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文档编辑工具 >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转载时间:2021.06.17(原文发布时间:2020.05.21)
21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1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龚方毅

支持:远川研究所互联网组

5月19日,视频会议服务 Zoom 禁止中国内地用户注册个人账户,企业账户仍可以注册,但需要通过 Zoom 在内地的授权销售代表完成。本月初,Zoom已经禁止内地个人账户发起/主持会议,只允许参会。

Zoom 大概是这次疫情中曝光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了,在全球各地居家隔离令的催动下,Zoom 各项数据都大幅度增长,日均参会用户从年初的1000 万人飙升到 3 亿人。

作为对比,微软 Team 每天有 7500 万人用,Google Meet 每天 1 亿人用。漂亮的增长数据也让Zoom 股价从年初的 68 美元直冲 173 美元。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Figure 1 Zoom 股价不断创新高

不过,陡增的曝光率和业务流量暴露了 Zoom 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创始人袁征的华裔身份、以及在内地配置主力开发团队的事实,也为这家创立不到十年的科技公司带去额外麻烦。综合媒体的报道,Zoom对内地用户的限制部分是应监管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减少在中国的曝光率。

今年太多事情都说明技术中立、科技中立只存在于乌托邦,现实世界分分钟打脸。在这种情况下,夹缝中的 Zoom 又将何去何从?

Part.1 从中国到美国

袁征生于 1970 年代的山东泰安,父亲是矿业工程师。他也算是子承父业,考入了山东矿业学院(今山东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后考入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深造。1990年代,袁征因为美国蓬勃的互联网浪潮萌生到美国发展的念头。终于在 1997 年第九次签证申请通过后到了美国。

念大一的时候,袁征就有了做 Zoom 这类服务的想法。那时他经常坐 10 个小时火车去看女朋友(现在成了他的的妻子),有点不堪异地恋的舟车劳顿,希望有个服务能云恋爱。

他在美国的第一站就是视频会议公司 WebEx。巧合的是,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华人,是当时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的朱敏。2007年,思科收购 WebEx,袁征的身份变成了思科工程副总裁,继续打磨 WebEx。

按照袁征的说法,客户对 WebEx 的用户体验并不满意,这促成了他 2011 年离职创办 Zoom,并吸引了约 40 位思科前同事一起创业。Zoom主要解决三件事:视频会议、移动协作和在线交互。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它独有的云视频会议体验。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Figure 2 Zoom 历史沿革。

Zoom 第一个公开版本的软件在 2013 年发布,在后来和协作工具类巨头 Slack、在线 CRM 服务Salesforce、同行 Skype 以及网盘 Dropbox 的合作、协同中,不断开拓市场。2019 年,Zoom 以每股 32 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与WebEx、苹果 Facetime、微软 Skype、Google Hangout 等巨头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在一份报告中详细介绍了 Zoom 的产品优势,概括起来就是:

1. 使用便捷,只需要 1-2 步、1-2 秒的操作就能参会。

2. 通话质量高,Video Webinar 最多可召开 3000 人的视频大会。

3. 独创功能多、专业度高、跨平台便利性强,用户可以共享网页、文件,可以在视频中添加注释等。

4. 高性价比,Zoom 价格大约是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价格的 1/10,使用费仅为 1/5-1/3。

如果要再提炼,大概就是别人有的功能,Zoom 也有,而且做的更好;别人没有的功能,Zoom 也有,而且别人也抄不过去。Zoom提供基础的免费服务,比如视频会议,但会限制参会人数和时长。如果想解锁人数、时长和功能的限制,就购买付费会员。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Figure 3 Zoom 的产品定价。

目前 Zoom 至少揽获 85 万个商业客户,去年它从中取得了 6.23 亿美元营收。因为产品太好用,Google 云计算部门的工程师甚至在2018 年内部讨论是否收购 Zoom。微软也曾经有过这打算。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Figure 4 Zoom 曾在 4 月领跑iOS 和 Android 官方周度下载榜。图源:Statista

Part.2 从美国到中国

Zoom 域名后缀是 .us,创始人袁征目前的身份是美籍华裔,公司 C-Suite 都是美国人,主要客户集中在欧美。说它是美国公司没问题。

但与此同时,Zoom 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设立研发中心,雇佣超过 500 名当地工程师。他们占公司总员工数量的 30%,以及国际员工总数的七成,也让它看起来像中国公司。Zoom在招股书里的解释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更低,能让 Zoom 的营业利润率更好看。

根据 Glassdoor 的数据,初级软件工程师在中国的平均年收入约为 34350 美元,是美国同行的三分之一(在圣何塞的年收入为11 万美元)。另外,Zoom 也承认,袁征华裔的身份似乎也有助于他们在中国招聘人才。

财务数据显示,Zoom 研发支出大概占总收入的 11%,半个竞争对手 Slack 这个比例大概是 73%。

不过在获得成本效益的同时,Zoom 也要承担安全风险方面的猜忌。他们曾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环节说到,Zoom 跟商业客户打交道,他们往往对数据隐私更为敏感,由于公司大部分开发团队都在中国,这可能使它们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如今,这些风险正在不断兑现。

Part.3 从中国回美国?

Zoom 之前应对安全审查的措施之一是两套账户体系、两套服务器。但在今年成为爆款应用后,安全隐私领域的爱好者们对Zoom 发起了更严格的审视。比如加拿大一个机构发现 Zoom 有一些数据是通过设在内地的服务器转发到海外服务器的。

袁征立刻道歉说,在公司为了应对需求的巨大增长而增加了运力之后,这些会议请求被“错误地”转接到了内地服务器上,是孤立事件并且已经修复。但这事引起了纽约州司法部长的关切。

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Zoom 简单易用的产品体系,也让所谓的网络流氓可以轻而易举的加入未受邀的会议,并实施破坏 —— 因为你只需点击一个链接就可以参加会议,不需要账户或密码。尽管问题也很快修复,著名风投家Bill Gurley 也为袁征、Zoom 站台。但这些种种显然进一步加深了外界的误会。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和纽约市的学校四月初宣布禁用 Zoom。

袁征对此表示“作为首席执行官,我真的搞砸了,我们需要赢回他们的信任,这种事本不该发生”。但这种表态根本无法压制外界的偏见。本月初,袁征在Zoom 官方博客中提到,在过去几周,除了那起孤立事件之外(数据传输),还看到了令人沮丧的谣言和错误信息,“最近,关于 Zoom 和中国的问题也被提出来了,”他说。

他强调自己在 2007 年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并且自 1997 年开始就一直在美国过着幸福的生活。对于 Zoom 中国研发中心的质疑,他说这种做法和许多跨国科技公司一样,而且“我们在中国的办事处由美国 母公司的子公司运营”。

为了进一步回应外界的质疑,以及切实提高隐私和安全问题,Zoom 新雇佣了白宫前国家安全顾问作独立董事、聘请前Facebook 安全主管做顾问、并收购一家数据加密软件公司。

但在如今愈发分割的世界里,这些做法有多少用实在不好说。

参考资料:

1. The Inspiring Backstory of Eric S. Yuan,Yitzi Weiner

2. Zoom suspends free service to individuals in China,NikkeiAsian Review

3. Zoom Video Faces Health Check,WSJ

4. 'We Learned a Lesson.' Zoom's CEO Wants You to Trust theCompany Again,TIme

5. Google Engineers Flirted With a Zoom Acquisition,TheInformation

6. 《疫情黑夜中的一颗星,云视频会议 ZOOM 逆势上涨底气在哪?》,安信证券

7. 《浅析全球云视讯龙头 Zoom》,国信证券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夹缝中的 Zoom 何去何从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文档编辑工具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文档编辑工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