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网创始人贾迪男在影视行业已经混迹十多年,在此期间做过六年左右的执行制片。一般这样的人,多少都带着些理想主义。而这份情怀也传递到了他的创业中。打一开始,影网就在强调一件事:对标好莱坞,做电影的标准化和工业化。
在影网的 1.0 阶段,他们搭建了一个垂直电影行业的 B2B 电商平台。跨过代理商,以厂家直供的方式为剧组提供有价格竞争力的基础物料,比如气管、色纸、大力胶、硬盘等等。贾迪男想用这种方式为剧组提供一个让资金高效运转的渠道,毕竟耗材、租赁算是制片人最大的开销之一。
把路径跑通之后,现在的影网打算大面积增加供给端,让线下实体店入驻平台,实现扩品。目前,入驻影网的实体店约有 60 家,另有近 20 家工厂直接给影网供货。其中,影网会选择部分标品做少量压货。
电商基础之上,影网于最近推出了两款编剧软件:HARTCHART 和 WRITERDUET。两者特点在于:
HARTCHART:利用“思维导图”和“象限图”两大工具来解构和筹划整个故事和人物,以绘画方式更为简单直白地来设定人物、推进事件、完成故事。同时,通过线性方式实现对人物情绪波动的把控,协助剧作家视觉化角色在故事中的心理路程及历程遭遇。
WRITERDUET:支持线上即时合作,多名剧作人员可通过视频群聊、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功能实现共同创作。并包含追踪修订与注解功能。
据悉,这两款软件都是直接从国外购买代理权(大中华区),再交由团队开发中文版本。定价上有包月 79 元和包年 799 元两种选择。
贾迪男告诉 36 氪,目前国内大部分编剧还是在用 Word 撰写剧本。坏处在于,这样生产出来的剧本没有统一格式,别人阅读时也很难想象出创作者所想要表现出的情节和画面。反观好莱坞,剧本格式标准化已经是电影工业制造中的一环。
“在美国,剧本可以直接用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拆分,数据可以直接导到生产计划软件中。那制片人就能确定每一章剧本需要用到的物料、人力和场景,由此规划预算。这是为什么美国可以实现演员片酬日结的原因。”贾迪男说,“但在中国,剧组的做法是人工的,由一个“统筹”角色的人边看剧本,边把数据拆出来,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个月。”
其实,国内也不是没有人做编剧软件 —— 相反,很多,不过尚未出现垄断性公司。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影网的打发是从上至下,先击破金字塔尖的 KOL,然后向下渗透。
据影网介绍,不少被奥斯卡提名了的作品,比如《权利的游戏》、《绝命毒师》,其背后作者都在用这款软件。而借助业内关系,郭帆、宁财神等人已经开始试用,这些都是影网未来的宣传亮点。
下一步,影网的计划是推出预算管理软件及生产管理软件。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电商平台间实现打通,发挥协作效应 。但就像文章开头提的,当下的中国影视行业意识还未成熟,这些不算刚需的软件能被多少人接受未可知。
中国电影和好莱坞间的距离还很远,这一点贾迪男不否认。不过“比如中国目前在宣发环节已经逐步形成一定的标准,这是一个专业的良好的开始,但是在其他方面的标准,还是一片空白,距离一个真正大行规的订立,还有很长时间,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其中的某些方面开始做起。”
目前,影网正在寻求千万级 Pre-A 轮融资。
我是 36 氪作者陈紫冰,关注泛娱乐及消费类创业,如果你是相关领域的创业者,欢迎和我聊聊你们的故事。# chenzibing@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