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动脉网”(ID:vcbeat),作者高康平,36氪经授权发布。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 “医药电商”这一名词正式开始出现,该法规对医药电商的分类、实施主体、操作办法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医药电商的概念基本与“网上药店”挂钩,一是由于网上药店的数量众多,二是其进行了大范围的品牌推广,声名日盛。B2B医药电商,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药流通,相较之下则显得低调许多,大有“养在深闺人不知”之感。
不过据商务部《2016年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612亿元。其中,B2B(企业对企业)业务销售额576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4.2%;B2C(企业对顾客)业务销售额36亿元,仅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8%。
市场规模大而声量小,B2B医药电商缘何如此?针对这一现象,动脉网对B2B医药电商行业进行了扫描,并与多家B2B医药电商高层进行了探讨,从驱动因素、市场现状、问题挑战、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B2B医药电商行业,还原一个正在快速变革中的行业。
古典经济学派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个命题,市场受“看不见的手”驱使,以自由竞争来调整资源配置和社会分工,达到最优产出,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的市场规律。20世纪初,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派经济学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概念——“看得见的手”,反映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
100多年过去了,这两种理论依然适用于我国的医药经济领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行业内人士对医药经济的通用评语,即使是医药电商这样的新兴行业,也萦绕着管和放的思考。
因此,当被问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医药电商行业的发展,多位受访者均表示,政策,是该行业的第一驱动因素。
药品终端网创始人何思德说,B2B医药电商从2005年法规出台之后就引起了业内的讨论和关注,但是在2013年之前,其实是很少有人涉足这个领域的,从2013年到现在,B2B医药电商才真正进入成长期,迎来了高速发展。
他认为,B2B医药电商开始发展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新医改”持续推进,医药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迫使一些企业通过创新来迎接变革;其二是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加上其他领域的电商有成熟的运营经验之后,自然地移植到医药领域;其三是互联网+医疗迎来创业热潮,医疗和医药两个方向协同发展。
前好药师COO张移兵说:“医药行业本身是一个‘吃’政策的行业,由于其事关居民用药安全和健康,所以监管肯定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讨论B2B医药电商的发展,就不能脱离政策。”
在此引导下,我们对历年颁布的影响B2B医药电商行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分为直接相关的,和间接相关的两大类。
表1:医药电商相关政策
这里我们挑几个重点的来说。其一是2000年颁布的《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在该法规出台之前,实际上社会上就有零星的网售药的现象,比如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网上商店开设,后因无相关政策依据被叫停;国家药物管理办(后并入国家食药监局)向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几个药品电子商务走在前列的省份下达的这份通知,首次“承认”了药品电子商务的存在,标志着监管层注意到药品电子商务这一行业。
试点五年之后,2005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详细定义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交易范围、实施主体、监管标准等,医药电商(B2B和B2C)得以发展。
再一个就是2016年7月份,国家食药监结束了互联网药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试点,收回了95095、八百方、1号店三家平台的试点。称在试点过程中, 存在“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虽然该试点仅限于B2C领域,一时间还是让行业噤若寒蝉。
不过,在2017年1月份,国办发文,取消了医药电商B、C证的审核,又被看作是行业积极放开的信号;5月中旬,食药监与业内八家医药电商企业举行闭门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医药电商监管放开的问题。
可以说,从2000年以来,医药直管部门对医药电商的监管一直存在一个紧绷的“弦”,既要保证用药安全和居民健康,又要兼顾行业的发展,但大体趋势是放开,医药电商正在迎来进入一个“宽进严出,备案监管”的时期。
另外,由于医药电商的发展受整体医疗环境、医药流通环境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下对医药电商发展有影响的其他政策。
表2:对医药电商有影响的其他政策
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2009年,这一年“新医改”正式启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陆续颁布,医药分开、控制药占比、多层次医疗体系建设、医疗支付改革、基层医疗、基药制度、集中采购、医药流通领域改革等正式拉开帷幕。
近两年,医药领域的改革在“新医改”的框架之下逐渐细化,新版GSP、飞检、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两票制等政策逐步推进,涉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销售、使用各个环节。
总体而言,从医药电商所处的大环境来说,药企供给、流通渠道、需求方均在发生变化,医药电商顺应这一变化,以互联网工具来满足医药流通和个人消费者的用药需求,与医药环境相关性很高。
当然,除了政策的推动以外,资本、行业接受度、传统企业参与意愿等,也是B2B医药电商行业的重要驱动因素。药兜网创始人邱中勋对动脉网表示,从2014年开始,医药B2B企业开始受到资本关注,包括红杉、复星等一批顶尖的医健领域投资者开始在B2B医药电商上下注,带火了这个行业。
而据动脉网统计,2016以来,B2B医药领域的360健康、药品终端网、未名企鹅、药便宜、药师帮等斩获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度超过10亿元,投资方包括经纬中国、成为资本、纪源资本GGV、常春藤资本、复星医药、软银中国等大牌投资机构。
此类获得融资的一般为互联网平台公司,除此类公司外,尚有传统流通企业自建、电商巨头入局,整个B2B医药领域可以说“热闹非凡”。
这里我们以A证(平台型)企业为例,据国家食药监局数据,截至8月20日,A证企业有48家。而今年早些时候取消B证之前,持B证企业就达到了400多家,取消之后,进入该领域的公司或有增加。两相叠加,整个B2B医药电商领域的玩家或超过500家。
表3:持A证企业信息一览
从上表可以看出,最早获得医药电商国A证书的为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其作为国内起步较早的医药招标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商,可谓早为之所。另外,从颁布年份来看,2015年之前,A证企业获批数量并不多,也从侧面印证了B2B医药电商直到近年才开始进入成长期的判断。
传统流通企业自建、电商入局、创新型互联网公司,这三类平台有何不同? 药兜网创始人邱中勋对动脉网表示,从企业的数量上来说,肯定以传统企业自建的电商网站为多,再是创新创业的互联网公司,其次是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设立或参与的公司,但从活跃度上看,还是创新创业型公司为主。
他认为,尽管三类企业提供的服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还是略有差异,B证企业主要以经营自有品规为主,A证企业则为综合性平台,在品规上更有优势。另外,传统流通型企业进入B2B医药电商领域是为了卖自己的货,而平台型企业期望做产业链和生态,服务医药供需链各个环节,成为行业的粘合剂。
在具体的业务上,前述几位受访者都同意,B2B医药电商在业务上相较于传统的电话采购模式并没有多少创新。
“B2B电商本身不存在颠覆,事实上在整个商业领域都不存在颠覆这一概念,商业的进步是一点一点的创新。就B2B医药电商而言,你要把它和药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结合起来看,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完成得好,B2B电商打破了信息孤岛,建立了连接,这就是其进步之处。”药品终端网创始人何思德说。
B2B电商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工具,它有互联网工具的特点,就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打破了过去那种电话报单的模式,与企业信息系统直接打通。并且医药采购本身不是一个低频行为,这些转变都能实打实的为其带去便利和效益。
正是这种便利性,使得行业对B2B医药电商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B2B医药电商的规模持续走高,在整个药品流通行业所占的比重亦持续提升。
商务部市场统计司从2015年开始在药品流通行业公报中加入“医药电商”专门章节,统计全年医药电商企业的数量、市场规模及在整个药品流通行业占比情况。
据其数据,按不完全统计,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612亿元。其中,B2B业务销售额576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4.2%;B2C业务销售额36亿元,仅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8%。B2B网站活跃用户达27万,平均客单价3652元,平均客数为791个。B2B日出库完成率98.4%,平均费用率为16.5%,远超行业平均费用率。
数据来源:商务部统计公报
在市场成长性上,业内人士均作出了乐观估计。理由是现在B2B医药电商服务的对象多为药店、诊所、民营医院等,在用药规模上尚不是医药终端的主力。未来如果医药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B2B医药电商进入公立医院医药采购,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B2B医药电商渗透的领域以前述用药终端为主也有原因,其一是其本身采购的灵活性高,愿意尝试B2B医药电商这一新渠道;其二是B2B医药电商能够解决其采购存在的问题,完善其医药供给链。
这两个原因对于公立医院同样适用,类似于阳光采购、GPO采购等,与B2B医药电商其实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换句话说,B2B医药电商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这些平台,而这一切,都尚待公立医疗采购放开,一旦放开,B2B医药电商的规模将达到数千亿。
当然,除了利好消息之外,B2B医药电商本身也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何思德认为,B2B医药电商发展的最大难点在于行业的接受程度。他说,传统的医药公司由于既得利益,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而B2B医药电商本身是一个前期投入大,收益低的行业,从投入成本和产出来看,传统医药企业没有做新业务的动力。
他也同时提到,在营改增、两票制等政策推行之后,不少医药公司失去了院内等部分市场,主动求变、拓展新业务的意愿加强。而B2B医药电商为其带去了出路,或吸引这部分企业加入或与B2B平台合作。
邱中勋也表示,行业接受程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在服务落地、数据对接等方面,B2B医药电商要发展起来,也需克服存在的阻力。他说,要进入B2B医药电商行业不难,但是真正扎进来,就会发现B2B医药电商真正要投入的东西很多,链条长、坑也很多,而收益没有保障,尽管现在资本对B2B医药电商十分热衷,但仅靠风险资本B2B医药电商很难成长起来,需要自己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他甚至判断,未来B2B医药电商企业会减少。“单纯的B2B服务太难,如果不是把这个事情作为真正创业的人,因为线下落地的难点和全线的作战,一些人会停下来,或转向做更容易的业务。”
张移兵说,如果线下的市场存在灰色,而这些灰色的东西没办法转移到线上来,这就会制约B2B电商的发展。医药电商的法规很早就出台了,而行业才刚刚发展起来就是这个原因——近年新版GSP、两票制、医药分开等政策逐步完成,行业生态越来越好,才有了B2B医药电商发展的土壤。医药电商的发展与医药流通的透明度直接相关,透明度越高,则行业发展才会迎来窗口期。
B2B医药电商,涉及到工业商业终端里面完整的供应链,包括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等,是一个嵌合型的平台生态。如果这里面限制或是壁垒没有打破,那么行业就不存在通过电子商务来升级自己的需求,就会制约行业的发展。另外,医药流通本身是一个体量很大,又跟人生命攸关的一个行业,所以在政策的试点上会走得缓慢谨慎,B2B医药电商的限制不会被迅速打破。
从医改破局的角度来看,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以药养医的问题,医药分开之后,依附于药品输送的灰色利益消失,医护人员也能通过提高体现其劳务价值的收费获得有保障的利益,整个医疗、医药的生态才回健康有序。在这种大背景下,B2B医药电商所代表的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同样会给医疗体系带来好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以“医药分开”为代表的医疗体制改革既需要从内部打破,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来倒逼改革,B2B医药电商或成为重要助力。
当下,不少B2B医药电商企业开展了“数据服务”和“供应链金融”等服务,试图给B2B医药电商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着力点,那么除了这两点之外,B2B医药电商,还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张移兵称,供应链金融和数据服务,是B2B医药电商顺理成章应该做的,这两者都是依附于B2B医药电商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有了交易,有了资金流,自然就会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有了销售数据之后,可以将其作为营销的参考。但是B2B医药电商企业在做这两种创新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要跟本身的业务具有协同性,这样自己可以做得好,服务的企业也愿意买单。
邱中勋则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创新方向和想法,按他的规划,这也是药兜网接下来将要做的。其一是B2B医药电商和药店的结合,通过在区域内布局药店,使其承担终端配送功能,来完善B2B平台的供给网络;其二是给药店提供智慧终端,通过该终端可以实现智能收银、报货、进销存管理等功能,未来还可提供简单的远程医疗服务等,全方位赋能药店。
何思德则把创新的方向定在了上游,他认为现在的B2B医药电商已经在效率和成本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基础设施齐备的情况下,未来应该有更成熟和系统性的方案。比如M2B模式,即从药厂到终端,B2B医药电商能够提供包括交易、营销、物流、资金在内的多维服务。
他说,药厂第一需求是把药卖出去,第二是影响更多的人来卖,那么在这种需求之下,B2B 则可以为其提供在线营销、内容营销等工具,帮助它把药品更快地进入到药店等终端去。
当下B2B医药电商应该做营销网络的搭建,但是未来B2B平台应该围绕药店怎么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入手。因为未来社区门诊、药房会承载更多的医药服务功能,比如围绕自己周边人群做慢病管理,以及一些不需要到医院进行的医疗医药服务。那么B2B作为一个服务平台就应该关注这一变化,为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工具,帮助药店获客以及留住客源。未来几年医药电商行业会有融合的趋势,B2B、B2C、O2O的界限将不那么明显,“行业的龙头将同时具有这几种功能”。
综上,从政策、现状、问题、趋势等几个角度分析了B2B医药电商行业。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行业的话,方兴未艾,是最恰当的说法。即有政策所致的起伏,也有参与企业的孜孜探求,在从业者的期冀之下,这个行业的拐点正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