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王世峰;36氪经授权发布。
动感的舞曲音乐间杂着阵阵机械手摆动的金属声,第一财经记者走进11月初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置身于库卡、ABB、安川等机器人企业搭建的展台,就仿佛置身于明日世界的科幻电影场景。
这里是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的现场,极具工业设计美学的机器人可以参与汽车组装、帮助采摘果实、在餐厅送餐,甚至作为宇航员、矿工来完成恶劣环境下的操作任务。它们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本届会场中最亮眼的主角。
在各路机器人酷炫外表的背后,他们所引领的全自动化的操作场景也日益清晰。在全球,制造业面临变革: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不断加深自动化的复杂程度,这对智能互联的设备、灵活高效的自动化流程,以及价值链各环节的无缝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人工操作中的精准度、重复度以及对复杂工序的适应度,正在面临巨大的瓶颈。工业4.0俱乐部秘书长杜玉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智能机器人可能将在未来完全代替人类工作,高度数字化的无人工厂将成为主流。
所谓无人工厂又叫自动化工厂、全自动化工厂,是指全部生产活动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第一线配有机器人而无需配备工人的工厂。而随着工业4.0时代的日益迫近,关于无人工厂的预言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试想在未来的食品加工工厂,从一整只鸡开始,逐渐被机器分解,没有任何的人工操作,就变成各类鸡肉产品。或是一只螃蟹,完整的螃蟹在流水线上很快便被大卸八块,分解之后甚至比人吃得还要干净。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下,新一轮科技升级与产业变革正推动工业领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第一财经记者在工博会现场注意到,制造型企业纷纷寻求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的基础上打造高度柔性、高度数字化的智能生产系统,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
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顾纯元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方向。”事实上,全球的制造型企业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后发现,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企业率先投入到智慧工厂的建设中,诸如西门子、博世、欧姆龙、施耐德、罗克韦尔自动化等国际企业,以及国内的美的、富士康、格力、华为等制造企业纷纷踏入智能化的转型浪潮中。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将自身这些年对于工博会的直观感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些年业界对于数字化企业更多还是停留在概念和远景的层面,慢慢切换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嵌入数字工业的解决方案,而到了今年,已经有一些数字化企业落地的案例开始出现。”
王海滨介绍到,过去一年间,西门子陆续与国内的航天科工、河钢集团、宝武集团、金宇生物、凯赛生物、云南白药、九牧等企业达成合作,为这些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咨询或解决方案,进而从数字化转型中获益。
而另一家工业巨头ABB也同样展示了打造未来智能工厂的野心。顾纯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ABB将通过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和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全面实现自动化改造,并提供融合了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和行业经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携手打造高效互联的未来智能工厂。”
第一财经记者在工博会现场注意到,不论是生产机械手臂等本体的机器人企业还是提供系统工业解决方案的服务类企业,甚至是提供周边材料供给、元器件供应的企业都在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工业生态的概念,而工业生态闭环的最佳呈现形式就是“无人工厂”。
脱胎于“工业4.0”概念的无人工厂,已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包括青岛海尔的无人化工厂以及中集车辆集团的“灯塔项目”,第一财经记者从这些企业了解到,这些项目都在推动这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但是不容回避的一个焦点性问题却开始凸显,“无人工厂”时代的到来究竟意味着机遇还是隐忧?
“对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劳动力不足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而‘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出现,不仅能缓解技工短缺困境,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而且能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高通中国研究院软件部门负责人张亮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
事实上,武汉大学发起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员工工资在过去十年已经翻番,目前中国的人工成本是东南亚的4~5倍,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智能设备的研发和维修成本的降低,“无人工厂”显然可以为企业带来了长久的经济效益。
“即使没有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让机器逐步替代人也会成为趋势。”原徕斯机器人高级经理屠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机器换人后,不但生产安全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机器人稳定性更高,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合格率将大大提高,创造更大的产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投资机构大量开始投资机器人企业其实也是看好未来制造业升级为无人工厂的趋势,“人脑在不断进化,但四肢的功能却停留在原位,因此是时候考虑替代了”。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罗索等几位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认为,“无人工厂”的大规模涌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形势带来冲击,这考验着政府的就业保障能力。
此外,伦理问题也成为了质疑无人工厂合理性的基础。英国斯旺西大学副教授陈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机器是为了让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人被替代掉,机器先进存在的意义也就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