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招人难、招人贵、运营效率低等痛点,逼迫着制造业和物流运输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在这些转型中,能自动装卸和搬运货物的无人驾驶叉车开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由于技术成熟度较低、产品价格过高,无人叉车在过去几年的普及率并不高。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量工厂的停工停产,让更多制造业厂商、VC资本、无人叉车研发商明确意识到“机器替人”的必要性和市场潜力、携重金入局。36氪近日接触到的“坤厚自动化”是其中之一。
这家无人叉车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研发商主要开发以FPGA为计算核心的SLAM导航算法和集群调度系统。近日,该公司宣布获得高捷资本(ECC)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融资主要用于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2017年6月,坤厚曾获得上市公司康力电梯的天使轮融资。
坤厚自动化成立于2015年7月,在成立之初主要研发和出售工业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模块KH-NaviKit。从2017年开始,坤厚与国外知名叉车品牌合作,基于KH-NaviKit,向工业和物流仓储类客户出售电动无人叉车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该公司创始人曹睿称,其后装方案基本不需要对叉车本身进行机械硬件方面的改造,可以改造的车型涵盖市面上可见的所有,包括高位货架堆高车、自平衡叉车、托盘牵引车等。在厂区内,其电动无人叉车会按照限速5km/h行驶,刨除充电时间,可以进行全天候运营。
图源:坤厚自动化
目前,制造业普遍提倡“拉式生产”,即接了单再生产,这样就不会有备货和库存问题,可以大大减少浪费。坤厚自动化称,“拉式生产”追求零损耗、零延误,无人叉车的调度系统可以按照当时的生产需求对叉车进行更准确高效的调度。随着制造业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未来5年内,无人叉车很可能成为自动化产线的标配。
谈及坤厚的竞争优势,曹睿告诉36氪,他们把FPGA并行处理作为计算核心,可以使信息吞吐率比CPU提高两个数量级,从而提高定位准确率和系统稳定性。此外,结合5G物联网,其模块化集群调度系统的部署只要1-2天,而传统调度系统的部署需要1-2个月。
图源:坤厚自动化
坤厚自动化称,他们已经与3C、医药、电力、冶金、化工、食品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建立合作,一方面逐步替换这些企业工厂里的人工驾驶叉车,另一方面参与新厂区的自动化改造。此外,他们已在扩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到台湾、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
曹睿告诉36氪,一般情况下,客户购买一台无人叉车可以在2-3年的运营周期内回本。他们过往已销售近千台定位导航模块 KH-NaviKit 和数百台无人叉车,从2019年开始盈利,今年收入可观,因为整个行业会迎来爆发期。
曹睿毕业于浙江大学(学士学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位),分别师从于熊蓉教授(科技部智能机器人专家组专家)和Lian Yong教授( IEEE Fellow, President, IEEE Circuits & Systems Society),曾就职于新加坡微电子所(IME A*STAR)、新加坡科技卫星通讯设备公司、赛灵斯技术市场部(Xilinx 银牌认证技术专家)等企业,有二十年学术和工业相关经验。
——————
我是36氪记者王艺瑾,业务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请备注公司+姓名+职务+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