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Matt Turck:看似和科技互联网毫不相关的法国,他们的创业生态圈正处在引爆点上 >

Matt Turck:看似和科技互联网毫不相关的法国,他们的创业生态圈正处在引爆点上

转载时间:2021.08.23(原文发布时间:2014.07.14)
23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34次

Matt Turck:看似和科技互联网毫不相关的法国,他们的创业生态圈正处在引爆点上

编者按:本文来自潘星键投稿(@星键V;微信:akavir),他在汤森路透从事数据质量分析工作近7年,文章编译自Matt Turck《The French Startup Ecosystem: At a Tipping Point》,原文作者Matt Turck曾任Bloomberg Ventures常务董事,现为FirstMark Capital合伙人。

我知道,当我们想到那些初创公司的热土时,头脑中跳出来大概不会是法国这个国家。 诚然,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正在欧洲的技术圈发生——伦敦,或者柏林(我曾在之前的博客中写道过),甚至芬兰。

不过法国?随便问问美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对法国的看法,或多或少你都会听到类似的评论:税负太高;解雇员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政府干预过多;语言是个障碍;对失败抱有恐惧;各种罢工;那个法律规定一周工作35个小时;6点以后回复工作邮件算是违法行为的奇葩国家......

然而,在法国的科技初创公司之中,事情正朝着好的方向加速发展,尤其是在过去的两三年里。 最近,我很幸运地作为美国风投和媒体界的代表, 受邀来到法国巴黎,并有幸与当地的企业家、风投以及奥朗德总统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会面。

作为一个职业生涯基本上是在美国度过的法国人,我的态度可能比大多数人都更加偏向于批判法国的不足点。 但这次旅行却使我对于当前法国科技创业圈的巨大潜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对于所有关注法国的初创公司生态系统的人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perception)的和实际发生的(reality)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这个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发展——更多有意思的创业公司、更多的投资、更多涌入这个领域的人才、更好的的法律支持等等——但大家所谈论的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

缩小人们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尚需时间——单是扭转负面的名声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便没有别的因素。 但你真的不能为此而指责其他国家的人对法国的状况缺乏了解甚至感到困惑——法国自己对待创新和商业成功的态度本身就就有些精神分裂。

即便大批有才能的技术创业者涌现出来,大部分的法国人对于追求商业成功和创造个人财富的看法却是充满矛盾的。法国的企业家们正在取得商业成功,却也经常的表现出对自己和国家的不满。现任法国政府所释放出的信号经常“打架”(或者说,发生了180度的转弯,取决于你看待事情的角度)。

植根于左翼联盟(left wing platform),最初政府所释放的信号是反对商业的——包括注定失败的想要提高资本利得税,笨拙的干涉雅虎对Dailymotion(YouTube在法国的竞争对手)的收购。

现在政府开始对法国本土和国外的创业公司展开富有吸引力的攻势,命名为“La French Tech” , 这一活动首先由当时负责数字经济事务的福乐尔·佩勒林发起,从2014年4月之后交给其继任者阿克塞尔·勒梅尔。她们二人既能干又跟得上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们的思路。所有这些事都令人感到振奋,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对此的长期态度有了大的转变。

这里我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当然这并不是对于正在法国发生的所有事情的一个全面详细的总结,也不会囊括所有值得一提的人物和公司——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笔记。

人才是法国科技界最重要的资产。 法国有众多出色的工科学校,过去几代积累和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最近几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很多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选择到创业公司工作(或者自己创业),而不是到大公司(如贝恩、高盛、道达尔等)工作。 其中的很多学校推出了自己的孵化器,有些看起来运转地还不错。而且新一代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比他们的前辈好很多。

在法国的教育系统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cole 42,一个创新的IT在线教育学校。它由法国亿万富翁泽维尔·尼尔捐赠1亿美元创建,泽维尔自己也是法国最成功的技术创业者。据我所知他们的模式非常独特:任何教育背景的人都可以申请,即使没有高中学历也可以。

通过最初的在线逻辑测设之后,申请者需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接收选拔测试,包括每天15小时,每周7天的高强度学习。那些通过选拔的学生讲将接受完全基于团队项目的课程,并且仅通学生互相评审(peer review)进行成绩的考核评估。另外,它是免费的。据说第一个班级的学生质量非常出色。

大数据和联网设备。 法国的创业公司更倾向于“原创”,复制已经取得成功的美国公司的较少。比如,Vente Privee 最早做闪购,这一模式随后被引入美国。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分布于很多行业,如电子商务 (ShowroomPrive)、视频 (Dailymotion)以及音乐(Deezer, eDJing)。

出于个人兴趣的原因,我非常兴奋的看到法国创业公司在大数据和数据、数学驱动的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 Criteo,Talend,Scality,Qunb,PriceMatch,等等)。法国在联网设备和硬件方面也尤为创新(比如Parrot,Withings,Netatmo,Sigfox,Sense,Aldebaran, 等等。)

创业公司怀抱更大梦想:美国投资者对法国(或者说欧洲国家)的一个很普遍的抱怨是,相对而言,这些国家的创业公司更缺少国际化的野心。 在一个融资受限的环境内,很多创业公司的重心是实现尽快盈利,而不是扩大规模。

回顾历史,至少就创业的初期而言,法国公司更多的是着眼于国内市场。这并不是说这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法国市场足够大(6千5百万人口),且成功的大型技术企业有些也以国内市场为重心——泽维尔·尼尔创建的市值170亿美元的ISP和移动通信公司iliad)就是一个例子。

但这类公司并不是美国投资者寻找的,他们的运作方式是寻找那些具有超高增长率,并有潜力达到1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然后退出。这类创业公司通常能够快速占领巨大市场。

这一点看起来也在变化,新一代的法国创业者似乎更有系统性的考虑国际化的问题,并在创业的早期就开始了。诚然,法国的创业公司也取得过国际市场上的成功(Business Objects,ILOG,Kelkoo,等等)。

但是现在具有强烈国际化倾向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Criteo(去年在NASDAQ成功上市)80%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拼车公司BlaBla Car已经进入12个国家。私下里与法国企业家的聊天中,他们都很明显的表现出希望尽早进入国际市场的雄心。

更多的风投融资途径:虽然与美国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法国创业公司可选的风投途径看起来比以往要多了很多:

种子投资(Seed financing):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看起来在种子期基金要比天使投资人(individual angels)多:如会谈中经常提到的名字——Elaia, Alven以及Isai。
早期投资(Early stage financing): 主要的参与者有Partech, Idinvest 和 Iris 。

增长融资(Growth financing):看起来这里有些空白,部分由伦敦的基金(主要是Accel和Index)承担。

法国国家投资银行(BPI France):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按照美国标准这多少有些奇特)。2012年末由众多国有实体融合所组成,法国国家投资银行包含一个风投基金(包括5个不同的基金),一个风险贷款提供机构,和一个基金投资基金(fund of fund, 包括56个合伙人基金)。

更宽松的监管环境,这个话题值得单独写一篇博客,这里列出几点最近一次去法国旅行中所讨论的一些重点。

创业公司可以在雇佣员工的头8个月里有权解雇员工。

超过8个月后,法国的劳动法在2008年经过修订规定,可以在很多场景下解雇员工——包括因为经济原因导致用工要求或用工标准产生变化——虽然没有美国那么宽松,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2000年通过法律规定的35小时工作周,在2004年经过修订后,基本上已经不具有任何效力。

下午6点以后不准发邮件的规定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它是由于不恰当的翻译所引起的(经济学人在这里有更详细的介绍)

迎接法——美创业公司的崛起

不管把它叫做人才流失还是全球合作,你都无法忽视近期大批涌入美国的法国技术创业者们。 诚然,一些法国人在美国的创业圈已经颇有名气,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如:伯纳德·利奥托德(Business Objects), 杰夫·克拉维尔 (SoftTech), Loic Le Meur (Le Web),Fabrice Grinda (OLX),Tariq Krim (Netvibes, 现在是JoliCloud),Hubert Tieblot (Curse), 以及 Renaud Laplanche (Lending Club)。不过现在,这种涌入的速度已经快到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法——美创业公司看起来有三种形态:

由法国人在美国出资创办的创业公司,如Lending Club (旧金山), Wit.ai (加州帕罗奥图), Datadog (纽约), Placemeter (纽约)等等。这些公司除了创始人是法国人外与法国并没有特别的关系。

法国人在法国创立的创业公司,随后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转移至美国,有些甚至在法国经过了本土孵化器(如Le Campaing)的培育,然后又再美国接收当地孵化器(如Techstars)的培育:一些例子如Sketchfab,Infinit,Doctrackr。Dashlane公司(我的公司FirstMark曾是早期投资人)是另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这些公司的研发团队通常在法国,而半数的管理团队在美国。

由法国人在法国成立的创业公司,在本土取得一定的规模之后,来到美国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如Novapost,Synthesio,Criteo......

虽然不能简单的把这种趋势简单的归为另一种以色列模式(其中有很多细微的差别),这种双重结构(研发在法国,商业运作在美国)看起来运转的还不错。

新一代跨域大西洋的创业公司应当得到称赞和鼓励。从一个法国人的角度和短期来看,这种模式并不完美:这些公司中很多会由法律上的法国公司变成在特拉华注册的美国公司,一些企业家也会变得富有但不在法国交税。

但从长远看,好处却是巨大的——这些法国企业家中的大多数还会回到法国,将深厚的创业经验带回国内,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国际上联系,以及融资渠道,而这些将帮助他们成为法国创业公司的早期投资者,从而给更多的法国人创造就业机会。

关键是要把法国科技圈想象成一个全球分布的生态系统,而不只是局限在法国之内。法国科技圈的巨大成功,很多将会发生在美国,以及亚洲。

纽约是法国科技圈理想的第二家园,虽然硅谷依旧是无可质疑的科技界的中心,但纽约对那些希望建立国际业务的法国创业家提供的优势是明显的——更短的飞行里程,更小的时差,某种程度上更小的文化差异,以及一个更年轻、充满渴望的技术生态系统,更容易为后来者提供出名的机会。

因此,让我多少有些惊讶的是,在与巴黎的创业者交流时,他们想到的最多的是纽约而不是硅谷。

纽约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法国技术创业社区,Fabrice Sergent (Cellfish), Mathieu Nouzareth (Freshplanet), Morgan Hermand-Waiche (Adore Me), Olivier Pomel and Alexis Lê-Quôc (Datadog), Alexandre Douzet (The Ladders), Gaspard de Dreuzy (Kapitall, Pager), Christophe Garnier (MommyCoach) 以及很多其他的例子。

纽约科技圈的一些重要人物与法国有着很深的联系或怀有极大的兴趣,比如Kevin Ryan (Gilt, MongoDB, Business Insider, Zola) 和 Ed Zimmerman (Lowenstein Sandler)。这个社区正发展良好。驻纽约的法国领事馆(由新派的Bertrand Lortholary领导)正在积极的推广法国创业家社区。就在这周,一个新的大会(La French Touch conference)召开,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重要关注点。

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创建一个科技生态系统需要几代初创公司的努力。初创公司需要经历启动、融资、增长以及投资者的退出。创业者和早期员工需要将他们的经验和资金贡献回来,通过天使投资的形式投入到下一代的创业公司之中。成功退出时的高额回报激励着新一代的创业者和风投们。

所以法国,正如其他新兴的科技圈一样,需要更多的成功退出。然而,法国拥有一样秘密武器——泽维尔·尼尔——他出资2亿欧元把一个火车站变成可以容纳1000家创业公司的孵化器。

这可能是巴黎的创业圈达到引爆点所需的最后一推——对于美国的风投来说,在他们走遍欧洲科技中心的旅行途中,单单这一点就应当给他们足够的理由把巴黎列为必去的地方了。

特别感谢 Jerome Lecat (Scality) 和 Marie Ekeland (formerly of Elaia)组织我们此次巴黎的行程。感谢Philippe Collombel (Partech) 带我领略Sentier和巴黎的风投圈。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