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岸玉最初创业是在 2005年,做的是商务智能(BI、BA),做了 7年 之后转入医疗信息化。“当时并没有看好儿科,但自己有了小孩之后,切实感觉到这个领域里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胡岸玉说。
可以看到,儿科确实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又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的领域。而众多问题之中,人们最直观的一个感觉就是,儿科医疗资源紧缺。各大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的画面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新闻当中。
按照胡岸玉的理解,我国儿童保健资源投入不足,儿科资源确实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但还有不能忽视的因素是,现有医疗体系限制了儿科医生的施展空间。这也造成了现有的儿保服务模式满足不了家长们消费升级的需求。
2015年,胡岸玉创办了康优宝贝,瞄准了儿科市场的巨大需求,通过价值流重构改变现有儿保服务模式作为市场切入口。
总体而言,康优宝贝是通过专业临床知识库的儿童健康管理系统支持的线上专业咨询和线下专业医生上门服务、并提供疾病精准导流等服务模式,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提升服务体验,为儿科医生搭建了多样的服务提供平台回归市场价值。
胡岸玉把儿童的医疗需求分成两类,一类是健康管理,一类是疾病治疗。而针对这两类需求,康优宝贝提供两种形式的服务。
对于满足儿童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康优宝贝是通过医生上门服务的形式。目前,康优宝贝提供上门服务的形式,包括各个层级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儿保医师等。“医生的能力、水平更好,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胡岸玉说,“再往后,我们会把护士、医技也纳入进来,组成上门服务体系。”
不过,在过往的互联网医疗中,虽然上门服务的形式已经出现,但由于受到的限制比较到,并没有广泛开展起来。但胡岸玉特别看重上门服务的形式。
“现在医疗消费升级,上门服务无疑是最好的医疗体验。而且从儿童的角度,医院就医当中的院内感染又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家庭医生则是医疗未来发展的趋势。” 胡岸玉说,“另外,儿童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受政策限制,上门服务目前还不能解决疾病的治疗,康优宝贝又开辟了专门针对满足疾病治疗需求的服务。这类服务也包括两种形式:
一种是与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建立合作,构建针对普通兵常见病和重大疾病的分级诊疗和转诊体系;一种是搭建医生分时共享的工作平台,选择患者附近或有医疗需求的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由医生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通过构建这两方面的业务,就解决了孩子疾病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的业务。而且建立这样的健康到家、疾病到点的双核业务模型,还可以是实现两个业务之间的相互引流。” 胡岸玉表示,目前康优宝贝已经与四川当地的几家三甲医院以及成都市五个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其中一个点还成为政府的医改观察试点。”
关于商业模式的设计,胡岸玉有几个方面的考虑:在上门服务、疾病诊疗两块业务方面,主要是收取单次及会员费的形式;再有是儿童健康产业第三方厂商介入,比如儿童营养食品、早教机构等;另外是在增值服务方面,通过数据的积累,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儿童医疗保险等相关金融服务。
康优宝贝正处于初创时期,上门服务业务已开展 数佰例,到点诊疗服务近佰 例,平台上的注册儿科医生 200 位左右。在发展前期,康优宝贝主要立足于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核心城市,在业务形成一定规模后再向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扩展。
目前,康优宝贝正在寻求 A 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