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云上,36氪经授权发布。
不知道有多少求职者跟我说过,想换工作的原因是要跳出舒适圈。
可明明很多人拼尽全力,还没成功踏入舒适圈呢,干嘛就这么着急跳出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跳出舒适圈”成了“我优秀、我高贵”的标签,成了努力、成长的代名词。
乍听区别不大,仔细思忖还真不一样。
我们真的有必要动不动“跳出舒适圈”吗?那些“跳出舒适圈”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就是演员》第二季开播,可刚看了第一期,网友们就为佟大为等人的尬演感到不适。
佟大为和梁静现场表演了《夏洛特烦恼》的高潮片段,想重现原版电影搞笑中透着温情的效果。
可不论视频弹幕还是微博评论,网友们都不买账。正剧男演员演起喜剧来,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表演结束后,佟大为感慨参加节目是希望走出舒适区。
新媒体人姜思达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佟梁二人表演的质疑,说自己“笑不出来”,认为表演“不舒适”,犀利的言辞在观者听来难免刺耳,佟大为本人更是窘态毕露。
一时间,“是否应当跳出舒适区”的话题又引发了众议。
支持方:愿意挑战不擅长领域的人,勇气可嘉,值得学习。 反对派: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好吗?为何非要跳出舒适圈呢?
毕竟众所周知那位盲目跳出舒适圈的和尚,下场是这样的:
佟大为好歹算是有作品的好演员,部分新人面孔就更加让人看不懂了。
相当一部分低戏龄青年演员,虔诚奉行“出名要趁早”的人生圣 经,以学习名义混迹在娱乐节目中,把离开剧组上节目美化成“跳出舒适圈”。
纵使跨界发展是一种潮流,可大部分外强中干的明星艺人演技差又无代表作。
不是长期混迹于各个综艺节目赚流量,就是在一些平台上带货刷存在感,想靠一张千人一面的脸和一群粉丝的爱戴撑起整个事业。
这种“舒适”的成本是不是过于便宜了?
是演员,就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剧组和片场;是歌手,就该花大量时间在练习室在录音棚;是作家,就该潜心创作输出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文字。
且不说盲目跳出舒适圈会不会跳坑里,对年轻人来说更重要的,难道不是跳之前反问下自己:
我现在的水平,真的已经进入舒适圈了吗?
不断跳出舒适圈,不断成功的例子当然也有。
年轻时在编程方面天赋异禀的雷军,大学毕业前就开发出了杀毒软件“免疫90”,并因此拿到了湖北省当年的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毕业后他加入了金山,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名噪一时的中文办公软件“盘古”、金山词霸、金山毒霸和当时国内最大的音像和书籍售卖网站——卓越网。
然而,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需要巨量资金才能维持下去,在阿里、当当和亚马逊的三路夹击下,包括雷军在内的网站负责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法再融到资金。
困境之下,雷军毅然决定卖掉做了6年的卓越网。卖了也不妨碍雷军年纪轻轻就进入“个人财富自由”的舒适圈,但是他非要跳出去。
雷军仍每天只睡4小时,拼命在金山工作,2007年金山成功上市,雷军也终于实现了“上市后帮员工分股”的诺言。
上市后,在本可就此享受人生时,雷军再度跳出舒适圈,进军手机行业——做手机。
从投资“魅族”到自己单干,从组建团队成立“小米科技”到研发上线“米聊APP”试水,从联系手机部件供应商到第一部小米手机问世,从线上售卖模式到线下实体店迅速铺开。
雷军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梦想做支撑。
这次“出发”同样经历过一番苦痛后,才有了今天占据了市场巨大份额的小米。而这份成绩是雷军在强大的自我动力、能力和毅力驱使下的收获的成果。
又比如曾经从央视辞职去法国进修的杨澜,和当年留下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率性辞职的女教师顾少强,他们的跳圈之举似乎都很成功,人生丰富而饱满。
而这背后,哪个人不是在个人能力完备的基础上,因笃定自我追寻的目标而奋力坚持的。
反之,盲目跳出舒适圈的人通常有两类:
有一类人认为自己在一个职位上做够了,就仅凭一些小成绩误判自己“已掌握了整个工作的核心和脉络”,想急着跳出所谓的“舒适圈”,用更新更难更不同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另一类人,在一份工作中刚刚上升了一个阶段,就听从大部分鸡汤感召,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而跟风“跳圈”。
在决定跳圈之前,试问:
你真的清楚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和动力是什么吗?
你有能力应付圈外的新工作吗?
遇到难处的时候,你真的能坚持下去不会反悔想跳回来吗?
如果你能够确信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那欢迎跳到圈外挑战自己。
但如果你对任何一个问题存疑,还是老老实实修炼吧。
我有个很聊得来的同事,她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她对于“做自己擅长的事”的坚持。
现在市场、运营不分家,很多同事的职责都在这两件事情上有所交叉。
在她看来,这种分工事实上不利于将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也不利于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可能有些人会说,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做最擅长的事。留在“舒适圈”,真的不会阻碍发展吗?
我说,这两件事情根本就不冲突。
因为“舒适圈”未必非得“跳出”,还可以“扩大”。
在擅长的领域里,不断挑战自己,扩大舒适圈,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大有人在。
就像李冰冰在采访中说的:其实演员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着各种挑战,但是总不能挑战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去这样做。
如何扩大呢?其实也不难。
明确圈层
在自己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基础上做事,成功的几率比“白手起家”大得多。确定当前的舒适圈有多大,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也就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扩大圈层
学习同领域内的陌生内容,将舒适圈外陌生区域一点一点收进圈内,让不擅长的工作变成“信手拈来”的技能。
学外语的,捎带着掌握点外贸技能;学代码的,多学些产品知识,都是扩大舒适圈的选择。
固化操作
最后要多练习,逐渐将舒适圈外的新技能转变成实用的个人技能库。
你我作为有一点底子、经过多年努力小有成就的普通职场人,扩大舒适圈是比跳出舒适圈更现实、更有用的方法。
不要被没有对症下药的鸡汤带跑偏,让之前的积累功亏一篑。
共勉。
你觉得应不应该不断跳出“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