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Evernote conference全球大会(下文简称EC4)全程透着种小清新式的大野心,这种气质从开场演讲中突然打入在大屏中央那个寓意着链接你的大脑及一切的LOGO设计中就暴露无疑。
创始人Phil Libin一身西装里套着件Evernote的绿象T恤,他比一年前EC3时明显显瘦,依然爱用特有的俄罗斯式硬朗加幽默引得全场小高潮不断。“你讨厌开会吗?我就是!”然后啪地出一个感觉是用来黑PPT的新东西,还没名字,但一一重新定义了文稿的演示。“对,我觉得微软做的东西里,除了Excel都很糟。”Phil说。
颠覆既有模式,促进协同工作、扩大人的认知、更有效率分工,以至于促进全人类的思维发展和工作方式进化,在此次EC4上,Evernote思考的纵深和表现出来的张力已够有厚度。
2008年成立但用户数已破一亿的的Evernote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它和它们的产品一样记性很好,没有忘记要做百年公司这个愿望。EC4结束时小苏邀请Phil接受了36氪专访,Phil对小苏确定表示公司不会被收购,IPO这事,就在未来三到五年里,必须有。
下文是36氪小苏对Phil Libin的采访实录:
36氪:我们先来聊聊这次EC4的关键词——Context(基于情境的内容推送)吧!我听了很开心,因为不说别的,这个玩意儿做得好以后会成为咱们的写稿神器啊!但我很好奇产品和设计基因的Evernote这回能不能顺利搞定?根据keyword来自动推送其实把控的尺度和精准度都很关键。中国现在也一直在热议:挖掘机技术哪家最强?
Libin:关于这个关键词的设定,我们也是满拼的,并且现在和以后都会做很多努力,它是一个刚需,也是一个趋势。当今这是个移动互联的时代,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还在被几十年前的PC时代乃至更早期的线性模式所束缚,Evernote希望一种符合点状思维的更高效的工作模式的建立。
我们刚刚成立了AI(Augmented Intelligence)这个部门,专攻数据的采集、挖掘和计算,主要是个人数据方面。像你说的,我们确实不是一个大数据公司,我们有一亿用户,但我们没有大数据集,我们有的是一亿的小的数据集,所以目标是更加智能地处理个人的那些数据。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本来就不是如何用你的信息去赚钱,而是建立一个为你能拥有并且热爱的产品。我们想处理好与产品本身有关的数据,而不是交叉利用那些数据。
目前我们有了一亿用户,给他们优化体验是我们现在有能力为他们做的了。这也是我们战略的重要一步,Evernote不仅仅是一个记笔记的工具,我们要做的一个能够激发人类大脑的引擎。最快下个月我们的Context内容就能上线,试一试写稿好不好用哈哈。
36氪:你刚刚的回答其实也包括了Evernote未来的发展方向。
Libinl:是的,未来我们不光是让你能更好地记住,还能你得到更多信息,做更好的决定。总之就是让你更聪明。我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想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我们可以有三个选择:1. 把自己变成孩子,寻求父母的帮助;2. 让自己成为CEO,得到团队伙伴的支持;3. 让自己成为超人,一人搞定所有事情。你会选择什么呢?我的选择是第三种。我觉得真的,自己的生活分为“2007年之前”与“2007年之后”, 2007年我的记忆是一团乱麻,直到2008年有了印象笔记。如果可以我希望我高中的时候就有印象笔记,能帮我把一些重要东西记下来。但记住东西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那是刚开始的那一小步。未来我们要让每个人Evernote空间变成一个超人的大脑,让它本身就是一个帝国。
36氪:Phil我感觉你很喜欢用数据来说话,在会上你也谈到了很多公司的具体数据。其实许多创业公司在成长期间都不喜欢谈论数据。
Libin:是的我们的员工和合作伙伴也这么说我。因为Evernote是一家记忆产品公司嘛,用数字来给大家记住一些东西以及建立这样的印象很有意思,我每天要做的几乎最重要的事就是了解数据,这不是为董事会准备的(笑),只是我个人希望知道并且愿意公布出去,这样也容易让消费者和我们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建立一个储存你记忆而后把你的认知扩展开来的东西的,数字的量化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方式。有些公司不愿意这么做,可能觉得这么做会对公司造成伤害,但对我们来说,或许保持透明比保密要容易。这和Evernote的商业模式有关,印象笔记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一种:卖给消费者他们想要的东西。
36氪:卖和卖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这些数据里面可能最让人想点赞的就是49%在market购买产品的用户都是Evernot的付费用户,这显示了一个非常持续的黏性。我们是怎么做到“卖”出去的?
Libin:我想大家都是讨厌推销的,但是也能接受给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真正喜欢某个服务并且购买后能获得更好的,还能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在生活中也能用它的产品,是不是就可以接受了。这是一个有逻辑的过程,也就我们今天说的Your life's work。可以说,最终你采取决策几乎都是因为你留下来获得的价值要比你付费重要,所以免费的时候你在产品上呆得越长,就有可能付费使用。更好的协作工具,访问之前的笔记,能更好地处理大型文件,将来还会增添的更多功能,这些收费都很低,现在仅仅包含在企业用户的那每月10刀里,可是真的会给生活工作带来方便。
至于怎么把免费用户会变成付费用户再让付费用户去market买产品呢?我真不知道(摊手得意地笑),如果你真的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基于以往的用户行为进行预测,以后有机会再给你说。但坦白讲,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大困惑就是,现在的用户和六七年前的用户有某些不同。而且现在许多用户都来自移动设备,或者来自亚洲包括中国,这给统一的计算总结带来困难。我们每时每刻新增的用户和之前的老用户,都极有可能不一样。
36氪:对,这其实就是我也想问你的下一个问题,关于亚洲和中国市场的。Phil你认为中国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与美国消费者有什么区别?现在Evernote在亚洲市场用户数已经超过总用户数的30%,中国用户增长到1100万,对于亚洲和中国市场你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Libin:对于印象笔记来说,这两个地方(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非常相似。他们都是一样的人:喜欢科技的知识型工作者。可能对于平台的选择偏好有不同,比如中国的安卓用户数量多于苹果系统,可这不是主要的。有人说苹果是“加州设计,中国制造”,那么印象笔记想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设计出好产品。
其实我们不把国家看成一个个市场。在中国的印象笔记公司不是为了卖更多产品给中国,而是为了在中国生产出全世界范围内都喜欢的产品。我们需要的是中国的工程人员和设计人员。我们不单单重视产品的销量,我们是要更好的产品。
36氪:你对中国的公司有什么印象?比如阿里巴巴?另外其实很多美国的大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中都遇到很多困难,比如Google就一直处在一个很郁闷的状态里,Facebook和Twitter干脆都不用想这个问题了,最近instagram也碰到些小状况。印象笔记在中国的推广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Libin:对于中国公司,我感觉到很明显的一点是很多中国公司都很长远的目标,会一步步很有策略,或者一开始时候就想得很远:他们的市场不是中国,而是全球,阿里巴巴就是一个例子。同时,中国公司也一直都意识到,要想更快的发展就要欢迎更多的外国公司进入并在中国发展。这对像印象笔记这样的公司是很好的机遇。现在存在着对中国公司很多的误解,像是中国公司不喜欢做长久打算,对未来没有战略规划,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甚至恰恰相反。
回想印象笔记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有很多公司,包括中国公司给过我们建议:中国消费者不喜欢太过简单的东西,复杂一点更好;他们不愿意花钱,你要在广告上施展小伎俩。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不这样认为。苹果公司并没有在中国销售不一样的产品,那么印象笔记也不要。我们会以对待其他消费者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的消费者。
在中国的困难这个一直都有啊。首先有一个离你那么远的团队就是我们的困难,沟通和管理的成本非常高。设计出“Work Chat”和“Context”,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为了跟中国的团队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可以说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给我们灵感去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36氪:最后一个问题,你在会上说微软很糟糕,开始颠覆他们的演示文稿,Facebook一直提供储存人们记忆的服务,咱们EC4上的战略明显产生了和他们的竞争;另外还有一个是亚马逊,Evernote market成立一年营业额1200万让人觉得亚历山大。你怎么看待这些小伙伴们?
Libin:我们所有最好的合作伙伴都是竞争对手,我们和苹果,亚马逊,Facebook,Google及微软的合作都很多。我们不会成为第二个微软、Facebook和亚马逊,我们只做方便用户的办公产品,只做那些inspire大脑的应用开发,只销售我们自己的产品。
36氪:这就也像是一个帝国了。
Libin: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百年帝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