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转载时间:2021.08.20(原文发布时间:2019.01.18)
16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0次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2018,创投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 

2018 年出台的资管新规,普遍被认为是 2018 年创投行业钱荒的导火索。 

然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不仅仅是一级市场,2018 年各类资产的表现均不如预期,甚至下滑严重。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胡文钦在分享中提到,德银策略部门做的一个研究认为,2018 年,是从 1901 年来说最差的一年——因为有 93% 的金融资产都是下跌的。 

若从现象追其本质,会发现是政策、人口、市场信心的变化,三重叠加的结果。一方面,2008 年以来的量化宽松红利在 2019 年面临拐点,大放水时代结束了;另一方面,2018 年有可能是 21 世纪以来,人口净增长最低的一年,而经济活动的本质是满足人的需求,人口下降,对所有创业公司都带来直接挑战。 

寒冬来临,创业维艰。但创新不死。 

  • 寒冬之中,创业者应该如何穿越周期?

  • 规模法则失效,追求指数型成长曲线已不合现实,下一阶段该如何应对?

  • 消费、教育、技术、汽车、物流、文娱等六大行业,2019 还有什么创新机会? 

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胡文钦在泰合交流会上,分享了泰合对 2018 年的复盘,以及 2019 年的展望。以下是36氪根据其分享内容的整理,Enjoy。 

回看 2018:拐点来临之年

2018整体来看,其实就是一个红利加速退去,拐点到来的年份。 

我会从估值、行业、人口三个角度解释这个结论,也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个顺序。

估值:

2018年应该是过去十年历史上,整个资本市场最差的一年,没有之一。

分享两个数据:

第一,Wind全年对124个主要的股市指数的监测,2018 年看有 109 个都是在下跌的,几乎没有什么涨的指数。

第二,是德银的策略部门12月做的一个研究,他们认为 2018 年,是从1901年来说最差的一年——2018年有93%的金融资产都是下跌的,这意味着你在2018年不管是买比特币,买房产,买外汇,买大宗,在100个品种里面,93个品种都是跌的。既然对于投资、金融来说,这是非常惨淡的一年,反映到整个资本层面也会波动到我们所在的创投行业,以及其他的投资板块。

这背后的本质就是因为从2008年以来的量化宽松、大放水,在2018年确实到了一个拐点——大放水结束了。

这个拐点是从全球央行大家印钞、发货币、量化宽松,到2018年这个节点上美国变成了加息、缩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累计有4.5万亿要去缩表,从2018年开始就是一个明显的转向。所以我们看资本市场,受到全球性紧缩政策的影响,都出现了下跌。

国内也在去杠杆,A股2018年上证跌了24%,深证跌了34%,全球范围里都属于跌的比较严重的。美股里的FAANG,从2018年的高点到目前大概的幅是31%左右。中国的BATJ、小米和美团这6个公司,从高点的回调幅度平均是42%。就从本质上说明了资本市场深度下探或者回调的趋势非常明显。

另一个层面,我们也在做各种各样的统计和对比,大家看到现在A股有3571家公司,但其中有57%的公司市值不足50亿人民币,有78%的公司市值不足100亿人民币。一级市场什么情况? 1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而且很多都是创业两三年,还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公司。 

资本市场热的时候,大家是什么逻辑?就是看未来收益的估值逻辑,但是当资本市场往下走,包括最近我们在项目上体会,就变成了看风险定价——downside有多大,先考虑有多安全,然后我给他估值,这是资本市场上行和下行非常大的区别。所以这样来看,不管是从指数,看全球的资产配置,还是A股公司的估值,整个资本市场的红利其实已经在加速退去,2018年就是资本市场转折的一年。

行业:

行业指的是行业发展的合规过程。

过去一些行业在发展的早期不规范,或者是野蛮生长,到了2018年其实受到了监管,本质上我们看很多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合规化,其实都是以监管的加速或者监管的出台作为明显标志的。所以,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针对部分曾经野蛮生长的行业,政策确实到了一个拐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公平的行业。

人口:

经济活动的本身是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是所有经济的核心底子,人口下降之后未来所有的创业都会受到这个层面的挑战。

而据泰合估计,2018 年有可能是过去十年,甚至是 21 世纪以来,人口增长和人口净增长最低的一年。2018年中国死亡人口估计会过千万,或者是千万差不多了,但是中国的出生人口有可能回落到1500万左右或以下,所以 2018 年净增长的人口就是 400 到 600 万区间的数字。

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如果我们看过去 50、60 年的发展,出生人口这个曲线从接近 3 千万一直降到 2 千万,再到一千小几百,这个趋势目前看如果不加干预,是不可逆的。

人口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在微观上,我们有很多客户,如果大家关注2C的互联网,不管是电商、消费或者是文娱,获客难是2018年所有的创业者心里最难的痛处。对获客的饥渴,对用户的饥渴在某些领域已经到了拿钱都没有用的地步。

所以从人口的角度来看,2014、2015年看微信红利的时候,像拼多多、云集,微信里的获客是几乎没有成本的,最低的时候是几毛钱。再看现在的获客成本,微信体系里面几十块、大几十块是非常平常的,比如我们最近看的某些游戏可以达到三位数,跟APP获客没有区别。微信里十亿级别的用户,在这个体量下红利已经加速衰减了,下一步的争夺会转到时间上的争夺,也就是头条系的应用,比如抖音什么的。不管是人口层面、收入结构层面、年龄结构层面,大家获客难、获客贵,这个趋势已经是不可逆的。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展望 2019:贯穿、落地、合规

贯穿 

2018 年的大势是“融合”,2019 年是“贯穿”。 

融合是消费互联网的终结。消费互联网时代,对流量、场景的获取到了最后的阶段,就是把所有的场景和所有的流量都“融合”到一起,而贯穿则是产业互联网的开始。 

为什么?一个最明显的趋势是:单纯以用户量/规模取胜的公司不存在了。 

因为再达到 5 亿、10 亿用户量级的机会已经非常稀少,所以,过往的增量时代,创业公司追求用户量、交易额、GMV,但是转入 2019 年,进入存量时代,增长的空间不在于用户量级的不断放大,而来自于对“产业链”的改造,来自于价值的创造。 

比如,ZARA、优衣库这些千亿美金级的服装公司,估值跟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公司相比都不逊色,本质上,他们都是渠道和产业链完全打通,是产品和渠道一体化的公司,所以接下来,在消费 或者 toC 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规模增长到达瓶颈,所有人都会往纵向发展去改造产业链,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是“贯穿”的开始。

贯穿本质是打穿产业链条,基于产业视角做重做深,围绕产品-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渠道等全链条提升产业效率,切入“微笑曲线”两端。贯穿同时也是组织调动社会资源协同,体现企业社会价值的过程,越多调动社会资源,就越能赚取产业的红利,而不单单是用户的红利。

贯穿意味着不再以规模指标作为第一 KPI,而是以供应链效率、产业效率作为核心发力方向。2018年,泰合看到了众多杰出的案例,都不再是单纯追求规模,而是追求规模与价值共同发展、横向拓展与纵向贯穿协同并进。

比如:

  • 电商领域,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就是重度打造C2M供应链,以流量和大数据赋能千万小B,打通、透明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围绕1000家工厂扶持新商品品牌;

  • 二手车领域,瓜子大力发展线下新零售店态,把品牌-信息-流量-交易-服务-金融等环节贯穿打透,并基于定价数据模型推出“保卖业务”,重度服务提升体验和交易效率,并获取更厚收益;

  • 服装领域,Shein作为互联网版的Zara,一方面以互联网电商的打法全球获客自建渠道,另一方面打造柔性供应链,贯穿从设计、面料、印染到生产、物流的一整套流程链条,深度改造制造业,提升产业效率;

  • 水果生鲜领域,百果园在渠道端践行“融合”战略,到店与到家齐头并进,产品端向上游水果产业延展,改造种植技术,提升整个农业种植效率,打造品类品牌;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贯穿”的企业本质。价值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如何挖掘产业价值、提升产业效率,将是2019年最重要的课题。 

落地 

“科技”要用来解决问题。2019 年,toB 技术领域,“落地”将是检验商业模式成立的唯一标准。 

很明显的现象是,一级市场靠明星科学家团队拿到数亿美金估值的“盛况”早已一去不返。当我们在讨论 AI 时,所有人都开始讨论场景落地、商业合同、收入规模。而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领域,评判标准也由规模收入逐渐转向毛利、留存、人效等为主流的效率指标。 

产业端,供应链创新的企业早已摒弃撮合模式,落地做重、抓产业纵深虽然难做,但有深厚的壁垒,值得做透。物流领域,数据技术落地的呼声更加强烈,由组织创新走向科技创新和数据创新,“互联网物流”公司将不复存在,“传统物流数据化”的升级会成为主流。

举例来说,行业头部公司纷纷从技术端,携模块化产品或标准化服务,杀入场景端。无论是借助强大的产品力开拓传统市场:如Aibee为商场、卖场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医渡云落地头部医院和药企,为新药研发提升行业效率、票易通借助税务大数据系统打通房产、钢铁等传统产业链条的数据闭环;还是借助专业的商业能力加速产业合作,如Geek+依靠SAP等国际巨头高管的加入拓展全球业务、G7与京东、顺丰等行业巨头联合制定行业标准、蜀海大力拓展连锁餐饮企业客户业务;亦或是借助高效的资本能力建立生态,如商汤投资影谱科技、Talkingdata战略投资奥维互娱、普洛斯加注G7、京东布局工品汇……所有案例表明,落地能力将成为行业胜负手。 

合规 

2019 年,“监管”对创业者来说,不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2018 年是不折不扣的政策合规年,以P2P的爆雷为始,金融、教育、文娱、游戏行业均出现了一些空前严厉的政策监管。前有文娱行业游戏版号停批、艺人限薪补税,后有教育行业课外辅导整改、幼教严禁资本化。而政策与监管密集出台的背后,也反映出部分行业违背价值规律野蛮生长,透支了行业长期发展。

以金融行业为例,在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背景下,伴随着实体经济增速趋缓、社会资金回报率回归正常水平,套利空间被极大压缩,旁氏骗局无以为继。同时,靠“区块链”和“发币”来炒概念、割韭菜,最终只会招致政策更严厉的监管与打击。

红利性行业爆发伊始,洗用户、割韭菜也能带来超额收益,但是一旦潮水退去,不创造真正价值的商业也终将会被一同淘汰。政策监管的集中爆发,实际上是行业由野蛮生长的红利期走向规范发展阶段的标志。

种种迹象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走到了一个路口,一些探路、试错可能不再被欢迎,曾经存在并习以为常的空间或许早已不在,“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另一方面,强监管带来对末尾玩家的淘汰、糟粕出清,头部公司将更加规范,也将享有更多行业利好。毕竟,强管控和准入制,本质也可以理解为准牌照生意,2019年,一些政策重点治理过的行业,或许将触底反弹,退潮之后,优质公司也将更加凸显。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2019 六大行业预测

一、消费 

关键词 1:分层 —— 人以群分下的消费升级 

五环内以内的人和五环外的人需求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多快好省的定义也不一样。 

我们看历史上渠道的迭代趋势,一直会有渠道往上服务高端人群,也会有新的渠道出来,这是不变的历史规律。不管是美国的沃尔玛、Costco,还是淘宝的天猫、后来的拼多多,很多的模型都是最开始服务到了自己年代的主流用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发生了变化,总会有新的用户出来,低端需求出来,就有了分层。 

所以,在 2019 年创业,大家可以问一个问题,你的定位是在哪一个人群上?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模式的通用玩法了,都是人群的玩法 —— 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三倍(201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3.6 万/年,农村人均 1.3 万/年),如此大的区别,大家的解决方案一定不一样。 

未来,大而全的广众市场机会屈指可数,分众市场的纵深和升级将是 2019 年的核心趋势。

关键词 2:集合 —— 供需两侧的一站式趋势 

供给端的显著趋势是品类的集合。 

在供给端做一站式的集合店,打掉过去单品牌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品类的集合(家居店)、场景的集合(便利店),抑或是品牌/设计师的集合(服装店),都用了更高转化率与更高服务密度来打击传统单一品类或者业态。 

家居品牌店、服装集合店的出现,便利店里增加的咖啡、便当,都是供给端更高效组织品类、提升用户转化率的集合趋势。

需求端,“会员制”会是 2019 年消费互联网的大趋势。

这个趋势的大背景是红利殆尽,增量收窄。存量竞争下,如何将用户价值最大化,Costco给了我们最好的启发(Costco付费会员数近1亿,年人均消费额1500美金,北美地区会员复购率超90%),阿里推出88VIP、京东plus、云集会员制、贝店店主制、百果园心享会员,都是会员制趋势的体现。 

2019年,如何用“类会员”运营好用户,是每个实物消费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3:精神 —— 洞察人性带来的消费新机会 

2018 年有非常多社交类型的公司出现,包括各类社交电商。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再来看,其实社交只是最早的数据形态,更大的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变化。 

消费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功能性,一个是精神性。设计师品牌、潮牌、美妆、二手等等本质上都是精神属性非常明确的品类,或许将走出一条与纯功能性消费不同的模式。这样的品类在 2019 年,泰合自己判断会有非常大的爆发。这和传统的功能性,只追求多快好省,功能性百分之百满足用户,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这也跟人均 GDP 达到一万美金有关,跟消费者的文化水平、文化素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精神属性的消费有可能会是在整个 2019 年里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二、金融

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年可以有创新、试错的机会,但是从 2018 年开始,这样的鼓励和试错几乎已经不再被允许了。 

在所有的行业里面,金融周期是最明显的,因为金融流动性最强,反应也最快,2019 年还会有一些机会点:

1. 税改 —— 政策改革背后的大市场 

税改已成为正在发生的事实,政策带来的机会也是巨大的,从短期到长期依次来看:

  1. 电子发票。每年2000亿张的纸质发票乘上每张3元的成本,仅发票电子化和去税控化一项就有6000亿的潜在市场规模,百旺、航信等老牌税控企业和高朋等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正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个市场的需求。

  2. 企业税务。营改增已累计为企业降税超过2万亿元,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税务复杂度、加强了合规课税的激励,从而直接带动了企业税务信息化的新机会,票易通等企业基于供应链协同和增值税发票管理构建企业税务市场的基础设施。

  3. 个人税务。中国个人直接税占比不足12%,但在经济下行中只有累进属性的直接税才能成为 “自动稳定器”,因此减税率、宽税基势必成为政策重心,而各类税务扣除和优惠也将大幅增加个人报税和国家课征的复杂度,从而对个税信息化的需求将大幅增长,2019年伊始,新个税政策落地执行,国税总局个税APP一下冲上iOS下载榜首。

  4. 税务大数据的即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将进一步改变征信、信贷、保险、营销等一系列行业的生态,泰合的客户——微众税银基于税务的企业征信服务则为小微企业信贷完全线上化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都推出了基于税务的线上企业信贷产品且余额增长迅速。

2. 跨境 —— 全球资金加速运转 

境内互联网和人口红利日趋衰退,而需求正诞生在别处:新兴市场33亿的人口总量、每年2万亿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和20%的贸易年增速,有望孕育一个新的全球资金转运网络。 

与境内支付寡头垄断不同,跨境支付呈现出群雄割据的态势,而C端收单能力、系统能力、风控能力、渠道能力和牌照能力的结合将是跨境支付的真正护城河,价格战绝非出路。如同欧美电商浪潮孕育了1000亿美金的PayPal,中国电商浪潮孕育了1600亿美金的蚂蚁,美国科技巨头进军欧洲孕育了200亿美金的Adyen,中国经验出海新兴市场的机会也将孕育百亿乃至千亿美金的巨头。 

3. 赋能 —— 行业需要推进、连接和稳定 

行业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价值创造者将脱颖而出。

政策监管加强切断了体系内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资金套利的路径,助贷和通道业务均遇冷,18年前三季度消费信贷ABS同比下降46%,信托业务同比下降5%。扩张资产负债表和盈利的需求迫使牌照方自己下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商行也有千万级的储户,但不像大行那样具备科技能力去激活沉睡的资产,因此流量和科技的赋能者受到青睐。

一方面,同业业务变成了银团联合贷,互联网银行成为了连接器和赋能者,微众、新网成为其中的领军者;另一方面,现金贷、车贷、税佣分期贷摇身一变成了各类创新型的信用卡,消费金融的沉寂换来了银行信用卡的爆发,在用发卡数量达到6.6亿张,一众金融科技公司从流量和风险两个维度成为了背后的推进器和赋能者,融360的信用卡导流收入同比增长200%,收入占比从15%跃升至46%;而在同盾、百信等公司的风控赋能下,信用卡坏账率在发卡量高速增长同时仍然保持了1.2~1.3%的较低水平。

三、教育

1. 监管 —— 国家主导选拔,强监管行业本质也是准牌照生意 

K12经历大市场、小作坊的野蛮生长阶段,最先受到政策强管控及落地,围绕“减负”和“合规”监管力度空前,短期阵痛带来合规成本提升、现金流压力变大,阶段性线下机构取缔、整改已经在政策试点地落实,未来中小企业在资质、管理效率的劣势将被完全暴露,而那些重视教育本质、体系扎实、效率高的各领域头部玩家将从严厉监管中收益。政策全面落地行业洗牌必将持续发生,头部企业风浪过后会有整合集中机会。

2. 素质 —— 选拔的多样化趋势,带来素质教育细分行业机会产生 

随着素质教育逐步被国家认可并出台标准,更多赛道将逐步规范化、体系化,正如奥数走过的轨迹一样。2019 年将会是素质教育卡位的关键一年,头部玩家有望定义新兴学科规则。

3. 获客 —— 在供给品质保证的前提下,界定生意大小的关键是用户规模 

教育是个矛盾的行业,小而精和做大做强有时看似不可调和。2018年,几乎所有教育创业公司都面临着招生成本飙升的现实,学而思2018年投入超10亿在网校获客上,而部分在线教育公司的单客户获取成本动辄数千。如果你觉得自己招生顺利,那只说明还在发展早期。

在确保“续报率”这一行业最核心指标的基础上,更大规模、低成本的获取线索、转化付费用户,将是教育——甚至是所有to C行业——下半场比拼的核心能力。历史经验看来,虽然教育是供给导向行业,但是真正进入长老院的门票,在于招生能力,不论这种能力是塑造应试体系造成的(好未来),还是网红KOL造成的(新东方)。有了这张票,市值过百亿美金才不是空谈。

再看文娱行业,2018年在政策和资本周期双重影响下陷入底部,但底部也意味着变革与重构:本次经济下行导致居民消费收缩的程度前所未有,而景气不济时消费者对娱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以获得低成本的“快乐”和“尊严”,如同90年代的日本、2000年前后的韩国。

所以我们看到,2018年三大视频网站会员数量均增长超过80%以上,付费渗透率首次突破50%;虽然票补大潮退出,但电影票房依然创出609亿的历史新高;网剧数量下降,但单部剧的平均播放次数增长30%;电竞蓬勃发展,S8夺冠的欢呼声把行业推向另一个高潮。

然而,限薪限酬、限版限号、查税补税等一系列政策已经完全改变了行业的均衡。过去,强烈需求和稀缺供给通过价格来实现均衡,所以头部艺人片酬高企,能占到制作成本的70%;而现在,要素价格封顶、行业供给配额,原有供给形态大幅减少——18年下半年以来总局备案的开拍电视剧数同比下滑超过70%。

经济因素推强的需求+政策因素压抑的供给,将促使行业的供给形态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1. 增量化——抢夺用户多出的时间

  • 新的供给将抢夺用户多出的时间;

  • 短视频将以新形态重新封装文学、音乐、音频、影视、综艺等内容类型;

  • 高成本、高不确定性的制作模型被新形态取代,2018年分账过1000万的网大电影突破30部,越来越多出现在主页Feeds流;

  • 流量导向的制作宣发思路越发让位于口碑导向,文艺片开始取得规模化的商业回报,2018年21部已上映文艺片贡献超过10亿票房,同比增长将近3倍;

  • 头部艺人的垄断削弱,腰部艺人和新艺人将获得更多机会和曝光,并呈现更佳的性价比和回报率。

2. 差异化——文化、年龄都成为机会

  • 现有社交产品面临语境崩塌的困境,新的创业团队从细分的人性痛点切入,新社交社区产品层出不穷;

  • 用户正态分布两端——4.5亿银发族和2.2亿子供向人群仍然处在供给不足阶段,对于60岁以上的用户来说,微信承接了其中60%用户超过一半的数据流量消费,是18-35岁年轻用户的2倍;

  • 出海类产品享受新兴市场红利,Tiktok 全球月活突破 5 亿以外,超过 60% 的出海产品借助Facebook、WhatsApp 和 Instagram 的社交生态低成本获取用户,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则成为了运营的重中之重,面向新兴市场的视频产品Snaptube全球日活也过了 3000 万。

3. 现代化 —— 作坊模式将退出

当行业不再简单的以要素价格作为唯一目标,作坊式生产模式将退出,专业化和人才升级的公司将脱颖而出,引领文娱内容供给的工业化进程。

例如,当头部艺人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占据制作成本比例逐渐从70%降到欧美日韩20-30%水平时,他们的目标将从单一片酬最大化变得更加多元,而传统的经纪公司将无法胜任复杂管理与规划,此时中国也有望出现像CAA和WME一样50亿美金量级的现代化经纪公司。

4. 内部化 —— 战略价值进一步提升

随着众多平台型公司在2018年上市以及头条系的快速扩张,持有充足资金和远大愿景的巨头向上游开展竞争,加大对稀缺内容、人才和IP的布局,并通过数据和流量优势深度赋能内容生产,融入自己的内部体系,仅爱奇艺和Bilibili的内容成本占比就分别达到了73%和62%。2019年,作为供给改革的重要形式,有望看到更多战略投资和战略并购案例的发生。

2018年的文娱行业已经触底,伴随着游戏版号解禁的好消息,泰合相信2019年大文娱有望迎来反弹,数量和质量有望“两开花”,“口红效应”将在真正意义上显现。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四、技术、B2B 交易和供应链平台 

2018年是科技回归现实的一年。AI领域风向标Nvidia,股价已从年初的$199下跌至$150以下,市值经过了过去2年7倍的狂奔后如同撞上南墙,随着营收增速的放缓回落到1000亿以内。 

展望2019,商业落地、产业深化、中台赋能将是技术领域企业突破掣肘、实现商业价值的三把利器。

1. 商业落地 —— 评价指标转向规模收入和经营效率

如我们预期,2018年AI领域技术和算法的独特领先已经不再明显,技术“民主化”的趋势明显,2019年将以落地和验证为核心。商汤、依图等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始落地,图森在卡车上、Waymo One在乘用车上已相继开展商业运营,医渡云、推想在医疗领域也开始基于数据发展规模化收入,长年的技术研发有望在客户真实付费意愿的提升中厚积薄发。前沿技术公司关注的重点将从Demo打造转移至产品和解决方案输出,这意味着对于一家前沿技术公司价值的评判标准,将从技术指标优劣、团队背景豪华与否等单一维度,迅速拓展至商业价值、安全冗余、量产成本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统一地又指向了规模收入。

而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更加成熟的技术领域,评判指标则从规模收入进一步升级为经营效率,将更加看重单位经济表现、以及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前者以毛利、留存为主,体现产品化而非外包交付能力;后者则以复合销售率、平均人效为主,体现企业跨场景服务的能力。回归本质,价值创造的多寡影响着毛利水平的高低、收入增速的快慢,坚持价值创造也是穿越周期的不二法门。

2. 产业深化 —— 边界延展成为趋势

2019年,科技能力的边界将更加模糊,AI、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IoT、5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产业深化与边界延展成为趋势,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都很充足的大客户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产品和服务,产业纵深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全栈服务越来越收到青睐。企业在提升自研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将“合纵连横”视为重要战略之一。

提升自研能力者,海外巨头如亚马逊开始在数据中心部署自研的AI芯片及CPU,国内如依图布局芯片公司、第四范式和Intel成立AI联合实验室等等。合纵连横者,海外如IBM收购Redhat,微软收购GitHub,Salesforce收购Mulesoft提供企业应用集成服务等等。

而国内科技和企业服务领域的合并、或者“生态化”发生得更早一些,如商汤投资影谱,加强AI技术在图像、影像行业中的落地能力;Talkingdata战略投资奥维互娱,实践数据能力在跨屏营销场景中的落地;容联云立足通讯网络开始落地AI机器人的规模销售等等。行业核心企业都在实践上下游产业延展、以及产品服务能力及技术的横向扩张。

由此而来,我们看到:

1)越来越多核心组件将呈现加速国产化和自研的趋势,激光雷达、射频芯片、存储设备、基础数据库等等不一而足;

2)全栈式解决方案在垂直行业开始有所作为,更多IT能力较弱的传统行业需求将被挖掘,成为一站式解决方案输出的最佳战场。

3. 中台赋能 —— 2B服务的流量入口

如上所述,客户全栈式产品服务的需求,打开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生态”视野。2019年更将是生态联盟的一年,我们看到核心企业投入多年打造的数据与技术中台有望实现对外开放,用大中台策略支持产业里各细分环节的生态建设。

如北森沉淀数年的PaaS平台,在支持内部开发上得到成熟验证后,将开放予客户与实施伙伴进行从对象到逻辑到业务的自定义与敏捷开发;TalkingData开放连接全维度数据与数据中台能力,与应用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实际商业价值并抽象出各个细分场景内封装的、内部自成体系的数据智能应用,实现模块化规模延伸……虽然直接的收入贡献预计将仍以前端应用为主流,但中台将担当起2B服务的流量入口,通过赋能前端实现生态内整体收入的提升;目前,Salesforce已有超50%的收入来自于生态伙伴引流,这也许就是国内玩家不远处的未来。

再来看B2B交易和供应链的赛道。

经过6年沉淀,行业已经完成了几乎全部主要场景的产业互联网原始积累。从B2B2C的生活物资如食材(食)、纺织(衣)、建材(住)、汽配(行)、快消(用),到B2B2B的生产原材料(钢铁化塑农资)、流通原材料(油)、运维原材料(MRO),所有方向都看到了头部创业公司的雏形,而行业先锋找钢网也走到了上市前夕。

1. 运营 —— 更重、更全

产业互联网原始积累的完成,意味着1.0信息服务建设的完成,和2.0资产管理服务的开始。卓有成效的地推、移动互联网的廉价化,使得生产与采购两端供需信息的平台化已被解决,信息直接变现的"轻"撮合服务也完成了数据积累的使命并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上半年找钢网撮合服务仅贡献0.6%的收入。2019年,“重”运营、“全”链条服务将继续成为重点,应当重点关注具备数据沉淀能力的“三位一体”资产管理服务:

1)存货资产,提周转:基于用户需求数据分析,加速货物周转,降低呆滞与冗余库存,如MRO领域的工品汇和汽车领域的博车网;

2)产能资产,增毛利:基于用户需求数据分析,锁定非标品类,提升自有品牌占比与单位毛利,如能源领域的找油网、食材领域的蜀海、望家欢和叮叮鲜食等;

3)物流资产,扩规模:基于供需数据分析,优化行动路线,提升履约效率,在稳定成本的基础上支持品类扩张,如食材领域的美菜、农资领域的大丰收等。

2. 联盟+网络 —— 合作是最优路径

数据沉淀带来大量的数据处理需求。B2B天然的线下、垂直、专业属性,使得线上巨头跨界入局障碍重重。而同时,产业互联网企业所需的信息工具与数据技术却是线上巨头强项。过去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京东布局工品汇、腾讯合资找钢网、阿里投资汇通达、美团入局易酒批。这证明了,合作是最优路径,B2B需要打群架。预计2019年将看到更多的线上互联网+线下产业结盟,实现产业互联网共建。

同时,对比美国B2B领军企业,如Sysco、固安捷,中国B2B仍在快速成长期。行业头部企业市占率大多不足1%,而美国大多高于5%乃至10%;毛利率则大多是美国头部企业的25-50%。空间就意味着机会,反观美国头部企业不断探索赋能产业链纵深并持续并购扩张,中国头部企业在夯实三位一体基础能力后,体外并购和纵深赋能并不会太远。从轻平台来、到重平台去,非有机增长,这也许是资本拥有者可以思考的方向。

五、物流

2018年是资本头部效应愈加明显的一年。以年初德邦物流A股上市为标志,拉开了全年的资本大戏。全年行业融资金额 650 亿人民币,单轮次平均融资金额超 6 亿人民币,头部公司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但是,中国的物流从业者很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毛利极低,整体行业类似小农经济,整个行业供给不效率,效率低下。

这对于2019年的物流市场,有如下三方面的趋势: 

1. 重视效率 —— 业务回归物流本质,加强组织能力为核心;重视效率,盈利为王

商流的增量红利已经见顶,属于三通一达蒙眼狂奔的时代一去不返。而在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单纯靠价格战获得短期的业务提升难以为继。投资者和创业者自身,都会对物流运营的精细化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关注度。

回顾十年前的金融危机,2008年,UPS、Fedex、CHRW、YRCW等四家头部物流企业的收入均出现自98年以来的首次下跌。最低点平均收入跌幅约在20%,估值跌幅更是超过50%。2013年底,几大快递、快运运输巨头历经5年,估值水平才回到了2008年年初的峰值。而对比商流企业中,Amazon、可口可乐的2年估值回归周期、eBay的4年估值回归周期,投资人们显然对物流行业持有更加审慎的投资哲学。

物流企业更加应在这样的环境下审视自己,真正值得优化、具有更大运营效率提升的空间以及规模效应的敏感点都在哪里。

2. 渗透 —— 边界模糊,业务跨界

传统以顺丰和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企业与德邦、安能、壹米滴答为代表的快运正在互相渗透,边界进一步模糊,通达系的快运业务将会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随着商流的改变,大件电商的网购规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零担碎片化和客户C端服务属性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快运公司也开始运用他们运输单票重货的天然经验优势来对快递市场进行尝试切入。

同样的跨界趋势也发生在干线承运人中,承运人们开始将服务延展至大票零担,与最上游的货主尝试建立更加深度的合作关系。而跨境物流中,海外仓公司也在不断拓展专线等补充业务产品,为不同货物属性的客户提供全套跨境运输解决方案。综合来看,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在拓展领域边界的时候开始不断摩擦,战况愈演愈烈。

3. 整合 —— 头部企业内部整合,行业集中趋势更明显

随着全峰、快捷等快递公司退出江湖,小件快递市场看似格局已定,实则暗流涌动。中通、韵达两家的市场份额从14年的24%上升到18年上半年的30%,涨势凶猛。而申通略显疲态,同时段的市场份额已从16.5%大幅跌落至9.3%。

宏观来看,中国快递市场CR8的市场集中度达到了81.2%,然而对比美国CR3的90%,三通一达的主战场竞争正式拉开序幕。零担行业中,对比美国零担市场CR10的78%的集中度,中国零担CR10的集中度只有3%,显示着快运市场的战争刚刚吹响号角。拿到门票的安能、壹米滴答、聚盟等零担玩家不断整合地区小霸王与专线,头部企业会首先在自己的竞争领域建立好护城河,并购事件将会继续加速发生,资源不断聚集。

干线承运领域也显示出整合和资源集中的动作,对比CH Robinson的73,000家签约车队和Swift的23,000辆大车队体系,中国的两大干线供应商都走上了无车承运+车队自营的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满帮集团收购志鸿车队,获得一千余辆卡车资产。福佑也通过融资租赁,打造了近千辆的车队体系,干线运力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总的来看,物流各个细分行业的长尾企业都会因为领跑者明显的规模优势而被逐渐吞并、挤出。

因此,资本将会在物流行业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从业者们都在期望通过资本实力来进行供需力量的转换、加速整合的过程。最后看向未来,科技化、数据化、自动化将会是物流行业长期方法论,而资本推动的整合与落地将会是这个行业的长期主题。

六、汽车

汽车于消费品属性,属于强周期行业,在中国属于家庭的大宗消费品;于交通出行属性,又受到政策的强管控,有基础设施特性。我们已经看到,2018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及行业消费周期影响,新车销量在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并且是近3%的下滑幅度,18年下半年的个别月份新车销量同比下跌超过15%,可谓是断崖式下跌。但是,在看似不乐观的大环境中,我们认为依然有逆势成长潜能的几个结构性机会。 

1. 新能源 —— 存量市场的新产品机会

新能源车成为今年暗淡车市的一抹亮色,在政策、产业、需求共同推动下增长势不可挡,2018年销量超预期到200万辆,按照国家规划2030年存量达到1亿辆。

2. 车后市场 —— 存量市场的服务升级机会 

产业规律不会改变,行业发展以车龄为轴波动,中国中产阶层趋于稳定,中国的平均车龄在5年左右,汽车存量规模达到临界点,首先催生二手车交易爆发:瓜子二手车的月交易量突破10万台,成立三年时间规模就和美国25年历史的老牌二手车零售公司carmax持平,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下一步,随着车龄的进一步增长,我们判断车后的服务和供应链升级需求将在近两到三年迎来拐点。

反观供给端,目前我国人均拥有车后服务门店数超过了美国十倍以上,在国家环保等政策影响下,我们相信车后服务网络未来连锁化、集中化、去夫妻店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由于供应链条中品类繁杂、品牌众多、流通链条长、各环节间信息不对等,多年来行业整体效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带来产业链整合和全国性流通网络的平台型机会。

3. 下沉市场 —— 新市场的存量产品机会 

我国一线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230辆,对比之下,下沉城市人均汽车保有量有2-3X提升空间。举例来说,成都汽车保有量是每千人200多台,但成都周边城市只有千人70多台。一线城市在限购等因素下增长动力不足,下沉城市市场成为新车市场核心动力。现有流通体系存在明显弊端,重塑网络迫在眉睫,移动互联网的下沉和消费金融的下沉都给汽车流通领域带来新的平台级机会。

扩展阅读:

 2018年“融合”是关键词:3个锦囊,洞见六大行业的2018

泰合资本宋良静:寒冬比想象中更冷,创业进入白银时代丨WISE 2018新经济之王

泰合资本梅林:物联网时代,寻找线下版“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泰合资本胡文钦:穿越十年周期的三个关键词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