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企业捐款消息不断传来的同时,也有企业家表达出另一种声音:“我想回馈社会,但我不想在经济效益不好的时候被要求捐款,不想被道德绑架,不知道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企业回馈社会”换一种更流行的说法,叫作“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很成熟的概念,多数五百强企业,会定期发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甚至有专门的部门和团队日常运作。在领域内,与CSR相关的叫法和概念有很多,比如新潮一点的CSV(企业共享价值),美国的B Corp™(共益企业),也有可持续发展这样更宏观的理念。
今天要聊的「MSC咨询(Make Sustainability Consulting)」,就是一家将可持续发展应用到战略、管理和品牌咨询的精品咨询公司。MSC提供定制化方案和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在社会问题中发现商业机遇,同时在商业发展中产生社会影响力。
MSC创始人谭亚幸表示,创立MSC是基于以下两个判断:
国内企业有可持续发展需求,但缺乏科学认知和运营经验,市场潜力大。
谭亚幸根据需求将目标客户分为三类:外企、互联网公司、传统民营企业。外企对可持续发展有成熟的认知和丰富经验,但在中国面临本土化挑战。比如,企业想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内政策做出反应,需要更本地化的视角和执行团队。谭亚幸解释说:“欧美企业经常会援助非洲等落后地区,但公众可能会觉的国内还有很贫困的地区,干嘛去非洲呢?”
传统民营企业和年轻互联网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不成熟,很少会设立专门的运营团队。当有裁员、食品安全、疫情等社会问题和公共事件出现时,舆论压力往往促使企业首先采用执行层面的方式应对,如PR手段。实际上有效的执行动作,需要科学的战略指导,战略制定由业务目标或价值观驱动,而价值观则需要提前思考和布局。
另一方面,国内提供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的多为大型咨询机构,自2008年开始,德勤、安永、ERM、毕马威、麦肯锡公司已陆续进入这个市场。但这类企业在中国同样面临本土化问题,以及如何离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更近的挑战。
(图片来源:MSC)
捐款不是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唯一方式,企业可以兼顾社会性和逐利性
长久以来,捐款和做公益可能是最被大家认可,能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举措。但对公司而言,捐款是实打实的现金流和利润。企业同时具备“逐利性”和“社会性”,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矛盾的。
谭亚幸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持续结合在企业战略和业务中。用这次疫情举例,除了捐款,很多公司的运用自身核心力量抗击疫情的行为,也得到了公众的称赞和热烈讨论,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捐赠“快乐水”;办公软件免费开放使用权限;教育公司开放教育资源;丁香医生开放线上问诊等。
基于以上理解,MSC将企业面临的问题拆解,向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经过5年发展,团队把上下游如非盈利机构、企业端等资源串联起来,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应用到企业战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链、GR、营销、PR、产品、人力资源等。
据介绍,公司曾帮助一家互联网公司梳理其乡村战略,截至目前共吸引15,225个村庄,2,517,155位村民加入,被选为2017年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案例;曾为一家澳洲服装品牌做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工厂建立员工关怀架构与社区支持项目,将员工流失率降低34%;曾帮助一家高档连锁酒店建立低碳、环保的入住升级方案,推动业务增长的同时,把环保房间每晚的碳排量降低26%......
目前,团队规模20人左右,成员来自咨询公司、公益机构和腾讯阿里等科技公司。累计服务超过200家国内企业,2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包括可口可乐、百威英博、欧莱雅、国家电网、华润集团、腾讯、阿里巴巴、快手等。
MSC的获客方式以口碑传播和客户介绍为主,如何拓展到更多行业,获得业务发展是公司面临的问题。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创造和参与更多垂直类的动作和活动,如企业定制化培训、企业声誉研究等,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传递给更多B端用户。
下一步,团队计划把业务向内外延伸:对外,从顶层战略出发帮助初创型企业解决问题;对内,根据乡村振兴、下沉市场、「一带一路」等细分的赛道孵化行业探索性的产品。比如其知识共享平台——影响力阿卡德米,目前阅读总数超过100万,培养了国内外20+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作者,并累计培训100+全球企业和50+高校商学院等。
谭亚幸说:“我们每天的支付行为能换到一片蚂蚁森林,运动跑步会通过微信运动捐款,穿的衣服由12个塑料瓶回收制成,就连吃一块炸鸡,也可以让贫困山区孩子的餐食变的更有营养。这些商业行为里都有社会意义,也反哺给商业更多机遇。这些是除了企业外的机构很难做到的,也是那些提供标准化、模板化服务的大型咨询公司做不到的,我们希望未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蚂蚁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