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会带来额外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商机。制造业,尤其是离散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产业。客户在寻找、沟通、确定生产加工订单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将离散的企业进行网络互连而形成的信息平台也在逐渐显示其重要性。
“云工厂”是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小批量(<50件)产品加工定制平台,它通过网络整合了分散在各处的不同工艺的加工厂,当云工厂接收到产品设计图后,自研的平台会提供自动化的快速报价、生成标准化工单、在线协调工厂等一系列生产流程,通过良好的资源整合以及资源分配能力,降低客户生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云工厂CEO李钦告诉36氪,他们就是要做中小批量产品加工领域的富士康,整合工厂资源,优化信息沟通的环节,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而之所以看中中小批量产品加工市场,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足够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批量订单客户对快捷优质的生产服务的强烈需求。
云工厂的主要业务包括中小批量3D打印、手板加工和机械加工
现在“云工厂”的主要业务线包括3D打印、手板加工和机械加工,李钦表示这三个业务在加工服务中属于典型的中小批量业务。虽然是小批量业务,但整体的市场容量却非常可观,因为硬件产品在研发初期会需要制作少量的模型,一些特殊生产器械配件也会需要中小批量的定制生产服务。诸多行业如医疗器械、电子消费品,包括大型制造企业以及一些研发机构都会有中小批量生产的需求。以云工厂当前做的最多的小批量手板产品为例,保守估计有125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而非标功能件仅在中国的市场就超过了万亿元。
而在生产服务效果方面,虽然在中国可以为中小批量订单提供生产服务的工厂也有数以万计,但是这些工厂大多规模较小且分散,生产排期不确定性强,从而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非常低下。
在生产端为了和各行业最优质的加工厂进行合作,云工厂团队走访了线下3000多家中小型加工厂,并选取了几十家工厂确定了合作关系。李钦表示接下来他们会继续整合市场上的中小规模加工工厂,为云工厂业务的扩大奠定基础。除了和其他加工工厂进行合作,云工厂也开始集合自己的加工资源自建工厂。相比于合作工厂,自建工厂会在标准化方面更有优势。云工厂可以为自建工厂制定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和要求,形成统一规范,从而更好更快速的消化客户的订单。李钦表示今年预期能达到的2亿营业收入中,自建工厂收入占比可达20%-30%。
在客户端,云工厂现在基本上可以保证在收到订单一个小时以内安排上机生产,并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现在3D打印的加工周期保持在3天左右,手板和机械加工则由原来的10天降低到了6天。除了生产高效,云工厂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让利。李钦表示云工厂的3D打印服务可以做到全网最低,大概2元/g,比市面上常见的3、4元/g便宜了近50%。同样,手板生产费用也比市面上的产品低了将近50%。李钦告诉36氪,除了帮助进行分单生产,云工厂还起到了客户的“智囊团”的角色,比如当客户传来的设计图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就需要云工厂自己来研发。
其实市面上已有一些针对3D打印服务而生的云平台,比如叁迪网、意造网、魔猴网和未来工厂等。但是李钦表示,云工厂的3D打印云服务只是整体业务的一部分,他们更希望做综合业务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多类供应链服务的平台还有硬蛋和HWtrek,云工厂相比这两家平台的优势在于有自有加工资源,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正如此前所讲自建工厂可以更好更快速的消化客户的订单,因而在报价、工期方面更具竞争力。
李钦希望高性价比的服务可以加快市场推广速度,让更多客户体验和认可他们的商业模式。云工厂平台自2016年中上线以来,已完成10000多件产品的加工,全年产值达到了6000万元。已服务的客户包括华为、海尔、中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中科院、北航、西交、潍柴等。
除了现有业务,云工厂还在积极筹办“云模型”平台,定位为工业三维模型领域的“百度文库”,用户可以制作、分享、收藏所需的三维模型。现在云模型平台上已有100多万个三维模型,大部分来自客户上传。在李钦看来,3D内容正处在即将井喷的时代,云工厂在三维成像技术和项目数量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并有望在1-2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三维模型平台。
云工厂在去年2月份获得A轮融资6000万,投资方为深圳泓锦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在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
云工厂CEO李钦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在整车企业任IE6年,同时具备精益生产全球评估师资格。COO张斌曾在制造企业工作9年,为多家企业设计制造体系,通过PMP认证。CTO家友志,高级架构师,拥有6年技术总监经验,12年开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