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 在野,36氪经授权发布。
人人都能成为产品经理?这本身就是一场误会。人人都不想当产品经理?这本身或许是一种无知。
2020 年 6 月,以产品著称的腾讯公司在内部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位进行了规范,将一定级别以下的产品经理改名为产品策划或者运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结束了。
与此同时,有关产品经理失业的报道层出不穷。互联网行业似乎弥漫出一种对于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焦虑。
可是短短几年前,产品经理还是一个风光无两的职业。张小龙、罗永浩、傅盛等如今的不少「互联网名人」都曾以产品经理自称,也一度用自己的产品改变了行业。
从雄心勃勃到如今的「焦虑」,产品经理这一职位在互联网时间的浪潮中经历的转变到底因何而来?在移动互联网饱和,互联网走向实体行业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重新理解产品经理?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在产品经理的黄金年代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一句响当当的口号。有人说产品经理是 CEO 的预备役,成为产品经理似乎成了互联网行业最容易上升的通道。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句话。
「那本书的内涵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信息碎片化时代,它被非常严重地歪曲了。」在商旅平台任职的产品人祈闻说道,他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
「它并不是一个熟练工种。它需要天赋。」他认为产品人需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比如缜密的逻辑、精准的战略眼光、优秀的沟通能力、演讲技巧、培训能力、创新能力。
在狭义的理解中,产品经理充当协调人的角色,把功能做成 PPT,再协调开发资源进行实现。其本身所起到的作用究竟几何,不好估计。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评价产品经理是「最没实权的经理」、「只会耍嘴皮子的」、以及「画 PPT 的」。
一度,产品经理被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们当做托底的工作,「不会编程,也不会设计,那就做产品经理吧。」同时,它还是人文社科类学生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突破口。这样一来,人们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便严重低估了。
「现在有人说产品经理失业严重。其实不是产品经理不被需要了,而是在早期大量涌入的那些不具备上升实力的产品经理被淘汰了。」在祈闻看来,这是一种返璞归真,是行业回归理智的征兆。
同样身为产品负责人的程志也持相同的看法。在多年招聘以及带团队的过程中,他发现,对于产品经理这一职业所需的素质来说,个体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一般而言我面试初级的产品经理,会让他们设计一个登录功能,大量的人连这个最基础的功能都做不完。」程志介绍,在登录功能中,涉及到很多逻辑跳转,比如忘记密码怎么办,如何用第三方账号登录,连续输错密码几次需要被锁定......
看起来这样的工作只要细心就能漂亮地完成,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祈闻在招聘过程中经常让候选人玩推箱子的游戏。「有的人会拿到游戏先定睛想一会儿,然后基本上就一遍过。有些人上来就推,美其名曰『试错』。有些人在同一个地方失败两次,甚至有些人马上就要推进死胡同而不自知。」
「人与人之间存在非常大的不同。」祈闻之所以会用推箱子来考察产品经理候选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因为二者非常相像。「需要有清晰的思维蓝图,前期要做好用户调研,各种可能性都要考虑到,要非常缜密。」
程志认为,个体间天赋的差异还体现在另外一个层面。有的产品经理是可以「向前一步」的,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但并非所有的产品经理都有这个能力。「全局观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特别重要,如何以业务负责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如何判断市场,帮公司赚钱。有些产品经理是不会这样思考的,他只关注手上的功能和产品。」
「大家可能觉得产品经理主要做的是 App 的交互,比如设计界面跳转的逻辑,这个按钮放哪、那个搜索框放哪,但其实产品经理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当谈起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祈闻总觉得外界存在一些理解偏差。
「过年回家长辈问我是干嘛的,我说是产品经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我爸是盖楼的工程师,我就说我的工作类似于我爸。他画图纸,工人按照图纸把楼盖出来。我设计一个产品,程序员用代码把它实现。」
在建筑行业,建筑设计师是产品经理;在家电行业,冰箱设计师是产品经理…... 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位产品经理来自宝洁,他负责的产品是一款香皂。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产品经理,只是叫法不一样。
在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也分很多种,狭义上人们理解的设计 App 和网站交互的产品经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比如我的工作,你看到的可能只是酒店列在我们平台上,其实背后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祁闻谈到,「例如和大量的酒店及第三方平台做接口直连,获取房型、房价和图片。当同一个酒店在其他平台上被预订了一间之后,我要保持数据同步。我要决定酒店信息如何展示、排序,如何根据用户画像做推荐。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系统复杂度非常高,光一个排序就有十多种算法。」
除了像祈闻这样负责一个面向大众的应用的产品经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向的产品经理。比如做数据测算的产品经理,他们主要负责分析业务数据;做算法的产品经理,他们根据实际反馈进行算法的优化;还有一些产品经理专门负责设计活动做用户增长;更别说还有面向企业级客户的产品经理、智能硬件方面的产品经理,以及做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产品经理……
很多事关公司营收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工作一般而言很难让普通用户直观感受到。「比如我做酒店,我们最有价值的产品经理是负责资源对接和推荐引擎的,他们保证有东西可以卖,保证利益的最大化。你不会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他们是公司的核心,是中流砥柱,上升得最快。」
程志就是这样一位中流砥柱型的产品经理,他的团队负责公司供应链产品的优化,比如供应链企业用到的刷卡机、检票机、自动售货机等等,负责帮公司减少供应链开销的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
程志和祈闻的感受类似。在程志看来,现在的产品经理越来越像是策略团队,为公司营收的增长负责,这与互联网行业的商业环境变化有关。
早年,大量的产品是由用户体验和需求驱动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由收入模型和增长驱动。「现在招产品经理,有经济学背景和商业战略背景的候选人更受欢迎,他需要能判断未来的大趋势,而不是只在现有的逻辑上做优化」,程志观察到。
如今,围绕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网络应用需求已经基本被满足。与过去开疆扩土的时代相比,现在能「跑出来」的纯移动应用越来越少。伴随而来的,是纯互联网领域的新的创业公司的减少,以及对应职位的减少。
作为产品经理,祈闻不觉得移动互联网的饱和会对其上升通道带来影响,因为在他看来,产品经理是没有行业限制的。关键在于,在职业生涯中形成一套方法论,它关于增长,关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一个成熟的产品经理,他的核心能力不是对业务的理解。换到一个陌生的行业,用几个月去了解业务,他照样可以发挥他的作用。」祈闻说道。
「就好像一个金牌销售,他掌握了销售的方法论,你让他卖什么都行。」
程志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套思维方法改变了世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它一样可以,甚至当互联网来到产业,产品经理成为了「核心」。
「以前有个说法是,产品经理改变世界。但其实不是产品经理改变世界,而是互联网产品改变世界。或者说,是互联网产品中蕴含的方法论改变世界。」程志认为,互联网行业的诞生,最大的先进之处在于,互联网公司内的所有决策都是有数据留存的、可量化的、有实时反馈的。是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这在实体业很难做到,比如盖楼,只能一次盖成,不能返工。」
「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核心不在于业务的数字化。毕竟就算数字化了,也不能用迭代的方式盖楼。但数字化之后对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实体业是革命性的」,程志看到,在这一层面的变革中,产品经理所拥有的思维方法论,是应该最先进入传统行业的部分。
已经从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型为产业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杨岩对此并不充分认同。在他看来,虽然道理如此,但企业往往要考虑用人成本。「一个纯互联网背景的产品经理,和在行业里深耕了十年的人转型做产品经理,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学习成本是很大的。」
现实往往比理论更锋利。在一些行业,比如金融和政务,并不完全的公开透明。「虽然可以学习,但很多内容接触困难,导致学习时间会非常漫长」,杨岩介绍。
由此一来,杨岩眼中的理想候选人往往都是有行业背景的所谓「老兵」。比如做金融科技相关的项目时,候选人要么有金融科技背景,要么直接在消费金融或者银行体系内有经验。「因为长期的行业耕耘,更能理解行业痛点和所需。」
其中更为本质的原因在于,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关注的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感性认知。而产业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往往需要以投入产出比衡量一个动作的价值。再加上前者本身就是用户,但产业互联网并非如此,它有一个实际的关键决策方。
因此在杨岩看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在产业互联网行业并不成立。与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更高。因为后者需要在一套复杂的企业流程和架构的约束下,为企业的「关键决策方」负责。
这就要求产业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在深度理解行业、能够预判行业的基础上,有组织集体作战的能力,能够统筹内外部资源。并且还要有足够的商业思维,对成本与利润、商业推广模式、生态和供应链等方面有扎实的理解和思考。
在互联网行业,上述要点是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加分项,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它是一道必考题。在产业,产品经理成为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这也意味着它正在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十年,技术将会以另一种面貌开启它对世界的变革。它变成了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让广泛的实体经济更加高效与透明。产品经理这个曾经在移动设备上改变了世界的群体,如今也要走进产业,因为那里有更广阔的土壤等待着被赋能。
文中祈闻、程志、杨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