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音乐产业观察“猜猜2016”征文选登
文 | Vision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音乐行业近年的发展境况也可以用这句话概括。大概做音乐的人或多或少都带着点情怀,哪怕在大环境还不算特别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能不断看到行业的新探索、新趋势,甚至可以说是复苏的征兆。自传统音乐体系崩溃以来,原有的生产协作关系早已分崩离析,在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数字音乐时代,新的生产协作模式亟需确立。
正所谓,无商业,不资本。一个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没有热钱进入和推动是重要标准之一。基于音乐产业,尤其是数字音乐的未来发展前景,从唱片公司、资深音乐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文化传媒公司、终端设备制造商到网络技术开发商、风险投资商乃至零售业霸主,行业巨头们纷纷布局音乐领域,并期待分得一杯羹。
这两年,音乐领域的投资创业可谓炙手可热,除了变现快的“版权领域”及“现场演出”领域,相关的新老互联网音乐项目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比如echo回声、幕后圈、合音量、乐童音乐、多米音乐等。资本的大举进入,也给今后音乐行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即:大生产、大传播、大消费——整个行业的生产运作都将在资本的推动下逐步变得规范有序,以及被赋予了更多可供想象的可能性。
下面,本文就以阿里打造新音乐平台这一行业大事件为切入点,谈谈我眼中音乐行业的2016。
在2016年1月15日全民互联网嘉年华开幕式上,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高晓松表示,未来阿里音乐的战略重点将从播放器转移到音乐平台上来,而未来天天动听与虾米音乐这两款播放器产品将不会再是阿里音乐的主营业务。这个据说是全球音乐产业中最大的音乐平台预计在今年4月份上线,大体类似音乐淘宝平台,其主要功能指向则是打通音乐产业上下游的平台业务。
自智能机普及以来,数字音乐领域的竞争基本就是播放器的竞争。播放器作为音乐行业中的一个长尾产品,其产值只占到整个音乐行业产值的1%。而BAT在其中拼杀的这几年,在高晓松看来就是“在角落里打架”。经历去年以来的版权大战后,目前国内的音乐版权市场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腾讯音乐(QQ音乐)、海洋音乐(酷狗、酷我)、阿里音乐(天天动听、虾米)三足鼎立的音乐平台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呼之欲出,而阿里的新音乐平台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危险的搅局者”。
作为一个信息壁垒极高的行业,无论是上下游间的协作还是行业内外的合作,整个音乐行业的效率十分低下。新的音乐平台已经跳出了原有播放器式的小打小闹式的更新迭代(当然,这些产品迭代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而是一种全域视角的站位,去拆解现有的行业障碍,去打破长期以来的停滞困境。
设想一下,依托现有虾米和天天动听的用户优势和广大音乐人资源,初步形成平台发展的供需两端,然后在雄厚的资本支撑下,将平台向全社会推广落地,新搭建的阿里新音乐平台就足以让其他竞争对手坐立不安了。届时,每个有音乐技能的手艺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开音乐店铺,提供词曲编录混一条龙的线上线下服务;每个有音乐产品需求的个人/集体都能在平台上发布需求,以竞价协商方式,找到保证水准的服务。不管是幕前还是幕后,整个音乐产业的上下游生产流程都将简单明了地呈现在音乐平台上,尽可能得实现信息透明化,流程规范化,产品专业化,也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音乐生意。个人看来,这个平台将更多地专注于音乐作品的生产交易环节,兼及音乐服务,力图改变当前周边行业繁荣、核心内容萎靡的畸形市场。
在分众时代,音乐产业是一个典型的长尾市场。面对需求多样的听众,只要作品够好够特别,小众产品也能找到拥趸,这对目前走俏的独立音乐人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同时,假如音乐平台沿用淘宝的评价分级机制,必然会在无形中造就一批新的音乐“网红”和死忠粉,这也能让更多音乐人也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借助大平台走向社会公众,开展自己的粉丝经济。
自数字音乐诞生以来,我们从卡带、CD到手机音乐APP,音乐产业格局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改变。因此,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一直都在那儿,变化的只是不断更新的技术。
虽然音乐平台能否成功尚不可知,但以大淘宝模式打造的生产服务平台肯定会对音乐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甚至孕育出新的行业链条和商业模式。正如高晓松所说,阿里的新音乐平台致力于发挥人们对音乐、乐器和技术的热爱,以期对未来音乐行业发展做最大限度的努力。
然而,个人觉得这只是行业竞争的一个开始。大幕已经拉开,出招接招,就看谁能够出奇制胜笑到最后了。
新音乐产业观察(微信号:takoff )独家稿件,如果您一定要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