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寒冬有回暖迹象。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IDC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3390 万,同比增长 16.9 %。
去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前五名分别为:Fitbit、小米、Apple、Garmin 和三星。下图为 Q4 各公司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对比。
与 2015 年同期相比,Fitbit 虽仍居榜首,但出货量减少 190 万台,市场份额降低 9.8 %至 19.2 %,IDC 认为这是因为 Fitbit 将主要精力投在美国,但这里健身手环市场已趋饱和。
小米在第四季度增长强劲,出货量翻了一番,市场份额增加了 6.1 %,夺得此前苹果第二名宝座。venturebeat 称小米得益于低价健康手环战略,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不过 IDC 认为,虽然小米来势凶猛,且抢占了 Fitbit 的市场份额,但小米缺乏专业和品牌认知,想拓展国际市场还是有难度。
该季度中苹果出货量有 50 万台增长,但市场份额从 14.4 %下滑至 13.6 %。不过苹果在 1 月底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Apple Watch 出货量和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 iWatch 2 将入门价格拉低,且新内置了 GPS 功能。
Garmin 和三星出货量分别有 10 万、50 万的增长,市场份额方面 Garmin 下跌 1.4 %,三星有 0.9 %增量。但第四、第五的位置也并没那么好坐,小型企业也在逐渐发力,该季度其他品牌出货量增加 330 万,市场份额扩增 4.6 %至 40.1%。
第四季度各品牌市场份额如图:
Q4 季度除了 Fitbit 、Garmin 处于负增长,其他各品牌均有不同程度增量,小米表现尤为迅猛,增长 96.2 %。
回顾 2016 全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状况:
虽然整个智能可穿戴行业不断传出被收购、暂停更新、不出新品的消息,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向前发展,2016 全年出货量较 2015 年增长 2050 万。下图为 2016 年全年各公司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较 2015 年对比。
目前 Fitbit 仍牢据可穿戴设备行业第一。
但增长方面,Fitbit 显得有些缓慢,苹果则较 2015 年有一定倒退,三星和小米的增长均超过 30 %。
去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季度出货量连续同比下滑,着实让外界对其秉持不看好的态度。
36 氪此前讨论过,目前可穿戴设备存有的一些问题,主要还是未能切中用户刚需,这就造成可穿戴设备成为缩小版智能手机,功能方面缺乏更高的附加值,体验上也存在需要持续充电、不够便利的诟病;应用也更多局囿于健康和健身,但就健康这个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也没能找到产生足够用户粘性的途径。
因此,笔者就寒冬论与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韦强聊了聊。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3 年,目前的客户涵盖传统钟表、电子数码和互联网通讯等领域企业上百家,智能化表芯提供是他们业务中的一部分。他指出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下降是事实,但是并不赞同寒冬的言论,反而行业只是处于调整期,马上将到一个新高点。
韦强告诉笔者,用户自然增量压缩与智能手表市场显得不够热闹有关,更多的厂商也在花时间去思考和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所以市面上的新品上市感觉上出现了断层。但以他们从客户那了解的进度来看,去年 12 月开始,客户的动作明显越来越多,而且几个国内外的众筹平台都有新的智能手表产品推出,销售都还不错。
智芯去年10 月开始正式启动市场营销,韦强告知笔者,智芯 2 月的智能表芯销量,已超过去年销售总和;另外,他们给今年定下了全年 500 万只的销售目标。不过由于数据有限,仅供侧面参考。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好的迹象,智能可穿戴行业说不定即将迎来真正的春天。就在前不久,一向对科技持有小心谨慎的投资态度的巴菲特,还声势浩大进军智能珠宝领域。
说不定哪天,如 iPhone 4 在智能手机地位般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横空出世。一切都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