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协作文档 > 懂了但不会,“细节”表示不背锅 >

懂了但不会,“细节”表示不背锅

转载时间:2021.04.13(原文发布时间:2017.09.08)
47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73次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 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懂了但不会,“细节”表示不背锅。

这句话很有内涵,不是吗?

不管是在工作当中的上下级关系,还是我们参加的许多付费的课程,又或者是看的那么多的书籍和文章,我们都会遇到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

太尴尬了,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不敢承认,“我懂,但就是不会。”

懂了,但就是不会

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场景,也对应了一些知识案例,一起来“套路”一下。

  • 我买了逻辑思维的课程,懂了许多思维技巧,但在工作中,这些“强大的思维” 似乎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 领导组织了一次主题分享,讲了一些流程上的知识,我懂了流程的重要性,也知道流程是目前限制我的大问题之一,但在分享结束后,好像并没有出现什么改变,流程还是原来的流程,我也还是原来的我。

  • 新入职了一位产品同事,见过他用excel写的需求文档,也确实懂了这种文档的强大之处,然而,尝试了很多次,始终没有办法写出同样的文档,最后还是用原来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 用了很长时间,把<梦的解析>看完了,也知道 “梦”是一种欲望的表达,但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应用的地方呀,难道推荐这本书的人,都是心理学家吗?

我们懂得许多知识,不管是生活的还是工作的,还有为人处世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十分璀璨。但真正能为我们所使用的,少之又少。似乎这样说太平淡了一点,我觉得这个问题“细思极恐”, 所以准备换句话,来表达相同的含义。

你用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还不如去玩玩游戏,看看小说来的有价值。

你的学习,和打游戏,看小说一样,只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法。甚至,打游戏都比学习强,至少游戏让人愉悦,而学习让你有任何收获吗? 只是多了一堆懂了,但却不会的知识而已。是的,辛辛苦苦的学习,竟然和他人玩游戏,看小说一样,你一定很不服气,我也是。

但,“细思极恐”多数人渴望学习的原因,是由竞争带来的对知识的一种焦虑感,我们担心无法生存,担心自己没有价值,也担心自己被淘汰,于是,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书,看视频,用尽一切办法去获得知识。

但真正能被自己用上的,几乎没有。

从结果上来讲,我们用了100小时去学习,和用了100小时玩游戏,看小说等等娱乐行为打发时间。有什么区别吗?似乎没有区别,懂的再多,但还是不会,这和不懂,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细节”说,这锅我不背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包括我当leader时,当管理者时,还有兼职“培训”时的一些经历,发现了一个很好用的替罪羔羊,“细节”: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懂了不会是因为课程不够细,文章欠缺细节内容,甚至会找到相关人去索取“细节”的知识

  • 前者的表现形式在于对知识的不削一顾,认为讲的都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缺少关键的实操部分,不值一提。

  • 后者的表现形式在于“戳一下,动一下”,认为你要我做什么就说清楚, 你没讲清楚,是你的责任,是你没有把细节考虑好,没有把细节讲出来,那我自然是不会的。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细节,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理由,似乎“细节缺失”是导致我们“懂了但不会”的罪魁祸首,毫无破绽,证据确凿。

“细节”表示,这锅我不背!!

细节表示:

“同样的内容,有的人懂了也会了,有的人懂了不会,还有的人不懂也不会,这还能是细节的问题吗?,都是相同的内容。”

细节又表示:

“所有细节都完善的情况下,就是完整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永远只可能接近完整,不可能真正的完整。”

细节还表示:

“即使是理论情况,也只能做到“相对完整”,不可能做到“绝对完整”。

同样的文章对于A来说可能是完整的,但对于B来说,就可能是不完整的。”

简单来讲,“细节”没有办法解决“懂了但不会”的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并且,寄希望通过完善细节来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注定失望的。因为细节不可能被“完整的完善”。

一篇2000字的文章,不断地进行完善,不断地进行完善,最后或许会变成十万字的书籍,再变成百万字的系列书籍。

但即使如此,也总会产生新的不完善的细节,而且比原来不完善的地方更多。正如同另一个“大道理”:知道的越多,问题也就越多。

“细节”不可能百分百的完善,也就表示造成我们懂了但不会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细节的缺失”

我们会认为 “细节缺失” 是导致 “懂了但不会” 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真正因素,也是决定了 “相同内容不同结果” 的核心因素:懒惰一旦将责任归结于 节时,这件事情就和我们自身没有关系了,就会理所应当的将一系列的行为付出转移给内容的生产者,自己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了。

就像我的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不好,应该老师去反思,去付出更多,去完善细节,而我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我才什么都不用做。你瞧,多么的“懒惰”。

懂了,只是因为“被懂了”

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个观点, 我们所谓的“懂了”,词性上来讲是“被动词”,我们是“被懂了”而不是主动的“懂了”。一节关于思维的课程,让我们懂得了思维的奇特作用,是因为表达者善于表达,他精心设计的表达内容,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些知识.

嗯,我们是“被懂得”了 一些知识:

  • 懂得,其实并不是在于我们学习的多么投入,甚至谈不上学习的收获,他只是表达者的收获,

  • 懂了,表示表达者的表达产生了效果了,和我们自身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同一篇文章,若是不能让阅读者“懂得”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我们会自然而然认为是作者的问题,是作者的思维混乱,不善表达,导致阅读者无法理解。

相对应的,若是一篇文章,让人轻轻松松获得了某些知识,也同样是作者的一些能力,而不是我们自身的。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一个观点:

  • 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迫懂得了许多知识

  • 多数时刻,是因为表达者善于表达,而不是我们自身如何努力,如何勤奋。

“懂了,却不会。”,这便等同于有了一位善于表达的好老师,但自己的成绩却总是无法提高。

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或许,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二个观点:懒惰,作为人性的七宗罪之一, 排名第四,其影响面积,远远超过我们认知,切勿轻视他,

比如我们每天用2-3个小时去学习,看上去十分的勤奋,但实际上却是十分的懒惰,表面的勤奋只是懒惰的一种伪装而已。这就像我们所做的梦,也会进行自我伪装,用来掩饰自己真正的欲望。来自佛洛依德《梦的解析》

几乎所有的不会,都和“懒惰”有关

曾经有段时间,我惊讶于某位团队成员一直出现相同的错误,才意识到了这个现象,尽管作为当事人而言,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是相同的。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懒惰也非常善于伪装自己,因为他看上去非常的勤奋,每天都会工作到很晚,我也看见午休和晚饭时间他都在看书或者一些学习的视频,但就结果而言,似乎这些勤奋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获。就像我们在文首提到的,这些学习时间,和其他人玩游戏,看小说的时间产生了相同的价值,甚至还不如去玩玩游戏,看看小说,后者使我们愉悦,前者却使他非常疲惫,以至于他所处理的环节成为了整个团队的弱点,短板。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便有了这个结论,他的勤奋只是懒惰的一种伪装。

懒惰的一些表现特征

1、思考粗浅,懒得深入

其实只要再深入一点,就能学会一个知识,但他却会停留在表面,不愿意去深入思考。

比如我会告诉他某个按钮的位置放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效果会好些,他所获得的信息到此就结束了,并不会思考为什么会好一些。这就导致,在做同类型功能时,我每次都需要告诉他,按钮放置的位置,而他并没有发现,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懒惰的一种表现形式,懒得进行独立思考。

2、所见即所得,懒得变化

有些知识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最典型的就是知识之间的跨域引用,尤其是作为产品经理对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引用。如同 Kano 模型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第一性原理等等许多产品经理应该了解的知识,都不是互联网原生知识,第一性原理更是一种哲学观点,来自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插曲,我在对他做需求文档培训时,讲到了需求文档的意义,也讲到了具体的做法,和一些前提条件,我对他的期望是能够重视原型图和需求文档这两个基础技能,他在这方面很是粗糙,尽管我并没有对他进行原型图的培训。

结果很显然,需求文档成了一种形式输出文档,原型图更是没有任何改变,他并没有意识到,同样作为基础技能而言,原型图隐藏的价值和背后的意义,并不只是画图而已。

这是懒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懒得变化

3、缺少担当,懒得承担压力

这种情况就很直接了,我们在团队中或多或少会遇见这样一些特征的成员,一旦出现问题,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第一个反应是洗脱自己身上的嫌疑,不管这件事和他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他都会急于洗脱自己的嫌疑,对这件事情会有比较明显的排斥感。

我并不排除这和每个人的责任心有关,但同时,他也是懒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懒得承担压力。

一旦他接下了某个问题的解决职责以后,表示他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解决这个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这是他们不愿意参与进来的主要原因,从源头上,拒绝掉任务,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超出自己期望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完成了。

懒惰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懒得承担压力,缺少担当

最典型的便是,程序的bug问题,开发的需求问题,测试的判断标准问题,以及视觉效果的好坏问题。

4、杂乱学习,懒得思考

我们会发现懒惰会导致学习内容的混乱,他所负责的项目或许是后台产品,但看的视频却是App的,他所承担的职责是产品助理的高质量输出,看的书籍却是商业模式或者市场营销。

简单来概况,只要他能接触到的知识,他都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上的成本,有时不惜花费金钱,让自己看上去非常的忙碌。

实际上,这同样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形式,即便是自己需要学习什么,都已经懒得思考了。

懒惰,是导致“不会”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生产者会刻意对自己提出表达上的要求,希望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被大部分读者看懂,而内容的消费者,若是只是以“看懂”为目的,恐怕这里面的功劳,也就只剩下内容生产者的贡献了。

要学会掌握某些知识,也就需要我们克服自己的懒惰本能,这没有什么太奇怪的,懒惰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每个人都需要直面这些本能的挑战。

1、深入思考,由浅入深

文章或者课程的观点往往是比较浅显的,为了让大部分人都懂,也就局限了内容不能过于深入,此时,就需要作为内容消费者的我们,自行探索,由浅入深,进行深入的思考。

2、举一反三,跨域应用

目前互联网的知识是非常灵活的,距离“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死知识阶段还很遥远,因此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多数是可以应用到不同场合的。

诸如“视觉顺序”这样的知识,可以用在原型图设计里,也可以用在设计图调优里,甚至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简历编写以及其他的文档编写里,毕竟都是需要借助于视觉进行阅读的。

3、主动承担,勇于负责

主动分担团队其他成员遇到的问题,不去刻意的逃避,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团队缺少什么,便去补充什么。比如开发需要一份全国省市的一份数据,主动协助开发寻找,又或者需要客串几天客服,或者需要接待一些客人,在时间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不妨都尝试一下去解决他。始终需要牢记,团队成就产品,个人成就团队。

4、有目的的学习,查漏补缺

在学习之前,先思考自己存在什么样的知识短板,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处理该任务的能力,

学习自己现在需要学习的知识,快速的将其用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用他来改变现状,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文末撒花

这篇文章有点长了,目前近5000余字了,而我所表达的这些观点,还遗漏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像是更多的“懒惰”表现形式,及对应的调整方案,但在这里却是不得不结束了。

就像文章中提到的观点,一件小事情,我们要将所有的细节描绘出来,是不可能的,描述的越多,遗漏掉的细节也就越多。

其实,这接近5000字的描述,只想阐述一个观点:

懂了,是因为内容生产者善于表达;

不会,是因为自己并没有去消化学习;

懂了,但不会,是因为自身的懒惰,而非细节的缺失。

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状况时,不如自我反思一下,而不要把责任至于细节之上,因为这是徒劳的。

最后,也只能再和大家多强调一个关于学习的观点了。

知识,不要贪多。

毫无目的的学习,不经过思考的学习,还不如去玩玩游戏,看看小说,放松一下。

真正的学习,想要彻底掌握所学内容,都离不开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的行为实践。

这已经极为不易了,无须贪杯。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社区。集媒体、社区、招聘 、教育、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懂了但不会,“细节”表示不背锅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协作文档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协作文档软件

限时免费的协作文档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