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ERP > 清仓凶猛:A股1800亿市值减持版图 >

清仓凶猛:A股1800亿市值减持版图

转载时间:2021.09.10(原文发布时间:2018.12.11)
19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9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李超,编辑:杨颢。36氪经授权转载。

重要股东减持,永远是悬在中小股民头顶的一把利刃。博天环境(603603.SH)近日一份三大股东的拟清仓公告,让减持再次成为A股年底的总结话题之一。

根据wind系统数据,截至12月10日,2018年A股共有121起重要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进行清仓减持的公告,涉及上市公司75家,仅在11月份,就有24起重要股东发起清仓减持的计划,而涉及减持的上市公司全年更是多达千家。

与减持相生相伴的还有解禁。2016年至2018年,A股限售股解禁规模逐年上升,而今年上市的众多明星公司也将在2019年迎来解禁。

作为投资变现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二级市场减持本身并不应该成为股民攻击的靶子,但缺乏业绩支撑下的粗暴套现,如同经不起租售比推敲的房价一样,在这个时候自然受到质疑。

一边纾困,一边清仓

博天环境被聚焦,不是因为傲人的业绩,而是始于11月19日的一则公告。这家登陆A股不满2年的上市公司当时宣布,三位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计划清仓减持。

这三位股东分别为国投创新(北京)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创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平潭鑫发汇泽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15.48%、8.96%和6.91%,总比例接近总股本的1/3,而对应当天股价拟减持的总市值达到了23亿元。

方案一出,舆论哗然,质疑的焦点在于博天环境刚刚拿到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牵头、江苏银行北京分行为其提供的1亿元“纾困”资金,三名重要股东便转手清仓借机套现离场。上交所也随即发声,一纸问询函要求博天环境披露资金的来源和减持的具体安排。

博天环境在随后的问询函回复公告中表示,公司自2016年开始便与江苏银行合作,被外界称为“纾困”资金的1亿元信贷,来源于早在2018年初便获得的2亿元综合授信,并非临时下拨,其中5000万元贷款11月8日已获得,还有5000万元贷款正在审批中。

尽管其否认了“借纾困套现”的说法,但之前的减持方案还是作出了调整。博天环境表示经过公司进一步沟通,为避免市场波动并长期支持公司发展,国投创新、复星创富和鑫发汇泽三家股东均承诺在6个月内不在二级市场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实施减持。可以看出,相较之前的减持计划,新方案仍然保留6个月后在二级市场清仓的可能,并且目前仍然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

但资本就像一台永动机,一方面是老股东离场,另一方面新股票继续发行——减持公告发布后,博天环境的一宗并购也宣告过户完成。

在该起并购中,博天环境斥资3.5亿元,从自然人许又志、王霞和王晓手中获得高频美特利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70%股权,其中现金对价1.5亿元,股份对价2亿元,新发行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高频环境账面净资产仅为2431万元,交易估值达到5亿元,增值率接近20倍。

减持公告发布前,博天环境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其中有两个交易日涨停,公告发布后第二天随即跌停,截至目前已由11月19日收盘的18元/股左右,下跌至15元/股左右,跌幅17%,股东减持计划尚未实现,市值已在半个月里蒸发掉了12亿元。

总市值在缩水,减持额却上升

风口浪尖上的博天环境并非个案,实际上,进行清仓减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选择。

腾讯新闻《棱镜》通过wind系统梳理发现,以首次公告为指标,截至12月10日,2018年全部沪深股市共有121起重要股东拟进行清仓减持的公告,涉及上市公司75家,而在2017年全年,这项数字仅为13起,涉及上市公司仅有13家。

如果将时间缩短到最近一个季度,共有39起重要股东拟进行清仓减持,涉及上市公司28家,仅在11月份,就有24起重要股东发起清仓减持的计划,单月占全年比例达到20%。除博天环境外,星湖科技(600866.SH)、麦迪科技(603990.SH)、太平鸟(603877.SH)均有重要股东在11月份发布了清仓减持计划,并且占总股本比例都在10%以上。

在这些清仓减持案例中,股东减持理由五花八门,包括自身资金需求、基金到期、基金投资人要求退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鉴于对目前资本市场的认识等等,而股东清仓减持的公司也来自各行各业。

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在2018年74家有重要股东清仓减持的上市公司中,来自医药制造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公司占比最大,各有11家总占比达到30%,包括诚意药业(603811.SH)、富祥股份(300497.SZ)、金石东方(300434.SZ)、思特奇(300608.SZ)、诚迈科技(300598.SZ)等,此外,还包括了来自餐饮业的全聚德(002186.SZ)、公共设施管理的九华旅游(603199.SH)、专用设备制造的普丽盛(300442.SZ)、批发业的鹭燕医药(002788.SZ)、服装纺织业的星期六(002291.SZ)等。

除开这些减持计划外,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近一年已经完成的减持,规模同样不小。

腾讯新闻《棱镜》根据Wind数据计算,以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为基准,2017年A股12个月末的市值平均为59万亿元,而2018年则为56万亿元,在有IPO作为增量的情况下,总市值下降了5%。

与此同时,以公告发布日为准,2017年A股共有985家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公告,参考减持市值为1795亿元;而2018年截至12月7日,共有1136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参考减持市值达到1852亿元。也就是说,在总市值缩水的情况下,减持金额反倒上升了3%。

在2018年公告减持的公司中,有20家减持的参考市值均超过10亿元,位列三甲的分别为万科A(000002.SZ)、海康威视(002415.SZ)和顺丰控股(002352.SZ)。

其中,万科A参考减持市值为290亿元,主要为“宝能系”退出;海康威视参考减持市值为73亿元,来自于龚虹嘉、胡扬忠等创始人和高管,而近一年海康威视市值从3525亿元下跌至了2520亿元;2017年初才借壳上市的顺丰控股在2018年公告完成的减持则为38亿元,顺丰控股股价已经从去年底的60元/股左右跌至近期的35元/股左右。

业绩越难看,套现更积极

作为投资变现的重要途径,减持无可厚非,但让中小股东诟病的是,在没有踏实业绩支撑下,重要股东的减持套现行为更像是一种“跑路”。如博天环境,股东清仓减持之所以引发市场的负面反馈,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业绩的不稳定。

博天环境主营水处理和环保业务,2017年营收30.46亿元,同比增长20.9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0.12%;而在2018年前三季度,其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92.35%,扣非后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171.29%。

表面上看,博天环境的增速十分可观,但其PPP和BOT模式下快速扩大的业绩,却是以牺牲应收账款和现金流为前提实现的。

2017年,博天环境应收账款18.18亿元,同比增长42.93%,远超营收增速,而进入2018年以来,博天环境前三季度“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由去年同期的1.55亿元上升到了3.5亿元,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分别为-4.65亿元和-8064万元。

与博天环境属于同行业的昔日大牛股神雾环保(300156.SZ)和三聚环保(300072.SZ),都曾因现金流和PPP类模式而受到质疑,前者股价从2017年初的35元/股左右跌至目前4元/股左右,因拖欠应付款等资金问题已深陷泥潭,而三聚环保则从2017年初超过30元/股下跌至目前的10元/股左右。

这两家公司股价巅峰之时,也是博天环境上市之日。根据招股说明书,在准备清仓减持的三位股东中,国投创新是在2010年和2012年总共投资4000万入股,鑫发汇泽在2012年斥资4000万入股,复星创富则是在2014年斥资1.4亿元入股,上市不到两年,减持金额参考市值23亿,与业绩分红相比,减持的确更具“价值”。

博天环境的情况并不孤立。麦迪科技(603900.SH)2016年12月登陆A股,主营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上市首个完整财年业绩变脸,2017年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5%和7.68%,这两项数据在2016年分别为19.21%和21.95%,增速大幅下滑,而在2018年三季报,麦迪科技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和67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了3.68%和71.64%。

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麦迪科技两大原始股东WI Harper和JAFCO刚满解禁期便清仓减持,分别套现1.7亿元和1.5亿元。这两大股东是在2012年分别斥资约1600万元(258万美元)和1400万元(222万美元)入股,通过上市A股五年时间便达到十倍。

彼时,上述两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清仓减持,接盘者为杭州义浩涌兴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和杭州鼎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11月15日,麦迪科技再发公告,义浩涌兴和鼎知资管在接盘7个月后拟计划清仓减持,两家接盘时的价格为32.5元/股,在这7个月时间里,麦迪科技股价一度触及45元/股,最低到达30元/股,最新股价在32元/股左右,相比前任退出时的盆满钵满,最新的清仓减持只能说是保本出逃。

解禁潮来袭,堰塞湖待破

在今年许多减持中,像博天环境和麦迪科技这样的原始股或定增股限售解禁,是重要特征之一。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到2018年,A股有限售股解禁的公司分别为1677家、2171家和2362家,解禁对应的参考市值分别为2.28万亿、2.85万亿和3.07万亿;而在2019年,有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有1172家,参考市值2.67万亿,相比之下,2019年的解禁规模有所下降。

有私募投资人对腾讯新闻《棱镜》表示,限售股解禁不代表就一定会减持,加之监管方面对减持也不断有新规出台,两者不能直接划等号,但另一方面,解禁后的限售股不断累积以及减持意愿的提升,确实存在“限售股堰塞湖”的说法,两者仍然存在微妙的关系。

在2019年的限售股解禁名单中,有不少像宁德时代(300750.SZ)和药明康德(603259.SH)这样的明星公司。

宁德时代有两位数IPO原始股东将在明年6月10日解禁9.8亿股,而其目前股价在80元/股左右,对应市值将近800亿元;药明康德则是在明年5月8日解禁,20位原始股东有6.2亿股解禁,药明康德股价目前同样在80元/股左右。

在2019年超百亿市值的限售股解禁大户中,还包括了上海银行(601229.SH)、长江电力、迈瑞医疗、紫光股份、恒力股份和巨人网络(002558.SZ)等。其中,借壳回A的巨人网络在明年4月22日有16亿股解禁,来自于8家投资机构,巨人网络当前股价在20元/股左右,解禁参考市值320亿。

A股整体估值重构下,这些手持海量低成本筹码的“大玩家们”,将会如何选择?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清仓凶猛:A股1800亿市值减持版图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ERP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ERP软件

限时免费的ERP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