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670 亿美元,难买到戴尔的未来 >

670 亿美元,难买到戴尔的未来

转载时间:2021.08.18(原文发布时间:2015.10.13)
18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1次

编者按:本文作者尹生,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价值线”(微信号:jia-zhi-xian),授权 36 氪发布。

摘要:戴尔 670 亿美元的收购很可能与正在发生的未来无关:目前,思科,英特尔,IBM,甲骨文,HP,微软这 6 家主要的传统技术基础架构领域的公司,加起来的市值刚刚超过 1 万亿美元,而亚马逊,Facebook 和谷歌三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字,这说明了什么?

当戴尔公司宣布以670亿美元收购存储巨头EMC时,很可能不是在重构未来,而是预示着它基本放弃了重构自己的未来,转而服务于一些短期财务上的目标。这似乎不是两年前戴尔私有化时的目的——给转型和重塑戴尔曾经的辉煌,创造更为宽松的短期业绩压力环境。

虽然从中短期来看,这可能是一起显示出了足够雄心和魄力的行动,因为至少它会将戴尔公司牢牢定格为一家真正的面向企业级市场的公司,而在2013年戴尔先生在私有化戴尔公司时,它主要还是一家正努力转型为企业级服务公司的PC厂商,至少给外界的印象如此。

而且可以预期,随着整合的进行,新的实体将在多个领域找到新的增长机会,比如向双方的客户推荐对方的产品,通过新的更加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来赢得更多订单,由于戴尔和EMC都是存储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还可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议价权的提升。这些会转化为短期财务表现的上升。

从长远看,你不得不考虑技术基础架构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结构性变化,即集中式的云服务市场的流行,以及大型的面向用户(企业和消费者)的网站的权力的增加,这些新的变化既可能会改变传统基础架构厂商的议价能力,也可能改变它们的相对地位(通过在系统设计层面的创新和对现有竞争者的选择性支持),还可能使它们面临后向一体化的压力。

以服务器市场为例,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这些互联网巨头已经在设计自己的服务器,早在2012年,谷歌通过ODM的方式生产的自用服务器,就已经让其跻身全球前几大的服务器厂商行列,那些被其选为ODM合作伙伴的厂商也会从中受益。

为了节省开支,降低管理难度,这些公司都有动力推动服务器变得越来越标准化,然后它们自己掌握设计,像货品一样采购服务器制造能力。即便不是这样,这些互联网新贵也不会允许老牌贵族获得太高的产品溢价。实际上,两年前IBM已经向联想卖掉了在其体系内无利可图的低端服务器部门。

你很难保证,类似的情况不会在存储领域出现——只要这个环节在未来的整个技术基础架构中占据重要的价值比重。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价值将转向管理软件、数据分析等环节和灵活创新的设计能力,在该领域,面临的对手会是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不过从这个角度看,这次收购最具有未来性的部分,可能就是EMC旗下的虚拟机软件VMware。

但即便这样,所有的技术基础架构公司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价值正从设备端向用户运营转移。目前,思科,英特尔,IBM,甲骨文,HP,微软这6家主要的传统技术基础架构领域的公司,加起来的市值刚刚超过1万亿美元,而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三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字。

不错,全球最重要的信息中2/3以上是通过EMC的解决方案进行管理的,但EMC并不知道这些数据具体是什么,以及这些数据背后的行为主体是谁。这种局面最终也会对设备一端产生冲击——因为那些掌握着数据的技术公司可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问题——转型期需要的能力——创业精神,创新能力,趋势,现金和宽松的短期业绩压力,可能无法通过并购获得。

上个世纪80年代,年轻的戴尔先生抓住了PC普及的机会,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使戴尔公司后来居上。不过随着PC标准化和增长的放缓,而戴尔又没有适时成功将其首创的模式转移到其他领域、甚至转型为亚马逊这样的电子商务公司,从而从巅峰坠落,最后在2013年求助于私有化,希望给自己更多的转型空间。

这次的超级收购很可能暗示,私有化并没有让戴尔重新找回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际上在资本积极参与情况下实施的私有化,很可能只是将外部分散的投资人注意力转变为更加集中的机构投资人的权力,这种权力更大,而且通常对中短期财务回报的看重胜过对公司愿景的重视——因为公司背负了巨大的债务压力。

如果不出意外,这次收购后,戴尔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因为它不得不为可能的巨额借贷偿还高额利息,为可能参与的机构投资者提供可以预见的回报,这些可能压缩它面向未来进行任何大的投资。在通过类似重新上市这样的行动来重新改变资本结构之前,它可能不得不将安全列为首要目标。

当然,也不排除戴尔会继续通过收购,来提升其在存储市场的份额,目前两家公司的合计份额估计超过三分之一,但考虑到这个领域还有另外几个巨头,以及面临的转型,即便不考虑资金问题,它能否收集到足以产生接近垄断定价地位的份额,以及能否产生实际的接近垄断定价权,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行业价格和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影响进一步壮大,那么制造环节的整合者也许更可能诞生在中国,而非美国,而在系统设计和软件层面的整合者则可能来自互联网公司。而对于押注于这次收购的投资机构和银行而言,它们的回报只是取决于这一天多久到来,不过管它呢,至少在短期内,账面上上百亿美元的现金和投资,以及每年数十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仍然可以产生足够的诱惑力。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670 亿美元,难买到戴尔的未来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