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新闻里的词汇,它正离你的餐桌越来越近。
36氪获悉,中国植物基科技公司“Vesta未食达”(下称 Vesta)近日正式推出了它的植物肉品牌“烩粹HUICUI”。同时,烩粹HUICUI宣布即将与待煮拉面品牌“拉面说”合作推出植物肉意面,产品预计于 4 月上市售卖。这一款产品会采用植物肉肉酱,肉酱的原料为纯植物基,详细定价暂未公布,但会落在拉面说产品的主流定价区间内。
作者在电商平台上浏览了拉面说官方旗舰店,主要产品单份价格在 16-20 元不等,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用相对平价的价格体验到人造肉产品。
近几年来,“人造肉”市场爆发,植物肉商业化加速。数据显示,美国植物基肉制品保持着 18% 的高增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9.39 亿美元;英国最近五年的植物肉销量也达到 8.16 亿英镑。
Vesta 创始人兼 CEO 解子涵介绍道,中国植物肉市场自 2019 年起快速成长,但目前面市的产品要么特供给餐饮渠道,限制了购买产品的地理范围;要么限量发售,或在节假日制作成特殊食品(如月饼、粽子等)。这些固然是新产品打开市场的必经之路,但消费者当前还缺少一个常态的,能够购买、尝试并开始理解接受人造肉的产品。
与拉面说的合作推进得很迅速,解子涵表示,食品和餐饮品牌们希望能给自己的用户提供足够差异化、同时又健康美味的产品,对植物肉产品有着旺盛需求。同时,首款产品也是双方根据中国市场需求量身打造,口味、口感都根据国内消费者的喜好进行了专门优化,Vesta 也有信心这款产品能够很快打开市场。
解子涵也向36氪介绍道,Vesta 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量产能力,此次与拉面说合作的植物肉意面就是一款常供产品,意味着 Vesta 能够稳定、持续地向客户供应植物肉肉酱。此外,Vesta 还在与不同公司平行推进合作事宜,整体思路是为客户量身定制植物肉半成品产品,并在 toC 销售时进行品牌联名。
解子涵表示,首款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但给团队积累了充分的研发经验,预计接下来与更多品牌推出合作产品的速度会加快。同时,整体来看,Vesta 的植物肉产品销售价格目前与大宗采购猪肉的价格持平,这也降低了品牌和消费者尝试新产品的门槛。
图片由 Vesta 提供
此次 Vesta 还公布了自主研发的纳米筋膜技术,应用这项新技术后,植物肉能变得经得起炖煮,这也是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而特殊设计的。
此前大众熟悉的人造肉公司是美国的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它们的核心产品都是“植物汉堡肉排”,应用场景主要是煎、烤、炸,进入的餐饮渠道多为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这类快餐店。
“但中国的美食文化太丰富了,煎、烤、炸也不是我们的主流烹饪方式,老百姓经常吃的是卤肉、酱肉、炖肉,以及火锅里的涮肉”,Vesta 首席产品官 Shun 介绍道。
但现有的植物肉产品经不起炖煮,主要是因为:植物提取的组织蛋白一碰到热水就会迅速吸水,原先坚韧的蛋白质结构会被水分子破坏。而动物肌肉在微观上有一层一层的结缔组织包裹的纤维状结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筋膜,结缔组织炖煮后会胶质化,在肌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屏障,阻碍了水分子渗透,赋予了肉类独特口感,是传统素肉很难模仿的。
纳米筋膜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介绍,这种技术应用微胶囊包裹原理,将一层薄薄的凝胶层覆盖到纵横交错的植物组织蛋白微观结构中。当然,凝胶也是以植物原材料而制作的。
应用了纳米筋膜技术后,Vesta 的产品在耐煮性能上比市售产品提高了至少 14 倍,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领先水平。“中餐与西餐差异性很大,我们需要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研发生产自己的植物肉产品”,Shun 表示。
36氪曾于 2019 年 9 月报道过Vesta,这家公司曾获得 imo Ventures 的天使轮融资。CEO 解子涵在科技及投资领域工作多年;首席产品官 Shun 曾受训于法国蓝带、博古斯、费航迪三大顶尖厨艺学校,并拥有含米其林三星餐厅的高端餐饮工作经验;首席科学家 BaoZhan 曾在化工巨头巴斯夫任高分子化学家,并曾在国际香料香精公司工作;高级研发工程师 LuoQi 是食品工程博士,毕业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博士期间所在课题组植物肉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CMO Timeo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有多年品牌和消费品市场营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