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ERP > 电影发行大洗牌,多家公司解散发行业务 >

电影发行大洗牌,多家公司解散发行业务

转载时间:2021.08.25(原文发布时间:2018.06.14)
18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9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记者 高洪浩 ,编辑 宋玮,36氪经授权转载。

随着电影行业增长趋势趋于平缓,行业各类资源开始加速整合,向头部公司开始聚拢。"大家今年的主题就是'生存'。"一位国有电影集团发行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中国影视产业持续变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也纷纷进入洗牌期,其中电影发行业是受到冲击最为明显的环节之一。《财经》记者获悉,2018年起多家电影公司已经开始调整收缩自身发行业务,其中包括星美影业、众合千澄、恒业影业等公司。

据《财经》记者了解,拥有影城资源的星美影业,以及众合千澄影视在近期已经解散了其发行团队,恒业影业则解散了除北上广深四城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团队。

一位接近星美影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2018年星美影业为主出品、星美影视发行为主发行的电影《黄金花》等影片已经是委托其他发行公司进行相关发行工作。根据猫眼电影,2017年星美主发行4部电影,累计2.1亿元票房。

众合千澄影视在2017年主发行了张扬执导的电影《皮绳上的魂》,黎明执导、张涵予和杜鹃主演的电影《抢红》,以及参与口碑高涨的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根据猫眼电影数据,三部电影票房接近2亿元,但其中《看不见的客人》就贡献了1.72亿元票房。

以惊悚片起家的恒业影业,其最漂亮的一战是在2017年拿下了电影《天才枪手》版权并创下泰国电影在中国最好的成绩。不过其主发行成绩,在2017年累计票房仅为6780万元。

此外,由万达影视主导,联合大地时代发行、金逸影视、横店电影四家公司组成的五洲电影发行在近年就遭遇挑战。这个曾于2015年登上民营发行公司榜首的强大发行联盟,其总经理阙文雄在仅入职一年后,便在2018年初因个人原因递交辞呈。2017年全年,五洲主发行的影片票房仅为13亿,相比2016年12.61亿元的营收,五洲发行2017年的营收遭遇"腰斩",仅为6.5亿元。

一位民营影视公司高层对《财经》记者表示,行业最鼎盛的时候,能有接近千家发行公司的存在,但现在除了几个大的制片公司和院线联盟以外,剩下的发行公司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

随着电影行业增长趋势趋于平缓,行业各类资源开始加速整合,向头部公司开始聚拢;拥有终端资源的院线开始抱团取暖,与传统发行公司争夺市场;互联网票务平台开始向产业链各个环节渗透,并以互联网平台资源和优势颠覆传统宣发模式。

"大家今年的主题就是'生存'。"一位国有电影集团发行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有制片能力的大公司往往自己有发行团队,或者可以交给平台资源雄厚的在线宣发平台,传统的发行公司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

行业资源加速整合

电影发行是指,电影作品完成创作之后,在市场上的出售、租赁活动,这也是影片发行公司的业务,而发行公司则处于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中间环节。

国内的发行阵营大致分为四种:有制片能力的影视公司,如中国电影、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博纳影业、新丽传媒、北京文化;在行业拥有深厚资源积累的专业发行公司,如联瑞影业、聚合影联、合瑞影业;聚合院线的发行联盟,如五洲发行、四海发行、国影纵横、华影天下;新崛起的互联网发行,包括猫眼微影视、淘票票,以及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爱奇艺影业。

但这并不会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结构。在好莱坞,仅六大发行公司掌握的主要发行渠道就占据了市场超过75%的份额。反观国内,根据艺恩数据,2017年排名前十五的民营公司票房占有率为87%,这意味着发行业的整合还将继续。

中影和华夏作为传统国有发行公司,拥有垄断性资源,其地位暂时无可取缔。中影集团2017年该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410部,累计票房119.48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43.86%;发行进口影片109部,票房150.32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62.54%。

在剩下的阵营中,竞争则日趋激烈。电影行业增长和前几年相比趋于缓和,头部资源也愈发稀缺。一位国有电影集团发行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解散发行团队的公司或者中小型发行公司的溃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拿不到片子。

"在行业不算太景气的时候,很少有公司可以像过去一样养起一支这么多人的发行和地推团队。"一位民营影视公司高层告诉《财经》记者。

为了拿到片子,这些公司往往激进地选择为片子进保底换取发行权,但这也意味着高风险。恒业影业就曾是电影圈的保底大户,它在2016年接连为《梦想合伙人》、《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等影片进行保底发行。但《梦想合伙人》保底3亿,最终票房只有8000多万,《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与他人合作保底3亿,票房最终收获1.5亿。

行业资源愈发集中,并更倾向在全产业链都有布局、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只在某一个环节强是没有竞争力的。

"现在的很多发行公司已经很难去单纯地参与电影的发行业务,而是改为参与投资。"上述人士称,以其自身为例,尽管该集团坐拥院线资源,但往往接到接到的都是区域发行的业务,大片的发行基本轮不上。最近解散发行业务的星美影业同样拥有规模不小的影院资源。

互联网颠覆传统模式

猫眼、淘票票和微影等票务平台的出现则进一步颠覆了传统的发行模式。2015年起,线上购票人数占总人数70%后,手握用户的票务网站们集体进入发行领域。

它们用预售+票补的策略改变了电影发行的模式:最直接的方式是用票补换取排片,如果影院不增加排片,就不将票补用在此影城,在没有票补优势的支撑下,趋利的观众会流失到票价更加便宜的影城。由于大部分用户直接在线上购票,原本驻扎在影院的地推、活动营销人员也变得鸡肋般存在。

"传统的发行只能跟影城经理谈一部电影的百度指数、微博指数表现,但这些数字就像空中楼阁,不如平台直接给票补来得实际。"一位光线传媒南方地区发行人员对《财经》记者。

一位民营影视公司高层对《财经》记者表示,互联网平台强势的最大影响在于,它们目前只专注于抢夺头部资源和大片,并能够稳稳占据硬档期。这意味着中小型体量的影片、类型片以及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小。

"我们现在发片子只能尽量绕开硬档期,避免和在线平台正面冲突。"上述高层表示,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对大公司而言仍有必要保留自己的发行团队。在线票务平台参与发行往往会集中争夺硬档期的头部内容,因为那是最有利可图的。因此在其它档期和其它类型的电影上,传统发行仍有很大的空间。

未来的趋势将是发行业务逐渐与宣传、营销业务融合,在口碑传播的时代,好的营销与宣传策略仍然是必备的能力。什么档期上、什么时候开预售、票补策略是什么都有讲究。

三四五线城市以及乡县地区,独立的影城占大头,他们往往倾向于自主排片,从业人员不专业、无超前看片会、没时间进行信息分析、不善待宣传物料,这些空白都需要专业的发行团队去填补。

最重要的是,现在内容的好坏越来越成为决定票房高低的关键因素,而对好内容的挑选和把控恰恰是传统电影人的优势。上述高层称,只要拥有好的内容,即便平台优势再明显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电影发行大洗牌,多家公司解散发行业务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ERP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ERP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