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中国版“致命女人”的剧情,一波更比一波强。
先是李国庆在访谈节目的女主持人面前,摔了杯子。不仅摔,还控诉俞渝把他从一手创办的公司踢出局,以及这么多年没有给她洗过一次袜子。李国庆说,自己衡量妻子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给没给他洗过袜子。
接着,被激怒的俞渝在朋友圈“手撕”李国庆,爆出不少骇人听闻的隐私猛料。面对妻子的控诉,李国庆转战微博一一反驳,还随手送给俞渝一个标签——武则天,说她霸道、“女权”。
吃瓜群众一边追更,一边“弹幕”:夫妻还是不要一起创业的好。就连一些投资人也在说,夫妻创业的坚决不投。
不过,细想一下,这件事的关键,还真不仅仅是夫妻要不要一起创业这么简单。
夫妻创业的国内国外大有人在,即便分手,闹成这样的其实不多。说白了,财产怎么分,公司股权怎么调整,管理权归谁,这些都可以靠制度和协商来解决。再不济,还有法律嘛。
而且,就算不是夫妻,从合伙到散伙,该撕不该撕的,也没见谁手软。所以,这事儿和是不是夫妻关系不大。
这件事的关键,其实是如何看待女性创业的问题。
李国庆又是抱怨俞渝不体贴,又是指控她是“武则天”。这当中隐藏着的那一层含义,是一个妻子不履行妻子的义务,还忤逆了他的丈夫,夺走了他的权力。其实李国庆到现在也没拿出什么实锤证明俞渝的人品有问题,他的指控翻来覆去只有这一条。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像李国庆那样的男人眼里,妻子不像妻子,女人不像女人,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指控。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起创业的夫妻大致有两种走向:一种是丈夫能力很强,那妻子多半随着公司的发展渐渐退出管理层,或者回归家庭,或者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比如慈善公益什么的。这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夫妻创业,因为次序没乱,还是夫唱妇随。
但另一种,很多人就觉得别扭了。就像俞渝李国庆这样,妻子能力很强,也有野心,那家庭就很难和谐了。不管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在丈夫眼里,这样的模式都是有问题的,不符合大家的一贯认知。丈夫会被嘲笑,说他吃软饭;妻子则会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好像是个异类。
所以在这件事当中,对让人感到担忧的,不是“夫妻店”的隐患,而是社会、家庭对于女性创业的态度还不够包容和开放。
02
这种对女性创业不够开放的态度,在现实中最直接的投射就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女性,离婚好像成了他们的宿命。
“女权之声”作者刘倩、张兰在2018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职业晋升会导致女性离婚率增加一倍以上,但对男性则无影响。越是传统的家庭里,女性的职业进步对家庭带来的压力会越大。”
今年4月,滴滴出行的总裁柳青突然在朋友圈透露,自己已经离婚两年,目前是“单身妈妈”的状态。
柳青云淡风轻地面对生活状态的改变,但外界却忍不住揣测,她是因为把重心放在事业上,才导致离婚的。
很多时候,离婚被看做是女性的失败。
波伏瓦在她《第二性》里说,从传统说来,社会赋予女人的命运是婚姻。大部分女人今日仍然是已婚的、结过婚的、准备结婚或者因没有结婚而苦恼。独身女人的定义由婚姻而来,不论她是受挫折的、反抗过的,甚或对这种制度毫不在乎。
这就导致女人一直被限制在婚姻里。女人一旦试图脱离婚姻的限制,就好像失去了一个正当的社会身份,要承受周遭的非议。
女性创业者,包括女性高管,常常被问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但这样的问题,是不会去问男性的。即便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去承担或大或小的社会责任。但她们被限制在婚姻中的部分,依然大于男性。
今年3月,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发布了《数字化时代的女性领导力》报告,报告显示不平等现象仍普遍存在。例如,女性每天有16%的时间用于无报酬的家庭照护工作,而男性的这一比例只有9%。85%的受访者认为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庭事务管理的责任,各细分群组的受访者均持此观点。
婚姻对女人的限制,在制约女性的同时,也在制约男性。女性被要求照顾家庭,男性则被要求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们都在承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
如果男性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家庭再怎么幸福,也算不上好男人,就连他们自己也会郁郁寡欢,意难平。如果女性不顾家,甚至因为事业失去家庭,即便再成功,在外人眼中都不算是好女人。就连她们自己,也会觉得有缺失。
在这样的观念里,男性女性都是不完整的,都只有一半的自己,男人的一半要靠事业来填补,女人的一半要靠家庭来填补。其他的可能,被忽略了。于是,女人无法欣赏会做家务的男人,男人无法欣赏事业成功的女人。
歧视带来的伤害,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最终,谁都不能幸免。
03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并不是在强调女权,而是在强调平权。
尽管我们不能忽视男女在生理上的区别,但是在商业世界,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男女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
甚至,根据DDI智睿咨询整合全球2,488家公司的2,5812名领导者调研数据的《全球领导力展望》报告,财务绩效前20%的企业中,其女性领导者是财务绩效后20%的企业的近2倍,并且在合作、创造协同效应和成长型文化方面均具一定优势。简言之,女性领导者越多,公司绩效越好。
DDI根据超过10年积累的全球15,000名领导者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传统观念中人们所认为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技能差距其实并不存在。如大家通常会认为男性更擅长谈判、战略和授权,而女性更擅长沟通、建立团队、计划组织,但这恰恰证明,男女之间并无能力差别,只是女性更注重发展,而男性更自信,并拥有更多国际化工作的经验。
但尽管如此,女性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释放空间。有数据显示,女性领导者随着层级的递增而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全球500强的CEO中女性仅占6.6%。
在我们的印象中,社会在不断进步,女性追求事业的可能也应该在不断提升。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职场女性比例停滞不前,女性政治代表性下降。报告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自动化大大减少了过去由女性承担的工作。同时,在越来越多要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技能知识的工作领域,女性所占比例过低。另外,助力女性进入和回归职场的育儿、养老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照顾子女、赡养老人等无偿工作仍主要由女性承担。
而在我们身边,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女性更难获得工作和晋升的机会。过去HR们对已婚已育的女性还是很友好的,但现在他们总是会旁敲侧击地问你,还要不要生二胎。
下图是一组值得深思的数据:
可以看到,对“男人应以社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的态度,2010年与1990年相比,持否定观点的人数占比是在上升的,持赞同观点的人数占比是在下降的。
是什么让人们的意识开起了倒车?当像俞敏洪这样的精英都认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的堕落”时,我们还能奢望这个社会对女性更友好吗?
如果社会意识的进步是曲折的,需要更长的时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寄望于那些发生在个体上的改变?我们希望那些渴望超越性别去实现更多价值的女性,能够勇敢地向前一步;也希望当妻子想成为职业女性,甚至是创业者时,丈夫能给予支持和赞赏,能够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如果不能,也请在分手时,不要拿投身事业、不顾家这一点来攻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