联网科技巨头抢人需要新打法。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高薪引才机制失灵,在招聘最后一公里落败

激烈的挖猎竞争伴随着人才价格的水涨船高。然而,在这场汽车人才争夺战中,出钱出力的企业却未必能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变革“、”创新“、”年轻平等“是新势力们吸引人才的标签,但不少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统汽车人并不会轻易动心,他们担忧的是996、高压、折腾与年龄歧视。

“理想怎么样?小鹏值得去吗?”,“前不久拿的offer,看完评价不敢去了”,诸如此类的发言屡见不鲜。通过对脉脉App站内新能源汽车人才讨论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比起外界更为关注的薪资福利待遇,新能源汽车人才反而更关心行业热点和企业口碑。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汽车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这些薪资之外的因素,往往成为求职者在做职业选择offer比较时的关键,也让很多企业HR在这”最后一公里“被候选人拒了offer。

某德系车企品牌运营陈维说,身边也有朋友去新势力车企,没有身价翻番,但确实涨薪了,但是他说比在原来的传统企业累多了。自己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不会被“企业文化、新概念、风口”这类虚无缥缈的东西所吸引。”这些会让我感觉很心累。我这个年纪,更愿意去干一些自己干得了、能看懂的事情,互联网只是一种实现手段而已,没必要把进互联网企业当成人生目标。“

某位新势力车企的高级产品经理就曾经直言:“纯互联网背景的造车企业可能会给我开出更高的薪水,但我不会对这类企业产生向往,因为我不相信纯互联网公司能把车造好。”

在造车的赛道上,高薪未必就是抢夺人才的制胜法宝,持续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雇主口碑或许更为重要。

脉脉数据研究院赵文元建议,企业与员工之间要建立长期互利的雇佣关系,这种长期,并非是指雇佣年份的长短,而是基于更高质量、更充分的信息,引导雇佣双方从长期利益出发去做决策,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新能源汽车人才争夺战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